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劇場版GIVEN 被贈與的未來-柊MIX-》那條不曾跨越的白線

文:久樹 (香港同人HKDoujin)

本作副標題《柊MIX》和漫畫原作的最後一大長篇幅同名,緊接劇場版後的時間線。不像前次劇場版,《柊MIX》由多線敘事線所構成,在缺乏前文後理和不知道人物關係的情況下,很難理解正在演什麼,定位是粉絲向的作品。(可以先看介紹了解作品)

適逢台版漫畫第九冊(正傳完)就在前幾天發售,劇場版會演什麼停在哪裡,相信大家心裡有個底,不再因為只有「生肉」而造成資訊斷層,以下的影評也許會稍微帶到原作內容,請注意劇透。

《柊MIX》為完結篇劇場版的前篇,後篇的副標則為《海へ》,如跟進尖端出版社的翻譯,應該會譯為《去海邊》,預計在24年9月上映。

前篇講述在CAC徵選完結後,柊和玄純的樂團syh即將主流出道。立夏接受了柊的邀請作為syh的支援樂手。同時,主角團GIVEN也收到了唱片公司製作人的聯絡,詢問有沒有主流出道的意願。立夏因為工作忙碌,常時跟柊和玄純混在一起,加上忘我地還原由紀留下來的樂曲,跟真冬聚少離多;而真冬則對感情事和升學前路感到迷茫,遲遲不回覆關於出道的意願,甚至對音樂產生拒絕的情感,一切都恰似當年發生的悲劇。

雖然宣傳材料上有很多柊和syh的部分,但演出的部分實際上佔得不多。演奏部分的劇情很少,完結的部分也卡在一個微妙的hook上,令電影看完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以編劇角度來說其實很致命,但有看過原作的人就知道,作品來到這一段有多線敘事的必要,在粉絲向作品或續作的基礎上,略為忽略傳統架構也是可以的。比起電影,它實際上是一小時OVA,觀眾就是抱著看完前半的空虛感,乖乖地等下半年的後篇上映。

玄柊的感情線除了為劇情核心解謎外,也像是對夏冬低潮期的調適,讓整個故事(連前作)讀起來沒這麼壓抑和增加趣味性。

本作前段講述柊胡里胡塗向玄純表白,得知玄純一直以來的想法後驚訝得哭出來;另一方面,立夏則是沉迷於完成過去的樂曲而冷落了真冬,中間貫穿且牽引著一切的則是「那個人(由紀)」,就如玄純所說,青梅竹馬的小群體圍著由紀而轉,一個白月光貫穿了兩對CP,而且還是個已逝的白月光,一直在給觀眾發刀片。

作為青春BL群像劇作品,劇情的核心不止於「談戀愛」的層面,走過十年重看又重看,應有不少人注意到,花了很多劇情篇幅的核心根本是「人際關係」與「個人成長」。

聖域和那些格格不入的人

故事開始時點為由紀自殺後的高二學期,因初期跟由紀有關的人只有真冬,觀眾對只能透過真冬獨白和回憶來認識由紀,對這個角色的認知非常片面。就算在原作漫畫裡每次都是比較隱晦的分鏡,欠缺完整的段落。

今次《柊MIX》裡則透過柊和玄純的獨白大幅加筆,令觀眾能夠在別的角度重新檢視這群人,甚至是「那年冬天」的事情。作為推進相對歡樂的前半劇情的突破口,在半夜的馬路邊,玄純出奇不意地爆出一句「我能理解那種感受」,就將眾人從未癒合的傷口硬生生地扯開。

在作品不止一次提及起因是由紀醉心音樂,邀了真冬以外的兩人組團,使原本四人的小團體出現真空。最初觀眾收到的資訊是真冬被冷落,難道不是霸凌的一種嗎?

來到《柊MIX》的部分,其實柊本人也覺得由紀和真冬的關係沒有介入的空間(友誼層面上),他們是柊所認為的完美初戀典範,柊只能在台下觀賞這套劇目。

玄純則是站在更遠的位置,看著心愛的人對團體中心散發傾慕。無論真冬、柊、玄純都覺得這個小團體裡沒有自己該待的位置,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不知道其餘三人對由紀的記憶有沒有過度美化,但筆者覺得在這一段互相拉扯,既繃緊又複雜的關係裡,暴風圈中心的那一個人有苦自己知。

那份青春的苦澀最終玩出了人命,會因為戀人一時氣話而結束生命,或者他是很纖細很敏銳的人,受不了尖酸刻薄的話語。雖然柊有提及由紀是一個「很容易跨越那條線」的人,也有可能是直來直往坦率的人,但終歸是柊的個人解讀,在最後的Strawberry Swing 篇裡也有另一個看法。

在這裡筆者認為,除了他很愛真冬之外,我們根本不認識由紀,但他留下的事物有很多,成為了他人的養分和未來。在這裡很容易想起神級作品《葬送的芙莉蓮》,儘管由紀沒有被神化,由紀和欣梅爾的定位在本質上應是一樣的,只是不適用於「要是欣梅爾的話,他一定會這樣做」的句型,由紀正正反過來,全部人都無法把握他會做出什麼事。

被留下的人更勇敢

《GIVEN》一直都在探討生與死的話題。動畫主題曲キヅアト的第一句就直接點題:你所留下的事物成為了我的一切——真冬把樂團取名為GIVEN(跟原作同名),而華文翻者選擇意譯為「被贈與的未來」。真冬手中的結他是由紀的遺物,而用真冬以外青梅竹馬三人名字組成的樂團syh,某程度上也是由紀的遺物吧?

年輕時看GIVEN實在無法理解真冬如何接受新對象,等到劇場版上映再看一遍,會驚覺真冬確實是會好好深思熟慮才行動的人。堅強得無法想像又實際存在,只能佩服キヅナツキ老師人物描寫的功力。

那條未曾跨越過的白線

《柊MIX》有一段令人很深印象的段落,一開始不明所以,回想過來才發現細思極恐。劇場版在原作斷斷續續的基礎上再演繹,還有聲優的獨白。

柊的幾個短夢和獨白,描寫兒時柊在欄杆上行走,加筆的部分則以柊的獨白談及「白線」,指由紀「很輕易跨越那條線」,以越線比喻行動力,也用「越過一線」畫面來借代自殺。

之後卻提及柊曾經兩度想要跳上欄杆行走,其中一次為「那年冬天」,最初只是一時起心,但當他站上去,就感到強烈的恐懼無法前行。

劇場版的畫面停在柊沒有越線的部分就沒有繼續,柊一轉頭,玄純兩次都在地下牽著他的手,到底是單純的「無法前行」還是「柊也曾經有過越線的想法」就看各人的解讀了,可能是筆者的超譯,但拿出第七卷來對照,這一段的加筆未必太刻意了。也許光屬性的柊也有這一面,而意識到玄純滿懷愛意地牽緊了他,成就了他們的神仙戀情。

在那四個人以外的

這個故事不時推一把進度的人是圈外的立夏。GIVEN劇中渡過的時間並不長,可以說很短。在「冬天的故事」中他們才剛交往沒多久,而徵選只是一兩個月內的事,很多細節都讓人知道立夏未能掌握真冬的過去和心理,但想要擁抱受傷的他。

劇場版前篇的篇幅裡他未能與真冬有效溝通,只能嘗試用音樂「打醒」對方,今次前篇就停在syh的新曲發表之前,留了個特大的懸念,觀眾只聽到簡單的幾個和弦,卻已經感受到,果然是這個最擅長音樂的人才能做出的事。

柊得知自己的心意,也是因為聽罷這一首「還原」由紀的歌,反思自己和玄純的關係。一個看似什麼都沒做的上山大神,解了三個人的心結。

到底立夏是有多大方才能成全前男友的愛?理由很簡單,他就是個純愛戰士。第九冊令人相當感動,相信不同媒介的演出會交織出更立體的故事。根據筆者的體感,《去海邊》應該會跟《柊MIX》一樣大幅加筆,到時會有不同的體驗吧。

整體評價及感想

作為「電影」,有著很多難以解決的部分令其不能單獨觀看。如果以可觀性來出發,前作《劇場版GIVEN 被贈與的未來》(秋春、雨月篇)的角色動機,起承轉合等完整很多,完整度較高,劇情高潮時點準確,筆者給予更高的評價。

然而《柊MIX》作為《GIVEN 》全作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全作故事主線的完整度、帶出的訊息和情感表現,也能在近代作品中BL以外的歷史劃下一頁。

如果是BL層面的觀賞性,筆者則是不禁反覆確認那個2A,是很香,超香沒錯,這是可以在大銀幕看的嗎!那我們也是時候來關心一下立夏的蟬叫問題了。

久樹

港產子,玩團的小說家

More Posts - Website

久樹

港產子,玩團的小說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