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暴龍Tri》成長命題不來自作者 而是我們
文:Jason Kong
數碼暴龍01是99年的作品,現在快踏入2015年了。
無疑這一部的定位應該是「成長後該如何找到方向」為題的東西。開首是有點做到那種長大後朋友四散的感覺
,但去到後面戰鬥卻還是沒有告訴大家怎樣找到方向,依舊是帶你再次進入童年的夢。
大家對於普遍動畫定位好像有一些誤會了,大家以為給成人看的動畫是深奧的,青年看的是淺白的。其實探索人生意義、表現人性黑暗、描寫道德價值衝突、反抗社會的動畫,主要是給青少年看的,他們對世界的理解正在極速建立,質疑種種成人已經不質疑的東西,青少年的「叛逆期」,是對一切提出疑問。而給成人看的動畫,主要都是一種價值:「找回美好」,尤其是日本動畫,找回學生時期的青春,找回小孩的熱誠、找回青春少女蘿莉的青澀。
現在的日本動畫主要是帶你逃避現實的,新番動畫的受眾不會是宮崎駿、新海誠的受眾。因為宮崎駿的動畫太接近八十年代的主流價值,而新海誠的動畫太接近現實了。《白箱》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透露了大家都感興趣的動畫行業生態,若主題不是「動畫製作」,那種赤裸裸的現實描寫肯定不會如此受歡迎。
好了說回《數碼暴龍大冒險tri》,這套是屬於「找回美好」的動畫。在宣傳階段已經透露大家都長大了,換言之就是一個「成長了的童年夢」。那種包裝,那種角度,很明顯地帶出了一個題材:「長大如何面對童年的夢?」
這未必是製作方想要定下的題材,但我敢說這是每個曾經是數碼暴龍迷的人看的時候,心中都會擬定的題目。這個是Postmodern Art常常帶出的命題:「究竟作者本來就沒有這個意思,但是很多觀眾卻看出那個意思,而且還引起了爭議,那麼,這件作品本身有沒有附帶那個意思的?」。我想《數碼暴龍大冒險tri》就是這個例子,我們都想知道,失去了數碼暴龍的成人,如何再去面對數碼暴龍,然而,動畫中卻沒有抓緊這個重心,只是再製造多一個危機去給大家解決而已。
要改變一套作品的表達,有時不需要靠作品本身的,原來靠時代的變化便可以了。筆者以前沒有接觸「政治」、不知道什麼是「腐」、未有經歷被考試摧毀的中學年代。撇開Tri對長大後的鬱悶的描寫,其實整集與之前的表達差不多,我我腦內卻多了很多想法。朋友真的很難約,這個試過約Gathering都會知道,別說八個人一起了,光只是要找到一個時間,五個人一起出來吃餐飯已經非常困難了,要不是早一兩個月約定,根本就沒有可能齊人出席。Tri中,太一他們要齊人,球賽要取消、大和要取消Band Show、美美要從美國返日,根本古加獸才是他們八人的Gathering搞手,沒有古加獸,他們根本就不會再次聚在一起。
然後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亞古獸(暴龍獸)跟古加獸打得正緊張,其餘七人幹什麼在排排站在一起大合照啊!!?我只想到一句話「門就熱狗頂,相就左膠影。」經過那麼多次社會行動,抗爭者最清楚那些在警棍糊椒亂飛的場合還能唱歌合照的左膠。有一些場大和跟武BL味很重、太一大和現在看成是CP…種種令我不能很投入觀看的想法,我才驚覺,沒辦法像童年一樣投入一個世界觀,原來是自己知識面實在多得太多太多,過往對未來的想像變成今日經驗的重溫。
評價Tri不能單純從故事技巧、作畫、剪接這些去評價的,因為它面世的時間與環境,做就了作品本身就帶出了「長大如何面對童年的夢?」這個命題,再說一次這未必是作者的意思,但是環境給了這個問題的使命給它。跟很多懷舊作重製的意思不同,Tri不是重製,而是八位「細路」都長大了,我們自然就會扣連我們都長大的經驗給予這八位「細路」。
要總結這部動畫還是留待它完結之後再作討論吧,第1章給我的感覺是,我們透過Tri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比起動畫想要表達的還多。
Pingback: 《談談把觀眾當作白痴的解說》 | 香港同人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