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人.HKDoujin

一個屬於本地動漫、同人、御宅的媒體

其他

以怒為盾 以愛為劍|用心理學的角度解釋《盾勇》輕小說

文:睽違千年的萌狼

摘要

這篇文章嘗試用一些心理學的理論,解釋輕小說《盾之勇者成名錄》中人物,乃至整個社會人民的行為。

一開始先談歧視與偏見的成因,並用小說中的例子加以說明,之後談男主角尚文如何抵抗這種世間的荒謬,最後談及女主角拉芙塔莉雅的正面關懷如何拯救他。

此外,文章會用「人物弧光」的理論,討論作品的敘事手法。

目錄:

0緒論

1偏見與歧視的形成

1.1刻板印象(Stereotype

1.2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

1.3莫頓的偏見與歧視類型(Merton’s Typology of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2以怒為盾,抵抗世間的荒謬

2.1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2.2敵意與工具性攻擊 Hostile and Instrumental Aggression

3以愛為劍,劃破心中的烏雲:無條件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4階段性的長篇冒險物語

4.1人物弧光(Character Arc

5結語

0緒論

《盾勇》算是非常早期的日本網文,開章以背叛為主題,在當時算是一個新穎的構思。據說web版存在許多劇情bug,但文庫版之後也將不少劇情的缺陷完善了,並在前期埋下了大量伏筆,在後期引爆。也許這也算是web版改文庫版的好處,因為作者可以將web版視為大綱,並且和編輯商討如何改善劇情。

該小說最近動畫化,而且與英配同步拓展海外市場,野心不小。根據製片人田村淳一郎的訪談,他認為盾勇最大的魅力是「在絕境中振作的堅強」:主角尚文是個尚未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處於學生與社會人的交接點,所以初入異世界有天真和低警戒的一面,但面對陷害時也有相應的堅強,這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恰到好處。

看《盾勇》的時候,筆者現實中也發生了不太開心的事情,所以閱讀的時候有頗強的代入感。《盾勇》整體以黑暗基調展開,開章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王道般的穿越,但穿越後卻遭他人冷漠相待,後來甚至被誣衊為強?犯驅逐,於是主角尚文受盡歧視,過著過街老鼠般的痛苦生活。

在異世界生存絕不容易,尚文才剛被出賣,心靈的傷尚未癒合,馬上又要在他人的奚落中展開冒險,並面對即將到來的浪潮。他只有武裝起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惡人,才可以生存下去。

盾之勇者,以盾為兵器。由於四聖勇者不能裝備其他兵器,這面盾牌是他唯一可以保護自己的東西。他是盾之勇者,能守不能攻,可坦不可輸出,他是最需要值得信賴的合作者的人,但在這個身邊人居心叵測的世道,他無法相信別人,只能利用不會背叛主人的奴隸,向奴隸商人購買亞人奴隸拉芙塔莉雅。

盾之勇者,是一個善良的普通人面對現實之荒謬,溫柔中卻流露著悲傷的故事。

1偏見與歧視的形成:

盾之勇者的世界觀中,四聖勇者是被召喚出來對抗名為「浪潮」的災害的存在。但是在故事後期揭示,四聖勇者是不應該由同一個國家召喚的,尤其是在三勇教滲透深入的梅洛馬格王國,加上垃圾(國王)本人對世界之盾有深仇大恨,盾之勇者在梅洛馬格自然過得不好。這是一種歧視的現象,無視於那個人本質,並因為那個人的身分而擅自斷定別人的好壞。

尚文遭到出賣
1.1刻板印象(Stereotype

心理學中常見用來解釋歧視與偏見的理論,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刻板印象是一種對於特定人群的觀感。舉個例子:人判斷一個人的時候,會從一些表面上的特徵來來斷定一個人。例如同一個人穿不同衣服,穿得像搬磚工人的時候,我們會認為他的人格也是比較接地氣,豪邁等等;當他穿上西裝,擺出風度翩翩的文靜模樣,我們大致會認為他的人知識水平高,比較有錢。

刻板理論是社會必然存在的。社會透過話語權的持有者塑造意識形態,讓某些價值觀在人們的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久而久之,便會出現「XX的人就是OO」的既有印象。梅洛馬格王國對於如盾之勇者的偏見,很大部分是因為三勇教從中作梗,還有社會對於亞人的偏見,導致他們看不起「亞人的神明盾之勇者」。所以尚文的問題,是眾人對於「盾之勇者」這一招牌本身就有負面印象,他們忽略了尚文這個人的內在人格,直接判斷盾之勇者「不是甚麼好東西」。當整個社會本身已經不看好盾之勇者,尚文還要啞巴吃蓮被塞了個罪名,其他人更是落井下石,尚文受盡千夫所指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社會的強烈信念下,話語權的持有者影響力是很可怕的。香港教育局在通識教育中教導學生要「獨立思考」,但當一個人和別人喝同一口井的臭水長大,被腐敗的群體漸漸同化,身心都早已被侵犯成「集體意識」的形狀了,又有多少人能夠保有自己判斷能力呢?大概是因為這樣,第三卷中三勇教說「盾之惡魔有洗腦之盾」這種鬼話,也會有人信以為真吧!

刻板印象看似惡俗,但它也為人類帶來了一些便利。學者認為人類的刻板印象來自於人類祖先的適應性價值(Adaptive Value),可以幫助人類節省判斷的時間,有益於人類生存。刻板印象不反映該群體必然有特定的特質,它既可以符合真實,也可以與真實不符。就如讀者看到《盾勇》中一出場就擺出一副反派嘴臉的浪潮先鋒,讀者們不也因為他們行為舉止上的某些特徵,早早就認定了他們是故事的反派嗎?然而我們閱讀任何一本小說(不只是《盾勇》,而是所有故事),在讀到最後之前,我們都無法斷定作者是否會突然為這些角色洗白。

既然刻板印象是無法避免的,尚文一被傳召就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只能說尚文的運氣實在太背。當然從結果而論,我們根據文庫十三卷的的內容,得知世界之盾內部的腐敗,尚文被召喚在主場國家世界之盾,亦不見得比被召喚在梅洛梅格王國好。

1.2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

另一個可以解釋偏見的理論是歸因理論,這是用來解釋「人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的理論。歸因理論的其中一項是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意指解釋或推斷他人行為導致失敗的原因時,集中在個人的內在因素(如人格、能力、態度)而忽略了影響事件的外在因素(如環境、時間、其他人)。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常常遲到,我們可能覺得他「這個人就是態度散漫才會常常遲到啦!」,但那個人也有可能因為外在因素而遲到,例如「他身在單親家庭,早上還要幫忙照顧其他兄弟妹」或「他住得太遠」。

套用在尚文身上。當尚文被陷害,人們因為基本歸因謬誤,就認定尚文犯下此等惡舉是因為尚文的內在因素,指控尚文好色、下賤,卻忽略了外在因素,不考慮尚文可能遭到陷害的可能性,一口咬定一切都是盾之惡魔的錯。

基本歸因謬誤的成因,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並不瞭解當事人。我們可能和那個失敗的當事人並不相熟,我們不一定了解那個人面對甚麼客觀困難。當我們判定那個人為甚麼失敗的時候,要嘗試了解他所面對的難處,就會浪費一些時間和心力。於是,為了避免這些額外的代價,我們便不會深究那個人面對的客觀難處,並且斷定那個人失敗是因為「自身人格的失敗」。在《盾勇》小說中,所有人都認為尚文是罪有應得的罪犯,幾乎沒有人相信尚文的辯解,這就是原因之一。

1.3莫頓的偏見與歧視類型(Merton’s Typology of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上面說到刻板印象及歸因理論,是尚文容易受到了舉國上下的歧視的原因。這裡在引入一個概念。曾經提出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的著名社會學家莫頓,認為偏見和歧視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偏見是一種態度,歧視是一種區別對待。偏見是對於人的負面信念和看法,但並未展開行動;歧視則是對於特定人群的排斥,剝奪他們的權力及機會,但不一定有偏見。

莫頓的偏見與歧視類型

根據莫頓的偏見與歧視類型(Merton’s Typology of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偏見與歧視可以列出一個表,如圖二,表中有四個類型,分別是完全平等主義者、非自願的平等主義者、絕對的信仰偏頗者、溫和的信仰偏頗者。

舉些小說中例子吧!在《盾勇》中,武器店大叔願意相信尚文,所以對尚文沒有歧視也沒有偏見,針對尚文的態度是「完全平等主義者」。

國王手下的騎士團當中,有一些相信尚文的義勇兵。他們在某一次浪潮中和尚文一起守護村子。但是因為三勇教的關係,他們還是因為命令,而非得去追捕尚文不可。這就是無偏見但有歧視,是「非自願的平等者」。

與盾之勇者交易的魔物素材收購商人,雖然看尚文不順眼,因為尚文放言「不守規矩的商人就會被氣球怪咬」,屈服在尚文的威脅下,所以願意和尚文平等交易,這就是有偏見但無歧視,是「溫和的信仰偏頗者」。

國王初期對尚文的表現,明顯就是有偏見有歧視,是「絕對的信仰偏頗者」。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舉國上下普遍都認為尚文是惡人,也有願意向尚文伸出援手的人,和被迫成為尚文的敵人但是心懷善意的人。有時候看似山窮水盡,但就是有困難的時候才會知道誰是真朋友,盡管有人落井下石,偶爾還是會遇到好人。

2以怒為盾,抵抗世間的荒謬

盾之勇者尚文的代表性盾牌,是詛咒系技能的憤怒之盾。盾牌以暗紅色與黑色為基調,邊緣有著火焰般的鋸齒,使用時會飄散出漆黑的詛咒之焰,整個盾牌散發出不詳的氣息。憤怒之盾正正代表了尚文對於世間不公的憤怒,是他心中最後的防線,用來保護自己的工具。

2.1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先用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來討論婊子的背叛給尚文帶來甚麼影響。操作制約是桑代克提出一個關於「人類如何透過『獎懲』來學習」的理論,強調人類會透過外界對於自身行為的反饋,慢慢改變自己的行為。簡單來說,如果一個行為導致自己遭受懲罰,那個人就會盡量避免做出那種行為;如果一個行為讓自己得到獎勵,那個人就會更樂意去做出那種行為。操作制約與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區別是,操作制約是因為外界反饋而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但古典制約中學習者是被動的。

操作制約中有兩種刺激,分別是增強(reinforcement)和懲罰(punishment),當中增強可理解為獎勵。操作制約的具體操作方式是人進行了某種行動後,受到增強或懲罰。增強會增加人的行為,相反,懲罰會減少人的行為。增強和懲罰又分別分為正向和負向,組合在一起之後出現了四種可能性。分別是正向獎勵、負向獎勵、正向懲罰、負向懲罰。正向增強指增加一項學習者喜愛的刺激,負向增強指移除一項學習者厭惡的刺激。正向懲罰指增加一項學習者厭惡的刺激,負向懲罰指移除一項學習者喜愛的刺激。

原本尚文來到異世界,他滿懷著「穿越成為勇者後大展拳腳,與夥伴共度生死難關,與亞人或精靈少女交織戀情」等等的憧憬,心中充滿了好奇心與悸動,但是沉重的現實打破了他的希望,婊子毀了他的一切。於是,正向與負向懲罰如同夢靨一般,一同降臨在尚文身上。尚文終於明白相信同伴,可能會遭到別人背叛,會受到正向懲罰(失去金錢、失去容身之所),也會受到負向懲罰(人人都看不起他,對他態度惡劣,他過著如同過街老鼠般落魄的生活)。因此,他短時間內再也不敢相信別人了。

2.2敵意與工具性攻擊(Hostile and Instrumental Aggression

攻擊(Aggression)是一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這種傷害可以是物理性傷害,但不限於物理性的傷害。攻擊也可以是言語攻擊,如威脅、羞辱、嘲笑,可以直接也可以間接(如陷害)。做了波波玩偶實驗(Bobo Doll Experiment)的班杜拉提出,攻擊可以是敵意的(Hostile)或工具性的(Instrumental),敵意攻擊指因為心中的敵意而對對方展開攻擊,其目的可能是宣洩心中的挫折與憤怒,或單純是看別人不爽;工具性攻擊,則是以攻擊為工具,但其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傷害對方,而是達到某些額外的目的(例如孩子攻擊另一個孩子,目的是為了搶奪別人手上的玩具,不是為了傷害那個人;小混混打架可能不是因為看別人不爽,而是為了得到小混混群體的同儕認同)。

尚文被別人背叛之後,對他人表現出惡意,既目光凶狠惡言威脅別人,又耍流氓用氣球怪咬人,當然也不能排除尚文這些行為可能有一部分是敵意攻擊,為了宣洩心中的憤怒而傷害別人,但可以肯定尚文的舉動有工具性攻擊的成分。尚文將攻擊他人視為保護自己,確保自己生存的手段。如果被欺負了,自己還不武裝起來,別人肯定會得寸進尺,為了可以和其他人正常買賣,為了在這惡劣的異世界活下去,他只能舉起一面用來保護自己的盾牌。

尚文雖然因為被婊子冤枉而受盡了屈辱,但他姑且還是能保持理智,對外利用工具性攻擊確保自己不受欺負,但是人的忍受能力終究有限。尚文一開始對別人展露的惡人形象,是為了保護自己而舉起的盾牌,那如果世間對他的惡意,猛烈到連他那小小的盾牌都擋不住,那會怎麼樣呢?

第一卷末,尚文在浪潮中為了保護村落拚死戰鬥。且不說得不到報酬,甚至還被元康找渣,被迫進行一場不公平的決鬥。最終,拉芙塔莉雅即將被奪走。盡管被婊子冤枉,被眾人嫌棄,他還是忍了下來。但看著那眼見陪伴自己度過無數痛苦之夜的拉芙塔莉雅,她的奴隸咒印即將解開,自己即將又再一次一無所有,那股難以抑制的悲傷與痛苦終於衝破了理智的臨界點,強烈的情緒激發了大罪系的憤怒之盾。這早已經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工具性攻擊,而是不帶一絲理性,不顧一切的敵意攻擊,彷彿要將世界連同自己一同吞沒。

其他人好像在說甚麼,但是聽不清楚。呼吸變得急促,心臟如刀割般絞痛,喉嚨痛得幾乎要哭出來,全身上下的皮膚都被詛咒燒灼而刺痛,視野被漆黑之火淹沒。憤怒、憎恨、悲傷,憤怒之盾會將這無處宣洩的情緒全部引爆。「這裡是地獄,大家都瞧不起我,大家都騙我。去死吧!去死吧!你們全部去死吧!」彷彿要這樣怒吼出來。

這時候,一雙柔軟而冰涼的手纏住了脖子,尚文的身體因為驚愕而定住。她說:「我願意相信尚文大人。」啊!為甚麼會如此溫柔,彷彿泉水般漸漸滋潤心中的荒蕪。「閉嘴!妳又想騙我吧!」尚文仍然倔強著。然後,少女溫柔的聲音再一次傳入耳中:「即使全世界都指控尚文大人,我都會說不是……不管多少次,我都會斷言尚文大人沒有做過那種事情。」

少女的擁抱

身體脫力般倒了下來,將視野覆蓋的黑炎煙消雲散,出現在眼前的是陌生又有點熟悉的獸耳少女。「妳是誰啊?」尚文輕輕地問。原來當時瘦到皮包骨,眼神空洞的少女,已經變得既精神又美麗,雙眼閃耀著彷彿能穿透悲傷的堅強。

世界上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夠包容一切的痛苦。尚文的憤怒消散了,腦袋一片空白,視野卻被眼淚模糊。尚文梗咽了一下,極力忍哭,但淚水如同崩堤般無法自制地噴湧出來。

敵意攻擊也好,工具性攻擊也好,對於尚文來說,它們都是對抗世間荒謬的形式之一。因此,尚文才覺醒了憤怒之盾,這是心中最後的防線。可是,憤怒之盾是破壞的象徵,它會對周圍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害,詛咒也會侵害自身。

下一章會講述那唯一可以抑制憤怒之盾,容納尚文的痛苦與悲傷的力量。

3以愛為劍,劃破心中的烏雲:無條件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相信人性光輝的特質,相信所有人類都有一個為了達成自我實現的傾向。他認為人對人的無條件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對於人的內心有著神奇的力量,可以撫平心靈的躁動與不安,這是有條件正向關懷(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無法比擬的。

無條件正向關懷意指人關懷一個人並不是因為該對象滿足了某些條件,而是就算對方做錯了,也依然包容並愛著對方,例如一個小孩子就算做錯了,父母可能告訴孩子這樣是錯的,卻仍然對孩子表達出深切的愛。有條件正向關懷則是指人關懷一個人是因為他達到了某些條件,例如孩子其中考試取得佳績,父母便關愛有加,孩子考試失手,父母便對孩子態度惡劣。

有條件正向關懷會讓人感到不安,因為如果自己的行為不能符合關懷者的期望,那自己就會遭到嫌棄。如果人總是面對著這樣的恐懼,那他再也無法打從心裡信賴別人了。相反,只有無條件正向關懷,那一種無償的愛,才能撫平內心的不安,建立一個人的自尊心。拉芙塔莉雅對尚文的無條件正向關懷,才是真正可以拯救尚文的力量。

雖然尚文舉起了盾牌,假扮出惡人的模樣,但仍然掩蓋不了尚文善良的本性。受盡了上一個持有者虐待的拉芙塔莉雅本來已經萬念俱灰,但是她看穿了尚文盾牌背後的本質。最初,拉芙塔莉雅因為害怕被主人懲罰,所以餓得肚子打鼓,也不敢說是自己肚子餓。尚文不僅沒有用鞭子抽打她,反而給她點了價格頗高的兒童餐。拉芙塔莉雅晚上恐慌症發作,尚文特地調製了藥物,甚至教會拉芙塔莉雅生存的方法。

尚文明明可以虐待奴隸洩憤,也可以侵害奴隸洩慾,但是尚文卻沒有那麼做,反而對一個奴隸照顧有加,可見尚文對拉芙塔莉雅所表現出的也是一種無條件正向關懷。那一股力量慢慢癒合了拉芙塔莉雅破碎的心靈。拉芙塔莉雅在變成奴隸之前有著悽慘的經歷,村莊被浪潮掃蕩,父母為保護自己犧牲,被奴隸獵人拐走,經幾次易手中慘遭凌虐,連最要好的朋友都在自己面前被某個領主抽死。

是尚文在黑暗之中向拉芙塔莉亞伸出手,拉芙塔莉亞的一切都是尚文給的。拉芙塔莉亞被那埋藏在惡人面具下的人性光輝所吸引,對尚文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恩情,深深地愛上了尚文。愛,可以衝破愚昧、可以寬恕罪惡,可以包容對方的一切。在尚文受盡眾人的惡意,覺醒了憤怒之盾的一刻,拉芙塔莉亞選擇相信著尚文,她無視自恃正義的元康、嘲笑尚文的民眾、抹黑尚文的流言蜚語,甚至提出重新註冊為尚文的奴隸,她用無條件的正向關懷擁抱尚文的一切。

溫柔包覆黑暗的光

拉芙塔莉亞那份近乎無私的愛,是溫柔包覆黑暗的光。少女刀光一閃,劃破了尚文心中的烏雲。

4階段性的長篇冒險物語

把一些評論區粗略掃了一遍,看到網友們對於盾勇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網友覺得該做反派的塑造顯得粗糙,又如輕之物語皇帝@笑活子認為「故事的前三卷是反套路講背叛,後期已經是回歸普通冒險小說的套路。」對於反派粗糙這一看法不作討論,並回應「故事後期回歸套路的看法」。

旅行仍在繼續

4.1人物弧光(Character Arc

羅伯特麥基認為角色與故事有密切關係,例如一個正常的故事,其推動方式是主角心中有一個願望,這個願望作為主角的推動力,驅動主角行動,在主角行動的過程中受到各種阻礙。當然,羅伯特麥基的理論,主要針對影視業,針對電影中那些有頭有尾結構鮮明的電影,未必完全符合超過五卷的長篇的輕小說。如果我們把羅伯特麥基的理論融入到長篇小說之中,我們可以認為主角在故事中有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或願望,這個階段性目標在長篇故事中的那個階段推動主角行動。

羅伯特麥基對於故事的角色塑造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角色塑造就是對於人物可觀察特質的歸納,例如年齡、外貌、獨特的語氣和肢體動作、生活品味、個性特點等等。但角色塑造並不代表「角色真的活了起來」。

羅伯特麥基提出角色弧光(Character Arc),意指角色在故事進行的同時因為迎面而來的困難而改變。故事結構的功用,就是用種種困難,慢慢給予角色壓力,讓角色在困難的處境中作出抉擇,這樣才能撕開角色的角色塑造,展露出角色的本性。如此一來,角色才真正算活著。

總結上面三段,我們可以認為盾之勇者前期是一個階段性故事,在前期,我們見證了一個受陷害的男主角尚文對人擺出醜惡嘴臉,因為屢受虧待而憤怒,但還是不斷揭露出尚文善良的一面。直到三勇教結束,盾之勇者沉冤得雪。我們可以說這個長篇故事的一個階段已經結束,而這個階段也展示了一個完整人物弧光,人物弧光已經結束,尚文這個角色現在的狀態與迫切的目標都已經轉變了,所以故事的主題也已經不是「背叛」。

因此,儘管《盾勇》後期的故事已經不是背叛,那並無不妥。人總不能看著過去,把眼淚留下之後,就要堅強地擦掉淚水,昂首向前。在故事的一個階段結束後,盾勇後期有了其他目標,例如盾之勇者後期要對付浪潮,對抗四聖獸,在絆的世界展開冒險解決事情,為了拉芙塔莉亞的安身之所而發展領地,為了保護拉芙塔莉亞而推翻整個庫迪洛。雖然盾勇後期未必是以「背叛」為主題,但由於尚文多了很多不同的新目標,這些目標會推動故事繼續進展,並且變成故事的主軸,所以故事整體還是言之有物。

在我看來,《盾勇》直到十八卷仍然有趣。雖然這個「有趣的評價」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主觀感情的判斷,如因為自身對故事中的角色(拉芙塔莉亞和阿朵拉)的喜愛。至於「背叛」不再作為故事主基調,第一,如前面所說,這個階段的故事已經完結,並光榮完成了人物弧光的任務;第二,雖然後期「背叛」不是故事主題,但這個心靈創傷仍然常伴著尚文,並時時影響著尚文。例如看透了居民們善變一面的尚文,決定浪潮結束後不再留在這個異世界了。

5結語

對於《盾勇》,想說的話還很多,可以寫的東西也很多。我可以寫阿朵拉,也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可以寫。盾勇固然有它的缺點,但是在我看來卻如有缺口的寶石,它閃耀不會因為有缺陷而消失。讀盾勇的時候,我融入了很多個人情緒,非常主觀,尚文的冒險之旅在我的心中掀起陣陣漣漪。

我深深地沉入夢中,架起抵抗現實荒謬的盾牌。大家都背叛我,大家都不可信,我必須封閉內心,我必須成為人精,這是我心中的防線。但其實我真正的願望,是有一雙溫柔的手纏住我的脖子,撫摸我的臉。然後那一道少女銀鈴般的聲音安慰我:「不用擔心,你已經可以相信我了。」

然後,我可能會像個小孩一樣哭泣。

參考文獻
McKinney, K. (2005). Being White: Stories of Race and Racism. London, England: Psychology Press

McLeod, S.  (2014). Carl Rogers. Simply Psych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carl-rogers.html

Pastorino, E., & Doyle-Portillo, S. M. (2016). What is Psychology?: Foundations, Applications, and Integration. (3 rd ed.) Boston, MA: Cengage Learning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 (n.d.). SparkNot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parknotes.com/psychology/psych101/socialpsychology/section2/

III2019)。〈做好第一部同步英配的異世界動畫《盾之勇者成名錄》製片人田村淳一郎訪談〉。取自 http://www.anitama.cn/article/56f4cfd108c93536

如何評價 2019  1 月新番動畫《盾之勇者成名錄》?(2019)。知乎。取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529793

笑活子(2019)。〈《盾之勇者成名记》第五卷为止暴露出来的问题。〉。取自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089489

黃葳葳(1999)。《文化傳播》。台北,台灣:正中書局。

蔡德輝、楊士隆(2002)。《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台北,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薛國致(2009)。〈社會發展中偏見歧視之形成與消除〉。 2009年南台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341–352

羅伯特麥基(2018)。故事的解剖(黃政淵、戴洛棻、蕭少嵫譯)。台北,台灣:漫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睽違千年的萌狼

香港人,熱愛動漫,喜歡思考,會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想法。

More Posts

睽違千年的萌狼

香港人,熱愛動漫,喜歡思考,會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想法。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