《基情取代不了劇情 – 終結的熾天使》

文:阿Foon

 

「老梗

、「老梗」,更多的「老梗

 

作者:鏡貴也 (小說/漫畫原作) ,山本ヤマト(漫畫,小說作畫)

出版:集英社(日本)/ 青文出版社(台灣)

形式:漫畫(暫八冊)/小說(前傳,暫五冊)/  動畫 (一季)

 

「閱讀作品A就像在體驗作者的精神分裂症:一方面,作者很想自成一格,不會淪為JUMP的複製品,因此不斷建立新設定和用語,如鬼武器、中二病破表的招式,沒完沒了的角色名單,為的是展露創意;另一方面,作者又為安全起見,而不得不大量利用老梗情節、老梗人物,老梗對白去建構故事。我不知道該批評作者過分自信,高估自己的寫作能力;還是埋怨作者過分保守,不敢創新。結果,作品A給與我的印象,是B的不良複製品,而不是作品A。

 

「老梗」指常用情節,如:

1) 異性戀男女愛情劇總會出現男女相遇(boy meets girl)情節;

2) 青春校園劇總會出現女方咬住麵包,在街口轉角位撞倒別人;

3) 女方見到男方孤獨地閲讀書本/vice versa,然後就被深深吸引。

因過於常見,觀眾很自然預計到劇情發展,缺乏繼續收看的動力。但現代社會資訊發達,創作越多,作品當中出現「老梗」亦越在所難免。假如「老梗」真是作品A的最大問題,那麼我理應同樣討厭其他更多「老梗」故事,如《花舞少女不但滿佈「老梗」,而且背景設定也沒有任何科幻原素或特殊用語,就是非常典型的青春校園劇,還有與現實不可能存在的少女們。

問題是,我十分喜歡《花舞少女》,其中最大因素就是「老梗」。為甚麼同樣是「老梗」,卻會產生不同效果?

 

動畫化的問題?

「這只是動畫版的問題!」朋友如是說。有幸拜讀《動畫啟示錄——庵野秀明「動畫界5年崩塌論」

(作者:色狼,共三部分),文中提及日本動畫面臨人材短缺的問題,甚至提出「日本動畫將在五年內死亡!」理由是業界無法獲得足夠工資支持動畫製作,為安全計而集中在改編其他具市場價值的作品。長遠解決方法是使用電腦動畫,即是西方(美國)的3D動畫,取代傳統手繪動畫。

我不知道3D化能否大幅降低動畫的製作成本,但有一些基本問題需要解決。日本主流角色設計(萌系)不太適合立體化,如美少女模型很容易會出現「角度限定」現象:即角色面孔只在固定角度顯得吸引,但在其他角度則顯得過分平面。再者,3D動畫似乎令觀眾(可能只有我)對畫面格數更敏感,更在意偷格數的問題。除非是以3D仿2D的方式製作動畫(如《Paperman》),否則3D化不過是自暴其短,而且……

說白一點,難道《艦隊Collection》(艦隊これくしょん)會因為全3D化(或全面手繪)而變成一部好作品嗎?3D不過是展現方式的一種,壞故事並不會因為使用某種展現方式而變成好故事(除非3D化後能省下大量資金並用於動畫製作上)。「3D化還是不3D化?」不過是偽命題;真正問題仍然是故事本身。

壞動畫化無法毀滅好故事,大不了重讀原作;但好動畫化卻不能拯救一部壞故事。

很不幸終結的熾天使》(終わりのセラフ)不見得是好動畫,也不見得原作有好故事。

 

源源不絕的「老梗」-似曾相識的設定

終結的熾天使》講述人類因不明病毒而大減至十分之一,近乎滅絕後末世時代還為人類帶來新威脅—— — 美型吸血鬼,和驚人怪物約翰四騎士(似乎多於四隻)。由於病毒只對十三歲以上的人類有效,世界忽然出現大量孤兒。吸血鬼不但接收了一堆小孩,還提供衣食住行,但有條件:小孩必須提供血液供吸血鬼食用。主角百夜優一郎作為孤兒的一分子,經歷失去伙伴的悲劇,還有親哏目睹基友百夜ミカエラ在面前被殺,他決心要向吸血鬼報仇,決定加入日本帝鬼軍……使用鬼咒武器消滅吸血鬼吧!

簡單一點就是北斗之拳的末日世界 + 漂白水的斬魄刀 + 東方的幼女吸血鬼 + Muv-luv的派系鬥爭,卻無法整合起來

「天下文章一大抄」,融合不同作品和體裁是創作的常見手段,但假如作者沒有消化有關作品的設定和情節編排,就很容易出現「老梗」:亦即硬生生地轉貼其他作品的情節。例如優一郎(黑崎一護)

敵對手時,就會進入精神世界向阿朱羅丸(斬月)求救。經過一段大致上就是:

『我要力量!』

『好,不過代價是ABCDEFG……』

『不要緊我要打倒對手!』的

對話後獲得新力量的優一郎再度出戰。

這不是斬月這不是斬月這不是斬月這不是斬月……
這不是斬月這不是斬月這不是斬月這不是斬月……

當然,作者不是沒有創意:例如導致末日的是病毒而不是核戰爭、阿朱羅丸是偽蘿莉(斬月是大叔/一護2P色)、主角可以透過吃藥自殺進入精神世界、主角團隊都需要進入精神世界交流,還有黑鬼很喜歡播放走馬燈重提過去……但作者未有重新解讀這些設定,而重新解讀才是最能展現創意的部分:精神世界的作用就是給與角色新力量,阿朱羅丸和其他黑鬼就是披著蘿莉皮的老人智者、末日設定就是讓一眾角色合理地有悲慘過去。

作者真的很用心想設定……
作者真的很用心想設定……

描寫過去能幫助建立角色,並令讀者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解釋他們的價值觀從何而來。悲慘過去還有一個重要效果:產生同情感。雖然角色A是個混蛋,但這是因為失去友人B而出現的結果……

問題是,當所有角色都因喪失至親而加入軍隊時,悲慘過去亦成了「老梗」。更大問題是,當所謂悲慘過去就是「親人在眼前被殺」,而故事背景就是「後末世時代」讀者只會問「WHO CARES?」

我不知道作者是否在自嘲,但諷刺度十足:「沒有失去至親的人,根本就不存在,對嗎?」
我不知道作者是否在自嘲,但諷刺度十足:「沒有失去至親的人,根本就不存在,對嗎?」

角色定位不清

為甚麼「老梗」令我喜歡《花舞少女》,卻令我討厭《終結的熾天使

我認為這和角色定位有關。《花舞少女》是一部校園青春成長劇,角色定位就是等待成長的少女們,而各角色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人生路向、父母期望,家庭衝突。相較之下,《終結的熾天使》是一部後末世校園英雄復仇冒險黑魔法軍事幻想吸血鬼愛情青春少年中二王道劇,角色定位就是等待成長的高中生復仇正義英雄,而各角色也有出奇地相近的價值觀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消滅對方。

……為甚麼吸血鬼不在病毒爆發後立刻消滅人類?為甚麼病毒沒有殺死十六歲的主角?更重要的問題是:為甚麼要消滅人類?
……為甚麼吸血鬼不在病毒爆發後立刻消滅人類?為甚麼病毒沒有殺死十六歲的主角?更重要的問題是:為甚麼要消滅人類?

終結的熾天使》有著各式各樣的奇幻設定、更大量的人物,更複雜的世界觀,理應比花舞少女更容易發揮:畢竟最能展露角色真面目的手法就是利用衝突,而末日世界觀理應有更嚴重的社會問題,更多人性陰暗面,也就更容易產生衝突。但情節上就只是純戰力較量的「吸血鬼VS人類」;不是戰場的話就是「各懷鬼胎的高層人物VS前線人員」,這些普通而膚淺的二元式鬥爭浪費了世界觀,亦令人難以認真看待故事……
再加上作者急於創造讀者喜歡的(Likable)角色,而不是有趣的(interesting)角色,亦令情節缺乏新意,也破壞少年漫畫的重要元素:成長。優一朗是典型無腦正義感破表的好人、ミカエラ是典型身在敵營的好人、君月士方是典型表面混球但實質是個好人,早乙女與一是典型弱氣型好人……試問誰會討厭好人?但當主要角色都只是由不太差的好人成長為普通的好人,轉變就顯得不夠明顯,缺乏成長的效果。

吸血鬼也不見得比較有趣,因為他們不過是一群表面神秘,內裡平面的壞人:為甚麼他們是壞人?因為他們會殺人,但不會血腥屠城。吸引力從何而來?英俊、巨乳、幼女,正太,還有就是戰力上很強,但不見得有任何戰略上的智謀。

結果就是敵我雙方都出現了很多美觀的角色,但無法留下深刻印象。唯一特例是フェリド・バートリー:本可以成為主角的一大宿敵,因為他是殺害主角家人的兇手,而且有面有名字而不是無名嘍囉,還視人命如無物。但由於愛情劇的關係,宿敵變成ミカエラ,上演一幕又一幕「敵人是朋友」的幼稚衝突;又由於愛情劇的關係,我們知道ミカエラ不會殺死優一朗,也不會全力攻擊人類,價值觀與主角如此相近,所以成不了宿敵。

擁有成為宿敵的條件,卻沒有成為宿敵的フェリド・バートリー
擁有成為宿敵的條件,卻沒有成為宿敵的フェリド・バートリー
理應是感動的再會……
理應是感動的再會……

缺乏強而有力的宿敵,又要讓主角優一郎變成「擁有改變世界命運的人」,但又要強調團隊合作,還要建立「吸血鬼令人絕望」的印象……整合起來就是主角團隊不斷扯優一郎後腿,但他又不見得強如拳四郎能單方面改變現狀;又因為他身上有神祕基因,所以優一郎總能全身而退;再因為吸血鬼貴族很強,只有主角能夠應付,所以劇情出現鬼打牆的現象:吸血鬼貴族壓制主角團隊 ->主角爆氣 ->吸血鬼失去一隻手 ->主角團隊突然出手壓制主角 ->主角失去意識 -> 雙方撤退 -> loop……

 

幼稚的情節安婔

如果優一朗真的「沒朋友」,為甚麼不演出來:如全班分組,他成了唯一沒有加入任何組別的「自由人」?
如果優一朗真的「沒朋友」,為甚麼不演出來:如全班分組,他成了唯一沒有加入任何組別的「自由人」?

人物需要故事才能展現其特色,而如何表達故事亦影響人物形象,但媒體也會改變故事的表達方式。小說和漫畫並不一樣:前者在缺乏其他途徑下,作者只能透過文字描述角色的內心鬥爭;後者則多了圖像,容許作者透過表情、動作,行為表達角色思想,但在漫畫內使用大量文字而不用畫面表達?這就不適合,因為這顯得作者非常懶惰。動畫還加入連續畫面、鏡頭角度,聲音,當角色在畫面朗讀以上對白時,就顯得過分直白。我不禁認為作者心目中的觀眾,是一群沒有觀察能力,只能透過淺白說話了解情節的小朋友:「哎吔!原來優一朗沒有朋友!」

還有所謂的困局亦不過是從好和壞結果中選一:試問有常智的人會否選擇壞結果?真正的困局是角色走頭無路,只能選擇壞結果A和壞結果B,這才能展現角色的真面目。

到底應該殺死朋友?還是拯救朋友讓他變成擁有特等武器的戰友?真是很「困難」的選擇!
到底應該殺死朋友?還是拯救朋友讓他變成擁有特等武器的戰友?真是很「困難」的選擇!
偽困局又一例證:主角絕對有能力殺死對方,但由於主角是個很沉悶的好人,他不會討價還價,也不會殺死對方以救出好友……
偽困局又一例證:主角絕對有能力殺死對方,但由於主角是個很沉悶的好人,他不會討價還價,也不會殺死對方以救出好友……
早在星球大戰第五集黑武士就告訴大家:要迫人就範,首先要令對方無還手之力。
早在星球大戰第五集黑武士就告訴大家:要迫人就範,首先要令對方無還手之力。

情節安排令人覺得作者在刻意製造劇情,而不是角色互動下推動劇情發展。還有劇情發展下,一瀬グレン比優一郎更有主角的格調,雖然沒有主角光環,但明顯是全故事中最有趣的角色。至於為甚麼優一郎是漫畫主角?大概因為前傳小說的主角就是一瀬グレン

相對前傳,グレン的成長最明顯:理性,無情,但其實有情有義,還讓部下安祥死去。
相對前傳,グレン的成長最明顯:理性,無情,但其實有情有義,還讓部下安祥死去。

不是唯一,也不會是最後

即使故事問題多多,《終結的熾天使》(終わりのセラフ)仍然極受歡迎,於日本發行量達一百八十萬,繼而宣布動畫化。

這是否代表市場已經不再重視故事?

當角色設計、週邊,配對(即基情和相關同性戀暗示)成了一部作品的賣點,故事就變得不再重要。「老梗」是不重視故事的結果;「角色定位不清」是角色先於故事的結果;「情節幼稚」是販賣角色的結果……加上動畫化吃力不討好,能依原作演出已是萬幸,更不要指望會大幅修正原作問題……

但是有問題嗎?只要故事不是太差,人設吸引,就自然有人買單。動畫化風潮下,故事欠佳已經算不上是問題,潛在觀眾量才是問題。《終結的熾天使》是一部OK的作品,但你會更希望手上的是書如其名,而不是名作的不良複製品。

 

延伸閱讀:

動畫啟示錄——庵野秀明「動畫界5年崩塌論」

http://column.hkdoujin.com/?p=1754

http://column.hkdoujin.com/?p=1761

http://column.hkdoujin.com/?p=177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