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被中國恐懼的遊戲:Karma

因為一只熊而引發的罵戰,洗版,人身攻擊…
因為一點政治暗喻而令大量中國玩家的心靈受到傷害…
這樣的遊戲,大家有印象嗎?

相信是遊戲迷的人一定第一時間想起台灣《赤燭》團隊的《還願》。
然而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另一個遊戲,比如今的《還願》更遭到中國網友唾罵的——
反烏托邦題材視覺小說《Karma》。

Read more

甚麼是大台,可以吃的嗎?《為甚麼同人文化和創作無法被重視?》

最近在香港同人出現了一篇《有些人是要被管的—-Cosplay界必須有驗證制度》提到審查制度,俗稱「大台」的設想。上文作者所說的大台,原是試圖用審查制度去規管同人界的性犯罪行為,我想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行不通。不過,「大台」未必會是一隻聞風就敬而遠之的魔鬼,正如各種興趣圈子也會有它們的業界代表,會為該圈子爭取地位、資源及代表性,同人界如果出現大台,它的本質應僅僅是作為同人圈(業界)的代表,在體制內協助同人圈爭取地位、資源、或向同人圈內各種人士提供由政府「埋單」不同的服務,令同人圈內有心朝產業化/職業向的人士爭取資源和機會。

Read more

《老虛說故事已死?角色至上才不是我的錯!》

故事的消失以至只寫角色,其實並不能一言兩語說得清,除了「故事內化與人物符號化」之外,同人作品、產業混同、初音這些均屬現象產物,再探討下去就是御宅族對「符號」的追求大於對故事的追求。我不會把「只寫角色」當成是貶意,因為寫得好的角色亦都可以是好的故事。對很多人來說,日本動畫之所以比起歐美電影電視吸引,正正就是動畫並不再是反戰環保的等大議題,而是回到個人層面的探討。

Read more

三度休刊《熱血少年》從造漫畫雜誌的角度探究主因

《熱血少年》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從雙週刊開始,休刊,變成週刊;再休刊,變成月刊。目前以月刊方式示人的《熱血少年》經過六期後宣佈,他們將會再次休刊,並轉戰網絡版。

《熱血少年》再度休刊,不能以單單「失敗」來蓋棺,始終它已存在了一段頗長的時間,也進行過不同的改革。如此浮沉不定的刊物,它的死因值得探討。

從週刊至月刊

由週刊改成月刊,從來都是死路一條。本來長期追看刊物的人,每週定期付錢、定期追看,可是出版的時間間隔延長,買家對刊物的關注及習慣性便會下降,亦難以吸引新讀者每期追看。

僅以週刊的起印量為例,便可以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假設每本合理售價為二十元左右,必須至少售出一千至二千本才有合理利潤,前提還必須是每期均可以完售。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從週刊改成月刊的原因只會是出版問題,例如稿量不足、印刷成本等等。如果認為將每期的出版時距拉闊便會使人有足夠時間回復,那只能說是太天真。

二十元只不過是一個老麥的價錢,本來並不是甚麼經濟負擔。反而時距越大,一次的付出就顯得越貴了。為甚麼昂貴商品可以分期付款?正正是減少一次性支出的心理負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