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之人焉能更換?打破二次元與現實的牆壁 VTuber改變動漫的定義

文:一弦︱JK 合撰

 

「這個娃娃可以賺好多錢喔。」

「難聽點講,我甚至可以找個人,換你的配音。」

台灣節目《財經週末趴》介紹VTuber文化是什麼時,主持打從第一句就用「這個娃娃可以賺好多」,嘉賓主持「3C達人 阿達」更是以「專家」的身份,用完全錯誤的觀念去跟大眾介紹VTuber(啊抱歉,KOL才對,現在已經沒有人重視「專家」這身份了),聲稱很多人去當VTuber,可能是本身長相不漂亮才找虛擬形象,舉止惹人非常討厭。

阿達更指,傳統偶像走紅之後會要求漲價、跳槽,而經營VTuber的營運方則不同,他們可以替換其「配音」(即「中之人」,虛擬形象外皮之中的人,意指操縱或使用這個虛擬形象的人。我想阿達對此並不是太了解)來掌控她們,藉此迴避她們要求漲價、跳槽的風險。此話一出立即引來喜愛VTuber的網民抨擊,烽煙四起、四面楚歌。

這篇文章不是單純用來批評台灣媒體毫不專業,或者攻擊那個阿達不懂裝懂,鞭屍沒什麼意思,這篇文章想藉這件事去探討VTuber的性質為什麼那麼難掌握,為什麼不論傳統動漫宅,或是圈外大眾也對這一塊領域如此摸不著頭腦。

「3C達人 阿達」自稱是老宅,事後留言卻補充自己對VTuber沒什麼興趣,自己還是喜歡看動漫。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連在二次元土壤長大的宅人也未必能掌握VTuber的跨次元特殊性,這個領域可說是創造了界乎於二次元與三次元之間的全新身份,大大影響了兩個世界。

阿達的言論引起VTuber fans強烈的不滿與抨擊,雖然阿達之後曾於Facebook專頁上三度透過文章及影片解釋、及後道歉,但仍然無法平息火勢
跟皮還是跟人?Kson提供了絕佳的解答

Kson(下稱組長)這個名字在桐生可可(桐生ココ)被小粉紅瘋狂出征後,漸漸進入了VTuber Fans們的視野,作為桐生可可的中之人,在VTuber fans圈子幾乎是個公開的秘密。她們各自擁有自己的頻道、各自的活動,但她們的觀眾不會在可可的頻道叫她組長;亦不會在組長的頻道叫她可可。至於可可被小粉紅出征的來龍去脈,坊間已經有太多的文章、影片甚至懶人包提過了,在這裡就不作詳述。簡而言之就是一次直播之中,因為公開了粉絲來自哪些國家的後台數據中出現了「台灣」這個國家,引起了小粉紅的不滿繼而瘋狂出征,這也是可可畢業的主因。

按照阿達這個可以替換「配音」的邏輯,不就換個人來當「桐生可可」就行了嗎?然而可可因為上述事件,在2020年9月28日起,被Cover(營運方,桐生可可所屬企業Hololive的母公司)勒令休息兩週的這段時間內,組長YouTube頻道的訂閱數開始有明顯的上昇;到了2021年6月9日,Cover發表公告指桐生可可將於7月1日正式畢業後,組長YouTube頻道的訂閱人數更是由6月7日的約21.4萬人,急速攀升至6月14日的48.3萬人。

直至截稿前,組長YouTube頻道的訂閱人數已經達到98.3萬人,距離「百萬大關」只有一步之遙。上月還實裝了「代行者」——即是組長本人的虛擬形象身份,正式重返VTuber圈子,且彼此之間沒有取代的意思,組長的頻道、Twitter帳戶不時上載本人的直播以及生活點滴。可算是業界中,少有中之人與其虛擬形象,在同一頻道下共生的YouTuber+VTuber。

可可的Fans明顯更願意追隨中之人(即Kson)的步伐,她往哪裡去就到哪裡去支持

設定可以複製、聲線可以模仿;但VTuber的「中之人」卻是獨一無二的靈魂、是VTuber的本體——這是VTuber的基本原則。

任Cover再被人譏笑愚昧、「奶共」,也不至於去打可可這個皮(虛擬形象)的主意。但歷史上的確有過與阿達一樣的視野與思維、甚至付諸實行,結果是把自己一手建立的家業、地位、民望等一切付諸東流的營運方——Activ8(下稱A8)。當年隸屬於A8的絆愛(キズナアイ,Kizuna AI),中文VTuber fans圈通常稱之為愛醬、笨愛、人工智障等。在YouTube上早期出道、甚至與最初幾位廣為人知的VTuber,與未來明、輝夜月、狐娘大叔合稱「VTuber四大王」。

與可可的事件一樣,加上筆者對於絆愛事件也僅是略懂略懂,故此這裡也是只作簡述。2019年6月份開始,「如果說絆愛有四個,你會相信嗎(キズナアイが4人いるって言ったら信じますか?)」這個系列的影片開始出現三種明顯不同的聲線,Activ8(營運方,下稱A8)並沒有特別區分這幾位「絆愛」,不過觀眾就根據她們「增殖」的時序給了編號作辨識:一號愛,即是原本的絆愛(中之人是聲優 春日望);6月8日登場的二號愛;6月15日登場的三號愛;及6月30日登場,唯一擁有自己的3D模組、而且會說普通話,主要在Bilibili活動的四號愛(或稱中國愛)。

中國愛的出現,間接把絆愛推進火坑

本身絆愛忽然之間增殖為四人已經觸及了VTuber fans的底線,而中國愛的出現令火勢燒得更加猛烈。二、三號愛大家不賣帳也算了,就連中國愛也沒法討好中國人,中國的絆愛死忠甚至氣上加氣,令絆愛的訂閱數字直線下滑。A8看火勢燒得正紅當然不甘於後人,表演了一幕精彩的汽油救火——2019年8月16日,A8的大坂武史CEO在Bilibili發表聲明,除了給絆愛定義為「Voice Model」外,亦首次公開承認有「全新的Kizuna Ai」計劃。雖然聲明的結末寫道,A8並沒有「初期Voice Model的Kizuna Ai(即一號愛)」停止活動的預定,但火勢已經到達了無可挽救的地步。

A8對於絆愛的處理手法,與阿達所提到替換「配音(中之人)」的營運手段同出一轍。但這種營運手段亦葬送了絆愛的人氣,同時也背叛了所有絆愛的Fans。而絆愛隨著這次事件,加上影片勢(即以上載影片為主)已經被Live stream VTuber(即時直播為主)的浪潮壓過,絆愛、以及A8在業界的評價已經大不如前。付諸行動替換「中之人」計劃,把自己的大片江山付諸東流。到了2020年12月31日,由 Activ8成立的VTuber平台upd8(アップデート)更正式終止營運,而A8的開山祖師絆愛(一號愛)創立了獨立公司「 Kizuna AI」,全盤負責自己的營運。

所以這裡留下了一個問題:究竟VTuber是二次元還是三次元的世界?

設定可以複製、聲線可以模仿;但VTuber的「中之人」卻是獨一無二的靈魂、是VTuber的本體。正如你的靈魂是你軀殼的本體一樣,任誰附身操縱你的軀殼,你就不再是「你」;同樣道理,VTuber的中之人不是原本的中之人,那麼她也不再是「她」。

VTuber的虛擬形象確實是吸引觀眾的一個契機,但終究能夠留住觀眾的,還是看她的靈魂——就是中之人的個人魅力。或許是她的聲線、或許是她的娛樂性、或許是因為她的音樂、或者是因為她的才華……又或許是她只是簡單粗暴的理由——很可愛。退一萬步說,上述這些元素都是營運方的安排,中之人的演技也好、角色或虛擬形象也好,與中之人是不可剝離的部份。留住了軀殼卻失去了靈魂,即使找來另一個人來「繼承」這個軀殼又有何用?

中之人是VTuber的本體,怎麼可能替換?
VTuber是不斷游走於角色與中之人的界線

再者,現在的VTuber已經不再局限於雜談、遊戲及音樂之上。近年亦出現了不少將三次元的畫面帶進直播中的企劃和活動;例如赤井はあと、潤羽るしあ等做過的煮食直播;紫咲シオン、香港的如月ルミィ等曾做過卡牌遊戲、禮物開箱(開封配信)的直播;甚至有無限接近中之人配信,如天使なの的直播含有三次元畫面的寫實ASMR(実写ASMR)、犬山たまき和畫師海苔男(佃煮のりお)進行「聯動」直播等……VTuber在其虛擬形象與中之人的界線來回反覆跳,除了善用觀眾對她們中之人的好奇之外,寫實畫面直播更加讓觀眾感受到更近的距離感、甚至能將自己的生活感帶給觀眾。

現時Live stream已經是VTuber的主流,比起以往影片、音樂投稿的方式,觀眾不再局限於單純接收,而是能夠透過聊天室、超級留言等方式讓VTuber即時能看到、即時能回應,讓觀眾意識到眼前這個皮不僅是活在屏幕底下的表演者。故此,觀眾真正享受的,是這個人的直播、這個人的活動、與這個人的互動,而不是單純喜歡她這個角色、喜愛她的表演。這種處於二次元,卻又無限接近三次元的狀態,就是現今VTuber文化盛行的其中一個主因。

色天使…更正,天使なの的寫實ASMR簡直是高級來回反覆跳
有些VTuber不介意暴露中之人角色

對大部份VTuber而言,中之人身份是她們最大的秘密。畢竟虛擬形象底下的真正身份,其實已經算是個人私隱。當然凡事也有例外,有些VTuber其實並不介意暴露中之人,甚至成為她們其中一個「梗」;組長默許了Fans知道她的虛擬身份,「你知,我知,單眼佬都知」,只是大家不用掛在嘴邊,繼續支持著她以自己選擇的身份活動。當中更有皮下之人在自己本人的頻道進行直播時,不小心用了VTuber時的自稱稱呼自己而「自爆」的例子。雖然她們中之人的身份,在業界或是VTuber圈子之內本身已經算是個公開的秘密,彼此都默許觀眾知道她們擁有不同的身份,同時觀眾也有默契不明說、不指名道姓:「你知,我知,單眼佬都知」。

犬山たまき這例子就更加有趣,甚至還搞出與畫師海苔男(佃煮のりお)「合作活動」的直播。直播當中用語、語氣切換,犬山與海苔男「互相」抬舉、「互相」挖苦,在中之人與虛擬形象間表演了多次花式來回反覆跳,這個企劃也可算是業界一絕。

犬哥(犬山たまき)與海苔男(佃煮のりお)的母子「不和」直播簡直精彩

有些VTuber的形象與中之人應該差很遠,例如當年的狐娘大叔、兎鞠まり、犬山たまき等,這些角色一旦暴露中之人可能就會立刻失去幻想。不過即便她們的中之人在VTuber圈子已是公開的秘密、甚至是一個「梗」,仍然無阻她們的人氣、Fans亦不會因此而流失(或許反過來幻想得更開心)。反過來說,有類似她們這種情況的存在,就足以證明觀眾與VTuber的關係並不單單是建構在純虛構的角色幻想之中,反而更加傾向被中之人的個性或魅力所吸引。

筆者也不敢說全部了,但VTuber的中之人真的不漂亮…嗎?
戲裡戲外的兩種投入

我們很多時候看喜歡的藝人做戲,都會有兩種心態,一是戲內的,跟隨角色的情感起伏;二是戲外的,看那位藝人表演得好不好。看到出色的表演時,我們可能會由衷地說一句:「啊,這個位演出得真棒啊!」可是,這種感受其實是矛盾的,藝人出色的演技理應讓你完全投入於戲內,可是他出色的演技,卻又會讓你察覺這是一場戲,而你亦能在「這部戲很出彩」的角度去欣賞這位演員。

每個VTuber出道時都會有一個角色設定,可能是不夠錢買船的船長、掌管時間的使者、活了九千年的鯊魚等。不過,很多時觀眾都會意識到這個角色背後是由一個人在扮演,加上VTuber都是以長時間實況直播(Live Streaming)跟觀眾互動,「背後有一個真實的人在演活這角色」的感覺其實是非常強烈。所以觀眾很多時在戲外欣賞中之人如何演活這角色,而非完全投入戲內享受VTuber所扮演的角色。

有些VTuber會把現實生活遇到的瑣碎事包裝成符合角色世界觀的用語去表達,例如角色設定為死神的Cari Moillope 會把事物換成是Under World的用語描述,例如她跟大家講述自己未到日本之前曾在餐廳做侍應的經歷,就會說「當時我在Under World的餐廳打工,發生了一點趣事。」當然觀眾都是知道Cari所講述的是現實世界中的事情,大家借著虛擬世界觀的設定,去聽Cari分享當侍應時的的有趣經歷。

Hololive VTuber兎田ぺこら曾直播跟自己的媽媽揭露自己是VTuber,這個行為完全基建於觀眾接受VTuber背後是有一名「演員」存在才能進行。如果用動畫配音的角度去理解,就等於動畫角色突然跟畫面外的母親說:「看?我當了配音員了!」這種行為就像是不斷提醒觀眾布偶戲中的布偶是由絲線操控著一樣,理應會讓觀眾出戲。然而,兎田ぺこら跟媽媽揭露自己是VTuber,卻沒有「出戲」這種狀況,觀眾一起為兎田ぺこら跟家人剖白而緊張擔憂,也為兎田ぺこら母親承認女兒的職業而高興。兎田ぺこら的行為是屬於「戲外」的,卻用著「戲中」的聲線和屬性跟三次元的媽媽互動,這個時候戲裡戲外的兩種投入感不旦沒有互相排斥,還很自然重疊在一起。

能透過聊天室或超級留言與VTuber即時對話,令觀眾不止限於接收欣賞,而是有實質的交流、互動
必然連接三次元的特性

有些動漫迷對VTuber非常抗拒,認為它們不算動漫,我是理解的。如果以00年代之後那種把自己關在二次元島宇宙的御宅族去理解,動漫應該是與現實完全隔絕的二次幻想世界。御宅族可以任意消費那個世界的角色,創作同人、意淫、幻想關係…這完全不會觸碰到現實中任何人。VTuber卻不是這麼一回事,VTuber角色性格、故事、屬性,是如此跟中之人的真實人格扣連,以上種種並不是誕生於劇本當中,而是來自幻想角色跟真實人格產生的化學作用。這麼一來,這角色的互動就直接扣連到現實世界,意淫這角色的話,可能現實中的那個人也會受到傷害。這種打破次元之壁的特性,正是生活在島宇宙觀的宅民難以接受。

再退一步說,或許他們是單純不理解「虛擬形象」的存在意義、不明白為什麼本身自己能做到的事,要另外套上一個「皮」去完成。這大概是社交媒體的變化、網絡身份模糊化的趨勢下所構成的鴻溝。畢竟在以往的世代,虛擬形象或是虛擬身份就是由自己創造的一個角色;哪管你叫自己純情小鴨鴨還是彩虹邊的雨雲,這個形象或身份可以完全不帶你本人的特色、個性。

但現今的VTuber多半都是按照其中之人的形象去設計、創造。VTuber的形象就是在其中之人的基礎之上建立,換句話說這個所謂的虛擬形象,就是她在虛擬世界的「Take 2」。無論是身份不便也好、不想露面也好、利益衝突也好、隱藏身份也好,藉於VTuber這個皮套,她們獲得了「Take 2」的機會;同時藉著VTuber的皮套,或許能為她們創造出在現實世界無法、或是難以獲得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VTuber業界說得上是高手雲集,唱作、編曲、饒舌、繪畫、配音、剪輯等……不同範疇各式各樣的人才,都在VTuber業界獲得「Take 2」的可能性,現代的「虛擬形象」就是這麼回事。

堪比V家年代的同人創作生命力

VTuber其中一個特色是,其同人創作可說是爆炸性的多。很多時VTuber在雜談中提到的生活趣事,不一會兒就會有畫師把畫面畫出來;另外有時VTuber之間的有趣反應與互動,受限於Live2D的表現限制而沒有很好地把情感表現出來,這時候就會有不少動畫師以自製動畫重現當時的情景。不少VTuber默許畫師創作成人漫畫作品,VTuber也會叫粉絲發佈成人作品時,另設成人作品Tag,以免影響到只想看一般向同人圖的觀眾。這些同人與VTuber的互動,是三次元偶像沒有做到的化學反應。可能有粉絲會繪製三次元偶像的同人圖,但影響力遠不及VTuber界。VTuber的同人圖拓展了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想像空間。

VTuber的同人創作數量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增長
御宅在2020年後的變化

VTuber在2020前後急速冒起,如果要說VTuber為動漫界帶來了什麼改變,其中一樣,就是能遊走於現實與二次元的宅將會多很多。動漫作品可以跟現實愈走愈遠,但VTuber的角色故事始終離不開現實生活(例如雜談的話題),這麼一來,二次元中突然多了許多伸往三次元的窗口。所謂的Superchat donation,也是投錢跟一個真實的人有即時互動。喜歡VTuber的御宅族比起以前,其實是稍稍打開那封閉在二次元的孤島的大門。

二次元影響到三次元

記得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香港人是不接受粵配。日本人說日語,腔調變化的包容力以往比粵語大,日本女生用娃娃音說話,接受程度也比香港多。所以每當粵配演譯動漫作品那些女孩的萌音時,就很容易讓人覺得造作及不自然,原因很可能只是近二三十年的粵語並沒有這種萌音出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其實腔調的潮流是跟隨時代發展而變的,回顧七八十年代電視劇,女生說話的方式,相信現在沒有一位說粵語的女生會用那種腔調說話。看回香港的VTuber,這根本提供了大量機會去讓大眾接受「二次元的粵語」,探索粵語在二次元中表現的模式。不止港V,英語地區以及其他地區,亦透過VTuber不斷尋找當地母語與日系美少女(美少年)結合的方式。日後再有動畫作品推出時,當地配音更駕輕就熟,令更多人接受。

所以VTuber不能輕易理解成大家對著一個紙片人灑錢的文化,這是來回穿梭於二次元與現實的奇妙特異點、這也是真實人格與虛擬身份拉得最近的年代。

有些人無法接受港V或台V,認為熟悉的語文用上娃娃音會感到造作、尷尬。但…本來的二次元世界一直是這樣啊?
ichitsuru@hkdoujin.com'

一弦

同人畫師、文手及Blogger※「香港同人.HKDoujin」、「立場新聞」、「熱血時報」、「獨立媒體」專欄合作作者※ Facebook Page:fb.me/Shineichigen 聯絡:[email protected]

More Posts

ichitsuru@hkdoujin.com'

一弦

同人畫師、文手及Blogger※「香港同人.HKDoujin」、「立場新聞」、「熱血時報」、「獨立媒體」專欄合作作者※ Facebook Page:fb.me/Shineichigen 聯絡:[email protecte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