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鼓勵了空頭藝術夢 卻不知養出了AI奪去自己工作
文:Jason Kong(JK)
(這篇文只討論跟繪圖相關的AI,音樂、特效、動態捕捉等範疇則不在討論範圍之中。)
近日Midjourney AI在網絡大流行,甚至獲取了科羅拉多州美術展冠軍寶座,讓藝術界議論紛紛。看著繪師們現在終於才認知到AI要脅到他們的地位。網絡大量鼓勵畫畫愛好者成名,鼓勵大家不為錢看,展現個人特色。錢愈分愈少,流量愈分愈薄⋯⋯「不重要,我重視的是藝術」結果有遊戲製作人用AI生成的圖拿了美術冠軍,對着整天強調「藝術」的那些IG和Tiktok藝術家舉了中指。
為什麼會出現現時這種大量恐慌的狀況?十幾年前開始,創作人脫離產業鏈,到網上尋找個人經營模式開始,就製造了一個供過於求的狀況,養出了一堆以畫為志的志願家。
畫師愈來愈多 餅愈分愈細
過去十年網絡KOL不斷鼓勵大家畫畫,勇於發展自己的畫畫事業,對每個人都說他們是潛在的藝術家。特別是Instagram不斷鼓勵藝術夢,大家都有成名的可能,大家都可以養到一班followers課金給你。但近乎沒有人認真看待問題:「錢從何來?」
很多繪師打算成名後賣教學,賺畫圈的錢,畫圈的人又努力練畫,然後成為繪師,又去賺回繪師的錢。愈藝術向的畫圈,愈有在圈子內部互相消費的傾向,錢在同一個pool流來流去,就像一班窮人交換錢包一樣。
會訂閱支持創作者的人,比例基本上是固定了,當這世界有1%左右的人會用訂閱模式支持創作人。可是每個月都有一百個新畫師推出自己的Patreon,那麼,錢就自然是愈來愈少。
我留意到很多創作人絲毫沒有想過加入產業創作動畫、電影和遊戲。他們都只是希望用IG和pixiv發佈個人作品,增加follower,藉此賺錢。簡單來說,就是太重視獨立創作而不考慮加入產業的生產線。
生產線的錢是來自投資者、有閒階級和大眾;獨立創作的錢卻很少可以像產業鏈那樣大量流入。抽蛋遊戲、Vtuber、串流訂閱服務以及動畫周邊商品等都是行業的資金來源。宅宅的有錢人會投資製作動畫、遊戲和電影。至於那些嫌錢臭的獨立創作人,卻在塘水滾塘魚的畫圈中嘆沒觸及又沒錢,他們不明白錢是必須從外流到圈內,才會有更多資源去養活全職的人。
被演算法製造出焦慮與自卑
畫師大量投入IG,就像大量買入一隻水份極高的股票一樣,大家都在投資自己可能成名的「畫畫夢」,但沒有人敢指出,那成名的夢有限額。
整個網絡都在鼓勵投資畫畫夢想,製造了一大堆看著流量和讀者反應焦慮的情緒病患。
我並非反對培養新生代,而是那些KOL鼓勵學生的態度。像是網絡有無限的潛在客戶和無限的錢等著他們去賺。成為畫師是有門檻的,沒有一定的自我經營能力,是無法做繪師的,名額必然是有限。學生輕視了畫師路的崎嶇,製造出一堆畫師志願的人,那些空頭鼓勵的KOL也必須負上一定責任。
資訊比起錢是更為難以理解的資源。每個用戶的版面都是值錢的,每個資訊都是商家宣傳的機會,都是社交平台塑造你對世界認知的機會。畫師常抱怨自己辛辛苦苦畫了一張畫,反應都不及一個美女的自拍來得好。那是讀者反應並非取決於畫的質素,而是從對方接收資訊的優先度來決定。對用戶來說,假設每天能接收100個新資訊,你的畫就是其中一則努力擠進對方這100個資訊中的其中一個競爭者。對對方來說,漂亮的插畫,可能還不及朋友深夜傳來的餐蛋麵照片來得重要。畫畫人卻誤把社交平台的成功與自己能力掛勾,每天都在焦慮。愈是覺得追求「非商業」、「追求個人風格」的畫畫人,愈是會對「創作部份被AI取代」這件事崩潰。因為他們是在不斷鼓勵「做自己」和拒絕跟商業妥協的環境下長大。
至於為什麼會有能創作的AI面世?這要多謝使用網絡的各位。
網絡由賣廣告到賣行為模式
好了,終於說到關鍵的部分。為什麼過去十幾年FB、Twitter、Google是免費的?因為它們並非免費,這些資訊平台一開始是賣廣告,然後是賣個人資料,直到2014-2016年左右,他們發現了社交平台最珍貴的資源——用戶行為模式與資訊控制。然後,2016左右,Machine Learning發展出各種可能,這些網絡巨企就意識到,網絡下一階段的價值是「學習人類行為數據」。CAPTCHA讓大家訓練AI認物品,圍棋AI戰勝了世界高手,deepfake可以把總統的臉套在另一個替身上講話。但要讓AI取代人類創作還遠遠不夠,那必須是一個不斷更新,靠人類的審美去判斷事物好壞的資料庫,才能讓AI認識到美醜。
哪裡有這不斷更新的資料庫?你現在看這篇貼文不就是了嗎?哪張圖片多反應,哪張圖片互動多,哪幅作品評價高,每分每秒都在培育AI。
所以,一堆KOL鼓勵了比以前多幾倍,甚至十幾倍的人到網上發表作品,鼓勵大家「做自己」,鼓勵大家「靈性和藝術的追求」,大家尋找成名的機會,但實際卻是用來訓練AI,讓它取代自己。那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自然是會讓人崩潰。
日本AI Mimic因為可模仿指定日系繪師,在日本插畫界大炎上,大家紛紛說不授權這AI學習自己畫風,結果現在Mimic暫時停止運作。我心想這種事件還真日本人。基本上你把圖放到網上就已經是任由AI學習的了,哪管你授不授權?例如Disco Diffusion、, MidJourney都可以直接輸入想要參考哪位畫師的風格,讓AI模仿對方。只要Google搜得到的圖,AI自然就會搜到。
MIMIC的啟示 以傳統對抗科技
日本是一個極重視禮儀和尊重的地方,MIMIC要用戶親手餵AI圖的操作,更讓網民意識到AI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使用繪師的圖作分析。AI推出不到一天,日本網民便集體指罵MIMIC不尊重畫師的心血,可讓用戶肆意盜取他人風格。MIMIC原本加入了新的條款來回應,指用戶必須得到該繪師授權後才能上載對方的圖,但罵聲還是不斷,結果在不到三天的時間,AI平台決定關閉服務。
日本國民尊重畫為藝術,不忍看到畫師辛苦做出來的心血被輕易模仿出來,大家都不接受這種新技術。這並不是用資本主義市場自由開放競爭的方式戰勝AI,而是守護傳統,以立例規管的方式防止AI進一步佔去人類這一塊領土。也許未來將會逐漸誕生一些新法例,規定用戶不可以隨便用AI複製別人的風格,或者各大插畫平台都可以加入禁止直接上載AI插畫的規定。這種強行用封條封印潘朵拉盒子的方式,是用傳統和保守,去對抗AI的入侵。
不過,看著近二十年各國的版權條例完全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我就很懷疑立法規管的成效。另外,畫師用AI生產了圖,再加上幾筆後上載到社交平台,那到底算不算AI藝術?這又是另一個沒完沒了的討論。
正視AI的要脅 尋找人類的定位
這幾天繪師發文的Copium((自我安慰)發言,真的多得有點好笑。「AI無法判斷好壞」、「AI無法創作新的事物」⋯⋯創作就是「Remix」,AI把各種事物remix成作品,就是創新的能力;大家在網絡活動,就是在教育AI分辨好壞;只要理解創作的本質是Remix,那麼自然就明白AI一直都是在創作新的事物。每個創作人都有自己的Visual Library((視覺資料庫),他們從自己的視覺資料庫中抽取不同的元素,重新組合,成了新的作品。AI的視覺資料庫就是網絡,能組合的內容遠比一個人多很多。
何謂藝術的討論
有人說「創作是個人的修行,是靈魂的探索,不是AI可以取代。」探討「何為藝術」是個永無止境的討論,由1917年杜尚(Marcel Duchamp)把一個小便斗倒轉放到藝術展覽場後,達達主義便不斷提出這個問題。
是的,但凡職業一樣有機會會被奪去,某些人也會失去工作。你必須要有需求才會賺錢,有錢才有職業的存在,有職業才有資源去探索各種可能性。想像藝術家連顏料都買不起,每天要打工十小時養妻活兒,哪有時間專心研技求道?Artist要吃飯,探索靈魂的修行一樣要吃飯。
AI現階段的強項
現在AI很適合製作激發靈感創意的概念藝術。特別是企劃在藍海階段,所有形象、設定和造型都未確定下來時,用AI生產可以非常快速地產出一堆靈感。那堆靈感必須再由專業的概念設計師整理和修改成可以使用的設計;AI很擅長把人像照片變成不同的畫風,所以似顏繪職業基本上是會被取代;AI擅長寫實風的創作,所以AI生成的風景、人像、特效,可以大大減輕寫實系畫師和概念藝術的製作成本。
AI現階段的弱項
AI現階段無法理解自己製造了什麼出來,它不能根據生產結果提供另一角度。也不能設計結構。電影、動畫和遊戲,一定要把概念化為3D,現階段AI無法理解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是什麼,若要變成3D,一定要人類參與其中。
「我想要同樣的東西,但給我另一個構圖。」AI也是未能做到,由於它不理解畫中是什麼,自然就不能改變構圖,生產一模一樣的東西,也不能根據導演修改細節,調整內容。
AI也無法取代故事表現。現在AI會寫故事也好,離寫出有血有肉,感動靈魂的劇本還是相距很遠。要不是這代人的表達和創作能力比AI還差的話,我也不太擔心會被取代。漫畫是極重視故事表現的媒體。每一格的分鏡構圖,所要考慮的東西極多,結合AI現時不能產出同一結果的缺點,漫畫應該是最安全的媒介,只是大部分漫畫作者本來就沒什麼收入就是了。
還有一個弱項就是色圖了,AI到現在也是無法學習出準確的人體結構,每次AI試圖畫出人體,也會變成克蘇魯神話中的怪物。AI也不會明白性慾為何物,由色慾激發各種千奇的喜好、性癖、劇情,我有信心那是AI怎樣也無法學習到的。
結語
無疑這是AI與人類的鬥爭,當然是會有很多人失去工作,也會有新的工作形態。比起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同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把工人從「非人性」的齒輪解放出來,而AI卻嘗試取代人類引以為傲的人性部份。
大家必須要意識到,在網絡活動和發佈作品,就已經是在訓練AI了,這是我們享有無限免費內容的代價。我不認為否定網絡就可以阻止歷史前進。多強調藝術中的人類性也好,某些職位被永遠取代也是個事實,你自己的藝術性可能沒有你想得那麼重要。大眾也可能沒你想像中那麼追求更好的作品,每天吸食AI產出的內容就滿足了。強調「是人類畫的!」就跟手作產品一樣是個信仰。我希望大家能積極尋找人類的定位,保住自己的生存空間,而不是單方面強調靈魂和藝術性,要知道大眾根本不管你的靈魂,他們只想要娛樂至死。
註:本文所有作品皆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