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強推普譯 行銷活動只落得尷尬收場》
文:星河千帆
《寵物小精靈》新一季動畫「太陽與月亮」的海外播放授權差不多是時候釋出。這季動畫除了畫風大變,主角「小智」被譏為變成了「小智障」外,對香港人來說,最不能接受的,還是那堆所謂的「統一名字」——即是「小精靈」變成「寶可夢」,「比卡超」變成「皮卡丘」,「車厘龜」變「傑尼龜」,「波波球」變「胖丁」,「行路草」變「走路草」等等以普通話強行取替廣東話(即「以普代粵」)的譯名。
其實自從新譯名公佈以來,許多香港人踴躍地表達不滿或反感,只是任天堂和Pokémon Company一直態度強硬,恃着自己的財勢,堅持開推土機剷平不同的語言文化。與《櫻桃小丸子》馬上改過的事相比(註1),足見其態度之惡劣,以及對香港語言的不尊重。
任天堂和Pokémon Company堅持要以普代粵,拒絕改正,香港人也不賣它的賬。除了一堆為求有遊戲就甚麼都可以出賣和犧牲的「真粉」外,許多香港人對是次改名的負評歷久不衰。本來手機遊戲「Pokémon Go」熱潮,好像為任天堂那邊扳回劣勢。然而,這款本來並不限定用所謂「統一名字」的遊戲,自4月上旬的更新後,強制把包括香港等地區的玩家介面換成那些以普代粵譯名。網上隨即冒起杯葛潮。
眼見香港市場反映這麼負面,任天堂那邊又嘗試出新招,跟一些不同商品品牌合作,推出以小精靈為噱頭的商品。當中最多網民留意到的,是紙巾品牌Virjoy HK。Virjoy不但在多款產品包裝上大量印上小精靈公仔,更同時推出儲點數換領獎品及facebook有獎問答遊戲。
這個活動卻意外造成另一波的負面迴響。原來,Virjoy的facebook專頁帖子,不管是問題還是獎品,寫的都是「皮卡丘」、「伊布」等以普代粵譯名,圖片裏還有「精靈寶可夢」的logo。多個遊戲的玩法,都是要回答者寫出小精靈的正確名字,並說明為甚麼你會選牠、喜歡牠或者想用來做甚麼等,並且要tag數個朋友。不論這個做法是有心或無意(按:非常可能是來自任天堂官方的強制要求)這個活動的客觀效果,就是在為普譯名稱增加使用率和認受性。
網友有甚麼反應呢?第一種,堅持抗議。結果許多帖子下,都有若干個抗議文,要求Virjoy用回香港名字。第二種,照回答專頁的問題,但使用的都是香港譯名。在每次遊戲的數百個回答中,用所謂「統一名字」回答的人數,都只得個位數字。其餘的都照寫過往香港版譯名。可慣比例懸殊。
面對香港市面的龐大聲音,雖然紙巾商有其任務,但也不便過於跟客戶對着幹。網民用過往香港版譯名來回答,也視作正確,可以得獎。至於專頁管理員自己的帖,有時候就索性不用中文,寫「Pokémon」、「Pikachu」、「Eevee」等英文版名字。
目前Virjoy的小精靈推廣已完結。對於紙巾的銷量有沒有幫助?本人不知道。對於推廣以普代粵的名字有沒幫助?從參加遊戲的網民反應來看,任天堂那只是自討沒趣。
註1:《櫻桃小丸子》2015年12月中旬,推出為新劇場版《イタリアから来た少年》(來自意大利的少年)上映的宣傳片。在宣傳片中,來自香港的角色「Sinny」教小丸子說自己的母語時,竟然是用普通話說「シェイシェイ」(即「xie xie」之音),畫面字幕更是用簡化字寫成「谢谢」。此片公開後,香港網民紛紛向日方投訴。數天後,該宣傳片被抽起。此外,健吾更公佈Sakura Production的回覆,指電影上畫時會更正該角色的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