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校園 才發現自己被社會蠶蝕得有多深》
文:Ming Lam
畢業後來到社會,發現社會上充滿了奇怪的現象,是非黑白混亂不堪,不好的事物習以為常,好的行為卻只流於形式,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這種畸形文化?《Relife》 重返17歲以輕鬆的描寫帶出了我們經常忽略了的一些事情。
《Relife》是一部由漫畫改編的動畫作品,我是在沒有看過原作漫畫的情況下直接看動畫,設定上沒有太多考究,因為保留記憶回到10年前這個條件實在強大,無論是畢業後四處碰壁的人,還是浮沉數載淪為社蓄的人,重來一次?相信沒有誰會拒絕,但實際上,重來一次並沒有想象中簡單。
由27歲回到17歲的中學生活,主要的節奏、氣氛和步調都傾向輕鬆,但倘若細心留意,保留了記憶的「重生」並不是真正的「重生」,最多也只是一個返回原點,審視自己,一個「重新整理」的做法,只不過時間跨越比較大而已。
海崎新太在17歲的外殼下,已經被社會改造了一番的27歲社會人,帶著不倫不類的內心,回到相對單純的學生時期,在「再適應」的過程中,不難發現一些場景描述顯示著社會人忘記了初衷:記得老師在海崎書包中找到煙,讓同學們誤會海崎的窘境。看的時候第一感覺是很搞笑的,靜下來想到事件背後的原因,卻又令無比悲哀,甚麼時候我們將不良行動看成理所當然或者搞笑的行為?抽煙、酗酒、盜取他人成果、貶低對手、欺騙、報復、傷害、推卸責任,種種行為看似因為各種環境所逼大勢所趨,但更主要的,是我們放棄了堅持自己的信念,也放棄了思考是非黑白,割捨了自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日代千鶴的描寫卻與海崎新太成了對比,雖然她同樣對社會人的自己失望,並成為了第一號實驗體,但在第一年「回到」在學時期的她並沒有令自己和觀察組滿意,我們可以看到她做到教育制度的要求:卓越的成績、不懈的自學,可是她還是連一個朋友都沒有,溝通能力還是非常低,即使她再次回到社會,也只會重蹈覆徹吧。
那麼,問題出在哪裏?現今的教育重點著重學歷和成績,以這兩個指標衡量一個人的元素,然而這卻不是一個人的全部,日代千鶴可以說是達標的模範畢業生,是學校制度的典範,但社會要求的並不是這樣的"人材"。這樣的教育下成長的個體,注定畢業後在社會裏跌跌撞撞。因為在學校內學習的是一套價值,出來社會卻要求你以另一套價值生存,學校所教並不能良好的和社會所需接軌,當中缺少的,是分辦是非,對思考的執著。社會上有無數規則與潛規則,除了對它們的認知,判斷是否合理是我們必需有的,作為一個人的責任。
看《Relife》,看著主角藉藥物重返校園,自己也好像跟從主角一樣重新回到在學時期審視一次自己,究竟今天的自己是怎麼在不知不覺間形成的,現在的自己跟中學時的自己又有什麼改變了。尤其剛踏進社會不久的人看這部動畫,會特別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