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期分析]《香港的同人還有生存空間嗎?》

文:Achiba(香港同人誌即賣會物販調查計劃原案)

大家好,我是香港同人誌即賣會物販調查計劃的提案者Achiba。不知不覺間,香港同人即賣會文化已發展了好幾十年。我很榮幸與大家一起成長,看著身邊不少朋友獨當一面,還去不同海外同人即賣會發展;而同人活動由以前只有Comic World Hong Kong,到後來的Rainbow Gala、CWTHK、Creative Paradise、Palette Ring,都可以看到香港同人活動發展越來越多元。

香港的同人誌即賣會(香港同人場(展)/同人活動/香港同人誌即賣會)雖然看似好景,辦的活動越來越多,但其實香港的同人活動無論在籌辦以至發展都面對著不少阻力: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不租場給新的同人活動主辦、城大動漫組織統籌秋祭時受到眾多阻礙、以至Creative Paradise (CP)講「今次我哋係蝕」;但另一方面,下屆RG可在九展連開兩場地、PR社團報名反應熱烈……你可能曾經聽身邊朋友說過「香港同人展已死」的描述?這描述是否正確?事實上香港的同人展情況又如何?我身邊有幾位朋友甚至不去香港的同人活動,只去海外的同人活動,因為「香港的同人展好悶」、「冇嘢買」(不是怪責他們,每個人有自由選擇)。假如「香港同人展已死」並非事實,又是否會是一個警號?

同人指的是「共同興趣」,後來可以指「自主創作」。一些非商業出版的創作,包括二次創作,都可以納入同人範圍。香港同人圈的文化(香港同人文化)與同人展息息相關,唇齒相依。由於同人文化除了依賴網路,還往往藉同人展傳播。因此,藉著觀察同人展的商品,我們能看到當時同人創作的指標、潮流和喜好。這有助了解香港同人圈現況,甚至分析所面對困難和挑戰。香港過往鮮有組織調查香港同人生態狀況,若分析香港同人文化現今的出現的困難,往往只能用臆測或觀察去證明自己看法。因此,是次想整理一下本計劃過往的工作,以及分析現階段結果,並把目前所見分享給大家,好讓大家想想同人圈未來的路。

香港同人誌即賣會物販調查計劃在2018年上半年,籌辦了三次香港同人場調查,分別是PR2、RG和浸大余月宴。我們以問卷方式向參展組織進行調查,收集參展組織在即賣會中販賣的物品資料。

 

調查中期分析-香港同人展真的已死?

香港同人圈生態可藉同人展了解。我假定這些說「香港同人展已死」、「香港的同人展好悶」、「冇嘢買」的人是不滿意香港同人展現今情況才有這種體會,但就我角度而言,香港同人展和同人圈一定是未死的(不然你當大家都是死的嗎?),看數據香港同人展也是未死。但是香港同人即賣會,確實是面對很多不確定因素。至於是否「冇嘢買」,則看你本身想買些什麼。

為了得知他們不滿什麼,我們先以目前為止,回收數據比較多的Palette Ring 2作參考(Palette Ring 2回應率佔85%,整理數據可看PDF),如果要以刊物數量和非刊物(一系列當一項)作分類計算,沒有出刊物類的攤位數量約佔45%。

 

如果你本來想買的是原創本,那麼選擇只佔同人誌內的約15%。

不管是Palette Ring2以至余月祭,二次創作本比較多,且大部分都是遊戲題材,特別是手機遊戲。如果你本身很少接觸手機遊戲,喜歡的題材又不是當季最受歡迎的,相信你很難找到想要的同人誌。說出「香港同人展已死」、「香港的同人展好悶」、「冇嘢買」的人,會否就是這些人士呢?在調查結果出來的時候,我還觀察到一個現象,男性向的攤主比較偏向出畫集、刊物,而女性向的攤主則比較偏向販賣精品。雖然收集場次資料較少,這可能只是局部活動場次的現象,但這是否亦反映了香港的創作圈有以上偏向,亦值得深思。

當然,Palette Ring2不能代表香港整體市場,但是,如果以 Rainbow Gala以至余月祭的調查結果作參考:以非刊物類對比刊物類,非刊物類的精品佔大多數。即使不在我們調查範圍的以往幾次香港場次,我們都可以看到販賣精品的攤位數量相當多,與台灣、日本大型同人誌販賣場相比這情況更明顯。

當然,組織們本身喜歡發行精品多於同人誌、喜歡發行什麼題材純粹個人選擇,究竟是市場主導作者取向,還是作者取向主導市場?這還未有定論。我們無法斷定這個趨勢會持續到何時;大家喜歡的二次創作題材又會持續到何時。如果考慮到說出「香港的同人展好悶」、「冇嘢買」的人的感受,甚至是想把這群人納入銷售對象之中,那麼現時香港同人場的現況就值得大家注意了。

 

以下我說的大部分是個人的分析和見解,並非根據調查所得結果,請各位多多注意。

嘩你講就容易,你知唔知香港只賣同人誌好難為生呀?

我們講講實際情況,先撇開創作的時間及印刷成本,只說販賣的情況。在香港賣同人誌要打平成本已經夠難,若要以同人創作維生更是難上加難。首先,以鄰近地區台灣、日本、中國相比,香港的市場基數相對較少,即使說到場內最受歡迎的組織販賣同一物品,排隊亦不如台灣、日本那般長,很快就消化隊伍,一般而言購買的人也不及外地場次多。讀者數量(會付錢購買那批人)不夠多是香港市場最大問題,如果你本身名氣或實力不是香港最頂尖的,更不易賺取足夠本錢。

香港的同人展覽租金不便宜,一個全攤的攤位租金至少佔四百元左右。除此之外,香港大型同人展每隔幾個月才舉行一次,如果你本身目標是成為全職同人作者,要一次在香港同人展賺取幾個月至少數萬元生活費,談何容易?香港市場比較小,如果只在香港販賣,要做到大量印刷減低成本又不堆積倉庫,能達到的可說是屈指可數。

香港生活指數高,扣除學生、家境特別優厚的人,我甚至還未聽過只靠全職香港同人場販賣同人誌就能維持生計的人,如果不以愛作考量點,很多時我聽的情況都是當同人場收入是外快,更遑論養家活兒了。我聽過比較厲害的Freelancer會到海外參展,加上接商業案生活才過得去。但是,當自僱人士沒有醫療福利,沒有津貼,要供強積金,也沒有下班時間,病了可能交不出稿影響生計,也甚是辛苦。雖然我也聽過台灣、日本有全職同人作者,雖然辛苦但勉強可行,可是來到香港,我卻未曾聽過有人能全職只參展香港同人展就能持續的人,香港的同人場以至香港同人圈市場太細,根本不足成為產業。

 

同人誌講心為先,同人展精品化是否當真?

嗯……是的,同人確實是講自己喜好優先,出什麼題材、出什麼內容都是自己喜歡,然而如果你認為「香港的同人展好悶」、「冇嘢買」,甚至「香港同人展已死」的人仍有可能成為潛在客人,那麼同人組織要做點改變。出精品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撇除死忠顧客,精品難於支撐整個同人活動。

要減低創作成本,門檻最低且創作時間最短的則是精品類商品。與同人誌一樣,創作精品也需要時間構思內容,但相對簡單。以較多攤位發售的膠牌/匙扣為例,只考慮繪畫時間成本,畫幾款膠牌或匙扣的時間,同人誌可能還未畫出一頁。精品時間成本較同人誌低,在香港出精品的組織佔比較多,自然可以理解。

現在香港的同人市場確實向精品靠攏,但是香港土地不足,同一角色同人精品儲到一定數量,儲存成本增加,加上大小不一,讀者可能直接在官方精品花費金錢,未必繼續購買同人精品。雖然漫畫、同人誌也要空間儲存,但刊物類尺寸較統一,有些攤主更會嘗試販賣電子書,儲存方便;同人誌是故事的載體,即使是同一題材,亦不可能找到同一樣的故事和表現手法;如果你以香港最常見的膠吊飾或立牌與同人誌相比,同人誌雖然略貴,但內容豐富;站在顧客角度看,同人誌花的心力更多,粗略計算會更為「抵買」。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同一場同時販賣同題材的同人誌和膠吊飾,同人誌定價稍高一點,但結果是同人誌比膠吊飾好賣很多。雖然不知道我的經歷是否特殊例子,也不肯定其他精品銷售情況是否類近,但我認為樂意購買同人本的人不少的。

可是自從好幾年前開始香港人的閱讀習慣改變,網上書籍出現,各類手提機遊戲(後來進化成手機遊戲)的流行,以致各類社交媒體崛起更加「侵蝕」了香港人的閱讀時間,漸漸改變了同人場的生態。而好幾年前開始,更有場次被電報辦派人入場巡查,由於淫審處審核準則嚴苛,場內白色恐怖擴散,一些「踩界」的同人誌近乎絕跡,亦阻礙了夾在灰色地帶內的出本意欲,令不少本地同人作場把主力轉往海外。各種因素下,香港的同人銷售生態出現決定性的轉變,即使會購買同人誌的人仍有不少,但考慮到生產時間、市場以及法例等因素,現時在香港實際上販賣的同人誌卻不比精品多。

加上,以往礙於代購不便和高昂手續費,讀者相對比較少購買海外同人本;然而現在不同了,近年代購和買機票去外地場次比以前更便宜和簡單,拿著同一筆金額消費,同一題材的二次創作在國際市場開放後,競爭越來越激烈。即使香港購買同人本的人不少,但面對其他相同題材的二次創作,在香港出本也有一定壓力。

 

香港的同人還有生存空間嗎?香港玩同人係咪即係等死?

很老實說,除非你本身打算當興趣、不志在養家,又或者本身有考慮海外參展或接商業稿,否則只在香港市場經營同人,根本連回本都有困難,更不用說賴以維生。先不提創作時間成本,擺攤的攤費、佈置材料費、包裝費、找朋友或你自己顧攤給予的薪金(或至少一頓飯)……全都是支出。很多時候香港的同人組織,發展到一定地步就會因為生活原因漸漸淡出,你可以算算看,十年前的同人組織,到現在仍然活躍場場參展,場場出新品的人還有多少?如果現在還有新手立志在香港經營全職同人活動,我冒著被大家罵的風險都會建議佢……唔好咁做。香港的市場細,只在香港發展,難度是Extremely Hard的。

說了那麼多,我並非想說香港不能夠經營同人,而是希望大家認清只在香港經營全職同人真的很困難。當然若有堅定決心及實力不是不能一試,然而實際上維持能養家的收入很難。如果認真講錢的話,同樣時間拿去做兼職都比經營同人賺得更多更舒服。然而,經營同人困難並不代表不能經營,不能做。雖然成本問題仍未能解決,但既然經營同人本身定位是興趣、是愛,不如回歸原點,改變思維,別以維生為目標,反而由創意出發,多放開嘗試新創作。

輾轉思考了幾年,我認為發展原創是一個可行方案。當然,如果你想造一些「踩界」的創作,除非你預先花了幾千元去電報辦審核,否則在香港銷售展出仍有很大風險。二創方面,現今熱門題材越來越速食,不少動畫作品在上一季大熱,下季卻可能忽然變得乏人問津,例如「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DARLING in the FRANXX」甚至是「工作細胞」。雖然遊戲仍然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題材,但如果你本身並不喜歡遊戲類,且不想受潮流影響,那麼創作原創作品是其中一個出路。原創脫離二次創作競爭激烈的環境,只要你有創意、有能力,你就可以獨當一面。你可預先在網上發佈部分創作,觀察反應再決定印量。原創作品既沒有二次創作的潮流包伏,不易受時間影響,且原創能展露你人物設定、故事設定的能力。若你需要準備作品集(Portfolio),原創作品當然亦不可缺少。海外市場不可能找到跟你一模一樣的故事,至少讀者無法未看先審。若更多人嘗試原創,相信說出「香港的同人展好悶」、「冇嘢買」,甚至「香港同人展已死」的人會減少。

 

咁究竟參加邊個場次好?有冇推介?

回歸原點,雖然我知道有人期望這個《香港同人誌即賣會物販調查計劃》能給大家帶來一點深刻見解,但計劃目前只收集了三場即賣會數據,不足以做出廣泛分析的資料,因此目前我只用個人身份給予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香港的同人場主要分三種:大學場次、大型場次、ONLY場次

大學場次大多數不收攤費只收按金,若你想小試牛刀,以累積販賣經驗、減低攤位成本為先,可以參展大學場次如城大秋祭、浸大余月宴。只是若以人流和賣氣考慮,大學場次並非首選。在2018余月宴我曾觀察過攤位賣物種類,組織大多販賣精品,但與大型場次不同,偏冷門的二次創作題材數量,不亞於大型場次的熱門二次創作題材。讀者可能意外挖到寶,組織也可能有意外收獲。即使到現在,參展大學場次仍是低成本的首選。

大型場次攤費雖然不便宜,但人流最多最集中,理論上賣氣最佳。視乎主辦和舉辦日期,可參展的場次例如有Comic World Hong Kong(CWHK), Rainbow Gala, CWTHK, Creative Paradise及Palette Ring。大型場次高手雲集,逛一次基本能知道香港同人界現時潮流趨勢和喜好。參展前需要留意主辦評價,假期和季節,會影響賣氣。

Only場次攤費雖然也不便宜,但假如你有特定創作目標,Only場賣氣可能不比大型場次差。入場人士基本都是對該題材有興趣的人,交流風氣濃厚。視乎主辦安排,Only場或者有精彩活動。如果你志在特定題材交流,Only場次是首選。

在總結之前,我想釋除一點有關《香港同人誌即賣會物販調查計劃》的疑慮。雖然現時為止,收集的資料並未做到很有用的分析,可能有人想「你們會否把這些資料賣出去?」或「你也是同人組織,掌握這些資料一定是為了私利吧?」,實際上我們收集這些資料,並不會提供予除我們三個組織及調查員外任何第三方組織(包括主辦方),以確保大家填得安心。收集的資料對於我們三者而言,也不改變我們各自經營方針。如果大家比起組織資料更想知道入場人士看法,亦可填寫以下問卷,問卷即時得出結果,讓大家可直接參考。

入場人士問卷:https://goo.gl/forms/uzjQCFTs9stoTkj92

 

總結而言,在香港玩同人仍然是可行的,但量力而為很重要。我有兩點建議:一,只於香港投身同人活動的話,切勿以全職心態發展,因為香港無法單純以此為生,業餘活動比較保險。如果真的希望投身行業應加上海外市場補助生活;二,二次創作愈來愈速食,潮流一過很易囤貨。做原創較少受外圍影響,即使難打平成本至少可能累積名氣。同人活動本來是喜好為先,希望我們做的這些事可以幫助同人界的各位,讓大家販賣時更得心應手。

One thought on “[調查中期分析]《香港的同人還有生存空間嗎?》

  • KwenKumoKasumi@twitter.example.com'
    30 9 月, 2018 at 12:21 下午
    Permalink

    HK的同人环境某种意义上比大陆好一些,例如马上要在HK举办的SUNRISE CREATION in 香港2018,涵盖了三家主流IP的ONLY系活动在大陆几乎是见不到的,由于一些其他的因素台湾与日本的社团参加HK的活动要比参加大陆的活动方便许多,这一点作为大陆人来说倒是非常羡慕了x_x

    Reply

發佈回覆給「雲霞 (@KwenKumoKasumi)」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