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人.HKDoujin

一個屬於本地動漫、同人、御宅的媒體

C3AFA動漫同人活動新聞本地

【C3後續追查】首日GSC攤位排頭位者竟為Bilibili舞台主持,香港C3展覽GSC限量品搶購事件後續追查

單以這次GSC限量品搶購事件而言,C3主辦大會定下的規矩是「各參展商不得在展覽正式開始前讓人排隊」,這點GSC確實有執行此規定,主辦大會亦派出職員在開場前驅散在GSC攤位附近徘徊流連的人士。
因此就此制度而言,在開場一刻成功搶在徹夜組之前進入GSC攤位隊列內的各類持證者/借證提前入場者並沒有違反大會規定。
而今屆GSC攤位會這麼受眾人關注,某程度是因為部分限量商品的準備數量遠遠不足以滿足用家需求,以GD子為例,大部分的數量都落入場內人士的手中,大量一般參加者冒著寒風徹夜排隊仍然撲空,因此令很多人感到對一般參加者極不公平。

Read More
C3AFA動漫同人活動新聞本地

【有相有片證據確鑿】揭場內特權人士視規則如無物,香港C3展覽GSC限量品搶購事件基本報告

Goodsmile於今年C3展覽發售包括黏土人 瑞鶴改、ぐだ子(簡稱GD子)、figma Saber Lily等多款先行限量商品,引來不少人士於C3展覽前一晚於寒夜中排隊等候搶購。
然而有人發現於C3展覽活動首天正式開始一刻,有場內人士混入Goodsmile攤位的隊列內搶購限量貨品,因為每天發售的名額十分稀少,能購買的名額僅十數個,令不少徹夜排隊的人士撲空。
事件於網絡引發熱烈討論,有人表示此事已屢見不鮮,年年都有事前取得入場許可方法的「特權人士」偷步排隊購買限量商品。
鑑於同類場內人士混入搶購商品事件過往多屆展覽皆有發生,本媒體聯合及Doujin Station 及 ACGer (本文往後內容簡稱為我方)進行了此次的追蹤報導,向公眾揭露此次事件的來龍去脈。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勿認同一手零售商分拆漫畫贈品》

「無咭當作新書出售」和「將沒有咭的書退回出版社」當然更無恥,這對文傳直接造成經濟損失,而這些被回退的不良品是無法再出售的,令部份期數已不能再提供。但是,單單把贈品分離於漫畫這行為,已明顯違反了文傳官方的聲明,涉嫌違反商品及說明條例,也顯然違反日方供應原裝遊戲咭來作隨書附送的意願。

事實上,日方對一手市場的這種行為,可以是介意的。二手市場的個人作為是另一回事,但作為一手零售商,它們銷售出去的商品是直接影響到該產品給人的形象。

Read More
Palette Ring動漫同人活動同人誌即賣會專訪活動記錄

《工廈的大型同人展Palette Ring 人流控制的爭議》

第一屆同人誌即賣會Palette Ring(PR) 在剛剛過去的星期日進行。它作為與Comic World同日舉辦的同人活動,吸引了星夢亭、風林火山、紙皮盒及黑蛛白蛛等大手同人組織參興。The Wave場地是由觀塘工廈活化改建而成,場地本身不大,主辦方一口氣租了三層以應付多檔同人組織以及人流,Palette Ring當天確實吸引了大量人流,人龍從The Wave場地一直伸延到外面的開源道,原本預定是在六時才結束的活動,早在下午三時半就已經停止售票。

對於有入場人士不滿PR在中午時分已經「截龍」,主辦方事後透露這是和他們申請的臨時娛樂牌照規定有關。今次在The Wave這活化工廈的地方舉行了大型同人展,引來了以後經營同人活動的後續討論。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日本知名的變態音響監督—-吉田尚記》

長久以來被聽眾稱為「變態」(而吉田本人也認同)。2009年開始將人氣聲優拉進聽眾(不論男女)的妄想世界的企劃「勝手に着声ランキング」開始,自稱為「變態音響監督」。企劃裏經常發出可以被稱為「性騷擾」的發言,不過這樣的言詞風格,反而受大量的聽眾歡迎。

他在漫畫、動畫、偶像、落語(日本的一種傳統表演藝術)等範疇都有深厚知識[註1],並將這些知識活用而創造出御宅落語(ヲタク落語);他亦以「練馬産業大学落語研究会」的名義把御宅落語在Comiket中發布(目前連續18次在Comiket展出)。目前負責的電台節目「ミュ〜コミ+プラス」已突破1000集,年中負責數十次不同動畫活動的司儀,因此被Oricon稱為「日本第一忙碌的廣播員」

Read More
CWHK動漫同人活動新聞本地

《今次CW攤數激減 杯葛行動見成效?》

10年來,CW發生了甚麼事?
號稱全香港最大型的同人誌即賣會Comic World(下稱CW)早前公佈了第43屆的場地平面圖。如圖中所見,攤位數目比過往幾屆來得少:
http://www.cwhk.org/php/CwFloorPlan.php?cw_id=43
有別於過往幾屆因展期有兩日而分薄單日攤數,來屆展期只有一天,但攤數仍然急降,有人說這是「杯葛CW」行動成功,有人則歸功於其他原因。這次攤數激減的事件又重新在同人界掀起一場熱議,當中有人不明白CW究竟所因何事引致罵名,此文將整理過去多年於CW發生惹起爭議的事件,讓大家在下判斷之前,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

Read More
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專欄心得/技巧分享

《一個人的聖戰-C91實戰心得》

話說各位宅宅們是如何購入或者閱讀同人誌(尤其是日本同人誌)呢?關於實體書我們不難在信和中心的零售鋪找到,還有各式各樣的代訂服務。不過如果你打算親身踏足聖戰戰場,親手從社團手中得到作品,或者你在一開始就需要改變你的看法。

1) 捨棄在香港同人展經驗

不論是CW,RG,甚至是CP,你的大部分經驗都是沒有用,你甚至要從根本開始著手改變你自己的觀點。

Read More
CWHK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淫審條例任其解讀 R18真無可避?》

要是將作品交到淫審處,每次評級費用為港幣2100元,可能評審完把同人本賣光都沒辦法回本,加上審批時間又可能來不及擺檔,每次新刊都先交淫審太難負擔。不少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寧願安全不創作十八禁(以下稱R18)同人本,不然就放棄香港市場,轉至網路刊載作品或是海外販賣,《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扼殺作者的創意,已不是新鮮事了。畢竟大衛像都被指淫穢,淫者見淫,誰知界線在哪?賣個同人本自娛娛人而已,可不想法庭見啊?

《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打到黎,九龍新界係咪冇得避?社會未有修例的共識,各同人組織是否只能出一般向(連黃色笑話,維納斯女神像也可能好危險)的清水同人誌?

筆者綜合了好幾個方案,拋磚引玉。有錯歡迎指正,感謝各位。

Read More
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專欄活動記錄

[Comic Market 91遊記] 《港日活動禮儀大不同》

今次小記前往了日本最大的同人誌即賣會Comic Market 91(簡稱C91),C91連續舉行了三天,每天的參展攤位都不同,小記就選了在第二和第三天進場。作為香港人到日本參與活動,少不免會比較兩地相異之處。兩地同人展規模上相差甚遠,更令人感受到的是港日兩地相差實際在。太。遠。

Read More
其他新聞日本本地

《2016 御宅大事回顧》

2016年過去,不論是香港還是國際也發生了不少事,這年對小編來說還真是十分短暫,很多事情回顧起來還真像是前陣子才發生似的。以下事件又有哪件在大家心中是十分深刻的?

《寵物小精靈》 變《精靈寶可夢》 掀粵語捍衛戰 (26/2)
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和The Pokémon Company宣佈統一中港台三地的《寵物小精靈》譯名,《寵物小精靈》改名為《精靈寶可夢》,第一代共151隻寵物小精靈亦需要改名,如港人最熟悉的「比卡超」改為「皮卡丘」、「奇異種子」改稱「妙蛙種子」和「波波球」變「胖丁」等,令不少港人大感抗拒,掀起廣泛討論,批評任天堂漠視和不尊重香港的語言和文化。

Read More
Cosplay eventRainbow Gala動漫同人活動專欄活動記錄

《禁攝壇及RG一日Studio 意見街訪》

Rainbow Gala於十月時得悉九展驅趕攝壇一事,就提出了一個「一日Studio」的方案。提供給依然想在活動中進行大型攝影的人們租用。

是次studio負責人直言:「九展係一個商場,無論點都無可能做到允許開壇呢樣野。」 但Studio的新措施真的是否能改善問題,又會衍生出怎樣的影響?我們記者於18/12當天訪問了多名參與者,了解各人對九展管理層禁攝壇及RG主辦開設「一日Studio」的意見。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日系的超現實手法 やじるし對社會的吶喊》

今次藝萌誌想跟大家介紹的繪師是 やじるし 。

為什麼會選擇了這位繪師,而不是介紹一些繪師界內更知名的對象呢?大概是因為他的 曝光率 和 關注度 差異超大。

有些人看到他的作品會有一些「不氣味」(編注:日語漢字,指令人害怕)、毛毛的感覺,作品的主題通常是描寫生活,或者對一些社會現象的看法。

Read More
Only場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細場求生記 – 「GAME PARTY 2017」》

經歷一段消沉的時期,近年香港的同人活動終於也變得「熱鬧」起來。全新的Event、大型同人展、大學場、Only場、主題Café等等空群而出,令到香港的同人活動彷彿由低谷跳上高山。昔日Event難求,到今時今日要「揀Event」去,變化不少。

而「PlayAday」所舉辦的同人活動亦隨時代變遷,由「一款遊戲限定」的同人場,一步一步從「手機遊戲主題」,進化至今時今日以「電玩遊戲」這個大條目,作為活動的主題。而活動的規模,亦從僅一個小場地的20個攤販,點滴累積成今年的50個攤販、兩層展區的活動。

Read More
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專訪

[專訪]《女僕偽娘活動 香港首次體驗》

應徵日的偽娘也十分之多,報名後獲得面試的也有三四十人,經過甄選後,共有十一名女僕獲選。小編詢問揀選女僕的方法,雪雪說:「唔…都要睇佢地對女僕既愛。」他們會先揀選偽娘資歷比較久、有笑容以及對女僕文化很有愛的人。有應徵的的偽娘在面試中分享,他很喜歡女僕,可是他是男生,他覺得自己一生也沒有可能在女僕cafe內工作一天,但是今次卻居然出現了這麼一次機會。「這些話,你聽完會感動到…啊!…」雪雪把手蓋在心口上說道。

Read More
動漫同人活動新聞本地音樂活動

《港日偶像交流慶典 Stella Stage載譽歸來》

這次Stella Stage 2將繼續邀請日本表演團體來港,與本地團體同場演出。除了歌舞表演,Stella Stage 2還按照日本當地活動標準,安排握手會,合照會等的交流時段。香港的觀眾朋友既可以免卻長途跋涉飛到日本,就可以欣賞日本的地道偶像表演,還可以與偶像直接、近距離的交流。另一方面,日本香港兩地演出者亦可透過活動,互相理解學習兩地粉絲的喜好,兩地的表演文化,實現雙方的文化交流。

通過Stella Stage這種新式的港日交流,香港和日本的表演團體,都可以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試邀大家到場聲援您所熱愛的偶像,參加這場盛事。

Stella Stage 2邀請了來自港日的多個團隊,香港方面包括「A‧T FIELD Cafe」 、「V-Project」 、「乙女ライラックル – 乙女奇蹟」、而日本方面則邀請了よねち、加藤智子,務求為大家繼續創造一場促進港日交流又精彩多元化的演出!

Read More
Cosplay event動漫同人活動同人誌即賣會專欄活動記錄

《秋祭街訪-Coser對於中大拒批活動事件的意見》

早前鬧得熱哄哄的中大未完之夜轉場風波,引起了香港同人愛好者的關注,中大校方不批准動漫學會於校園舉行活動,聞悉一名「中大校方高層」認為「過往歷屆動漫研舉辦的cosplay活動都搞到烏煙瘴氣」、「廁所留下大量假髮 淤塞渠道 遍地皆是」、「龍友行為難以控制」、「參加者往往跑到會場以外攝影﹑遊玩」和「設施損毀、場地污糟等,最後都是由相關部門另費清理」等原因不希望再批准相關的同人活動。這是一個對同人界的警示,往後會否再有同類事情的發生呢?以下邀請了數位攝和coser發表意見。

Read More
專欄評論

[觀後感]今年最佳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

等待了許久,在昨天終於等到了《你的名字》上映。雖然筆者是新海誠的影迷,但是在觀看這部動畫電影之前,我是有一些擔心的。因為外界對它的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表現。而筆者在看完預告片之後,不禁有些迷惘,這還是我所認識的新海誠嗎?整個預告片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像是新海誠的作品,儘管畫面依舊絢爛,依舊美麗,但是故事的內容以及一些鏡頭的表現手法,完全不像是新海誠的風格。我曾深深地疑慮,我會不會喜歡這部作品。

但是在看完了整部影片之後,我完完全全地愛上了這部作品,它讓我完全沉浸其中,昨晚睡夢時,《你的名字》的畫面依然還在我腦中縈繞……不好意思,我已經不知道該用甚麼詞語來讚美這部動畫電影了,但是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這是新海誠最棒的電影!這是今年最好的動畫電影!這是日本今年最佳的電影!

Read More
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音樂活動

《強烈建議以後睇Live都要有關愛座》

我們正式宣佈,要求香港日後所有Live場──不論是歌手、聲優、樂隊、女團或是Band Show均為我們Live場老友記增設關愛座,不論表演者如何鼓勵我們站起來、跳躍、擺動、拍手或是叫喊也好,我們Live場老友記均不需要配合──給了錢就是皇帝,我們參加任何Live都有權淨坐、文風不動地欣賞,不應受世俗的眼光影響,以及受到廢青的滋擾。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從字幕組危機看中國的資本戰略》

事實一貫殘酷,必須承認如此連續且有如“斬首行動”的手法,不可能不引發寒蟬效應。當然按中國社會的特色,不必過分擔心字幕組作為一個傳統就此徹底消失,但這決不是說非當事人就可以作壁上觀——切記,字幕組的存在不會威脅中共,廢宅比秀才更不會造反——很可惜這些已經是過去式了。字幕組以及支持者們要面對的不再是城寨模式不動如山的政府,而是騎兵一般主動出擊侵掠如火的資本。

Read More
Only場動漫同人活動專欄活動記錄

《原創Only2 活動留影》

第二屆香港原創同人誌即賣會(原創Only2)在星期日(16/10)於觀塘The Wave舉行。以原創為主題的同人誌活動來說,《原創Only2》的規模算是大型同人誌活動了,光是參展組織就已經有78個(連同三個商業攤位),氣氛也非常熱鬧。也許開宗明義以「原創」作活動主題,入場人士也自然地較其他類型的同人展給予更多耐性了解原創作品。希望主辦「香港原創同人誌即賣會」能夠繼續帶給我們更多愉快的活動吧!

Read More
專欄評論

《重返校園 才發現自己被社會蠶蝕得有多深》

那麼,問題出在哪裏?現今的教育重點著重學歷和成績,以這兩個指標衡量一個人的元素,然而這卻不是一個人的全部,達標的模範畢業生,學校制度的典範,但社會要求的並不是這樣的"人材"。這樣的教育下成長的個體,注定畢業後在社會裏跌跌撞撞。因為在學校內學習的是一套價值,出來社會卻要求你以另一套價值生存,學校所教並不能良好的和社會所需接軌,當中缺少的,是分辦是非,對思考的執著。社會上有無數規則與潛規則,除了對它們的認知,判斷是否合理是我們必需有的,作為一個人的責任。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求存與演進──香港同人誌的祕史》

在同人販賣會出現之前,作者們一般只能透過舉辦聯誼會來宣傳自己的作品,或者是透過報攤售賣同人誌或手作精品。當時的藝墟不主張擺賣能大量複製的物品,例如刊物,所以賣書並不能明目張膽地賣,必須連同精品一同售賣。

與此同時,寄賣模式已經形成固定文化,當時亦有一些漫畫店如銅鑼灣的「漫畫天下」可供寄賣同人誌。當專欄有了一定程度的推廣,讀者亦會想透過同人誌認識更多不同的作者。由於當時沒有網絡,人們主要經不同的協會及同人誌去認識作者,但宣傳效率仍然不高。所以,人們便開始追求同人販賣會。而當時「漫畫協會」率先希望舉辦同人販賣會,但當中遭遇了問題導致同人販賣會延遲出現。

不過這並沒有滯延同人販賣會,1998年,由「TG workshop」與「S.E INC.」聯合主辦第一屆《COMIC WORLD》終於問世,翌年「CIMIX」出版首個CD-rom式畫集雜誌,開啟電子光碟同人誌出版模式。如此一來,同人誌所能接觸的人群比以往大量增長,促使學界同人活動亦相繼出現。2000年前後,便出現了第一個學界主辦的同人活動城大夏祭(現為《城大秋祭》)。

Read More
動漫同人活動

《CWT-香港Ⅶ 活動留影》

【 Comic World in Taiwan CWT台灣同人誌販售會-香港Ⅶ】《香港場》(下稱CWTHK)在十月三日順利舉行,活動未開始,九展場外已經掀起一個關於攝影的爭議。

  會場內貼滿了「請勿影響商店營運」的告示,商場管理員趙小姐表示,不開壇攝影是「ACG的禮儀」,而因為「起壇」而影響商戶的情況日催嚴重,會影響商場正常運作所以才決定需要執行規則。小編於人流比較旺的時份看到,九展的公眾空間的確沒有大型攝影器材設置的出現,但是Coser及攝影聚集的人流,還是把通道擠得水泄不通。九展內亦有告示表示「請勿席地而坐」,然而席地而坐的人還是相當之多。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南韓愈趨激烈的女權鬥爭 同人動漫的性別風波》

南韓的男女不平等文化可謂由來以久。2015年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南韓於145個國家中就排名115,比「大男人主義」知名的日本和印度還差,可想而知女權組織的冒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Megalia的激進態度,就令不少南韓男性相當反感。她們的匿名討論區上有不少仇視男性的言論,例如建議女性檢查出懷孕男生後就要去墮胎;又會慶祝韓戰,因為該場戰爭死了很多南韓男性。種種言論都令Megalia成為網民心目中的近似「邪教」組織。

全民衝突、集體杯葛

金在妍的被棄用事件,是不是因為支持Megalia,我們不得而知。不過Megalia大肆宣稱,「解僱」是因為Nexon是男權主義企業,容不下女性要求平等的言論。Nexon是否這樣的企業我們也無從得知,但最少Nexon總公司特地空出了一樓開辦幼兒園,照顧女性社員的孩子,這並非每間企業都願意去做的。

Megalia為此發起了遊行,但就被男性踩場,並被他們以「豬」來辱罵。南韓左翼進步主義政黨「正義黨」更曾發出聲明批評Nexon的行動,但被不少黨員批評此舉等同支持Magalia,揚言會退黨,最後正義黨決定撤回聲明。但以上種種跡象,說明南韓民眾對於女性平等的渴望與恐懼已到了極端地步,致衝突不斷,而這股風波,很快亦殺到同人界。

金在妍事件中,不少網路紅人、漫畫作家、畫師、學者教授等,曾於網上發表支持Megalia的言論,因而成為清算對象。例如網路漫畫網站Lezhin,就因遭受不少會員要求退款,被迫和幾位旗下的作家解約。另一遭受波及的,也是本次故事的主角,就是南韓的同人社團B.Rose。

Read More
專欄評論

《為何我們如此眷戀盜版》

其實動漫正版化本來係一件三贏大好事:觀眾可以免費/俾少少錢睇,引進商收廣告費,日方又有授權費可拎。早幾年因為中國政府一改保守態度,容許民營企業大量引進日本新番,因而令港台都間接受惠(唔少代理權都係中港台三地聯合爭取的)。日本動畫片商諗都無諗過,原來一集新番可以賣幾百萬Yen,仲大把人搶,賣DVD/BD嘅收入相比起嚟簡直有如散紙一樣,所以日方都樂於同外地引進商商談引進版權。而引進新番後,引進商又必須聘請翻譯及編輯人員,本來係義工嘅字幕組亦有機會「轉正」,一邊出糧,一邊繼續做愛做嘅工作。
因為能夠創造一個大家都快樂嘅世界,所以當時唔少人預言,新番依靠字幕組嘅情況,好快就會被取代。然而事實上,大家也知道,幾年來網上字幕組雖然持續收縮,但仍然存活,其中唔少老宅民仍然偏好去睇字幕組的作品。原因在於正版作品嘅通病:修剪過分、翻譯低質。

Read More
專欄評論

《Game書佬!獻醜不如藏拙啦!》

版權意識薄弱 網絡上擅自取材

9月初發生比村老師一役,《Ani-Wave》雖然即日已於其Facebook專頁中回應,並聲稱已於Twitter中向比村老師致歉。然而,其公開的道歉啟示居然選擇刊於下期《Ani-Wave》之中的做法,卻又再引發一次「公關災難」。做錯事、手法有誤的是製作方面,卻居然要讀者付錢再購買一期,才能見到他們對於事件的回應及道歉?不僅是邏緝上出了問題,就連常理之下也說不過去。豈料同月之內,香港的遊戲雜誌竟然又一次出醜於人前,又一次「揚威海外」──

今期的《G-Zone》封面以「攻略始動 一網打盡」為命題,高調提供遊戲「Persona 5(ペルソナ5)」的資料、心得及攻略。雜誌一出,旋即再於Twitter之中被轉載,《G-Zone》被指未經許可就取用「Persona 5(ペルソナ5)」的同人作品,作為其雜誌之封面,發文者更慨嘆香港遊戲雜誌似乎並沒有在之前比村老師的事件中汲取教訓──「一国二制一クオリティ」的說法、Hashtag再次出現於Twitter之內。

Read More
專欄評論

《腦部的構造讓我們特別懷緬青春》

  日本特別迷戀校園動畫,特別迷戀校園歲月那段青春。這不只是商業考慮與迷人的美少女那麼簡單,而是那一個階段確實是我們長大後不斷重溫的記憶,這不是依戀過去,而是我們腦部構造本身如此。縱使我們在現實的時間不斷前進,但我們所作的決定、我們呈現的人格,一切都是由青少年時建構起來的人格在支撐。

  戰後日本的青春小說,一向是以高校為舞台展開的,主角年齡一般都是十七歲為主,因為那是青春與成年的界線,也代表了那種即將成為成年人的不安與燥動。至九十年代,對青春描繪的角色更加是下降至十四歲,《美少女戰士》的月野兔、《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碇真治。日本作品對「青春」的想像與探討,可以說是沒什麼其他國家的作品會有這般對青春的執迷。的確在青少年階段的記憶,對成年人來說是不可缺失的重要。年齡愈大的人,青少年時期的回憶就會反覆出現得愈多,我們可以用生命檢索曲線來呈現這個關係。

Read More
專訪

八十年代舞台搬上今天的故事 -《光輝歲月1988》製作人專訪

「香港特色的作品」,很多創作人即時想到的是懷舊,的確在現時這個文化符號缺失的香港,要建構出一套「非常香港」的作品是很有難度。特別是香港人身份正在發生劇變,由獅子山精神去到雨傘的符號,再到今天香港獨立思潮,香港人的符號一直在變。在此作推出之前,手機遊戲《光輝歲月》也是走懷舊路線,以舊日風光美好事物作為遊戲的基調,然而今次的系列作《光輝歲月1988》,在八十年代舞台搬上了今天的價值爭議,「武勇」還是「和平」、「妥協」還是「堅持」,皆是你的選擇。既然香港人的符號在今天是如此充滿爭議,遊戲就直接把這種價值的角力放入遊戲。玩家進行故事時,會覺得自己看著懷舊的符號,感受到的共鳴感卻是今天的香港。今次我們有幸訪問了《光輝歲月1988》製作成員鄭立、多利和蕭邦,分享這遊戲的構思與經歷。

Read More
Cosplay event動漫同人活動同人誌即賣會專欄活動記錄

《 2016螢之祭活動留影》

2016年的【螢之祭 -蛍の祭 Firefly Matsuri-】在8月21日完滿結束。,今年活動同樣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舉行,場區大致劃分為三個,分別是攤位、畫作展覽以及舞臺區。驟眼一看,場區雖然不大卻頗有祭典氣氛。活動人數雖然不及大型同人活動展覽,在DI場內卻恰到好處,氣氛熱鬧。

Read More
CWHK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點解CW咁垃圾仲未執笠?》

對於CWHK(Comic World)的抨擊、控訴講完又講、罵完又罵,沒完沒了。筆者從CWHK的參加者到參展者、從參展到退出、從退出到杯葛CWHK──這段歷程之間,已經不知道第幾次對牠(容我用這個「牠」字)口誅筆伐、甚至在其Facebook專頁中正面質問主辦單位,而被主辦單位褫奪我在其Facebook專頁上的留言權。然而,即使筆者自知自己力量微弱、筆鋒未見銳利,罵了多少次也是於事無補也好;即使大會繼續把參展者置於死地而不顧、繼續對抨擊視而不見、掩耳盜鈴也好;即使部份參加者甚至參展者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繼續前往或報名參展CWHK也好,對於CWHK主辦的種種惡行、參加者以至參展者的種種反應,始於還是不吐不快。

Read More
Cosplay event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驅散攝影活動 九展可能的顧慮》

 雖然「起壇」作佔用的位置的確是公共空間,但該空間同時為九展的主要通道及逃生通道。根據香港法例 «消防安全(商業處所)條例» (第502章) *1 以及政府在1996年發佈的«火警逃生途徑守則»*2中,列明逃生通道不能小於1500毫米*3,但在九展中部份通道起壇後只可以讓1,2人行過,明顯地有可能觸犯條例規定…

Read More
專欄評論

《被忽略了的排版 是同人誌決勝負的關鍵》

在等待大會的節目期間,於會場翻了一下同人本,率先感嘆的是它的「自帶動畫」。其實所謂的「自帶動畫」,是當讀者快速翻書時,書裡的鐘的秒針(排版的裝飾)會倒頭跑,以回應那同人本的章節標題(那些章節是倒數的,結束時為零章)。第一眼看到這個設計時覺得實在很有趣,所以多翻了數遍後才開始閱讀,結果接下來就被排版打敗,一百九十多頁的同人本我在數個小時裡就讀完了(不過中間夾雜了大會的節目所以我後段是回家後閱讀的)。印刷和排版相當舒適,字型和大小適中,紙則選用米白色的紙。每個段落的間距都有悉心安排,閱讀時帶著節奏,似乎也有考慮到翻頁,有些好笑或重要的話都要在翻到下一頁後才讀到,讀小說在那個瞬間彷彿在讀漫畫般,對我來說是個很新鮮和美好的體驗。於是我就看了看卡片,一張是文手會的,一張是排版師的,我才首次發現到,原來香港的同人界有排版師這件事。

Read More
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專訪

《天賜良機--聯校活動搞手上下莊對談》

從2012年起,每年都會有一班中學生密羅緊鼓地籌備一項別具特色的同人活動 – 「聯校動漫文化祭 JSAU Festiva!」,雖然在上年因場地問題而不幸地停辦一年,但也不礙今年的籌委們繼續承傳同人文化的熱心。在8月9日,距離「聯校動漫文化祭 JSAU Festiva! 2016」還有5日,電話一邊是香港中學動漫聯盟(JSAU)現任幹事會主席 – QB,而另一邊則是該會的創會主席、同時是作為訪問者的一朗,兩人雖然有好幾個月沒有見面,但電話一接通話題就停不下來。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偶像界的「塔利班」》

畢竟人類就是一種充滿好奇心的生物,像是偶像或是名人不為人知的過去、經歷或是出身這種話題,哪怕一點風聲、一點動靜也好,這種消息總會叫人心變得七上八下,很想繼續去尋根究底。或許就是被媒體抓住了這種心態,偶像傳出的「醜聞」總是來得既震撼又突然,而且往往發生在當時得令、或是迅速竄紅的偶像人物或團體身上。然而這些消息從來都不需要大費周章的鋪排、策劃,簡單至一張照片、一段消息、甚至一段Twitter,就足以令到整個Twitter、2ch或是大眾媒體進入「大炎上」狀態,令到整個消息不論真偽也好,都處於一個高度討論的狀態。

然而,從Fans對事件的反應,筆者見到是一種近乎「塔利班」的生態行為。

Read More
專欄評論

《Pokemon GO的精靈是真實存在嗎?》

自從網絡遊戲的出現,遊戲出現限時出現的怪物,或者固定日子才出現的內容(例如Puzzle & Dragon的降臨和體力制),共同的時間經驗就被創造出來。我們不需要像《刀劍神域》一樣把自己的所有知覺連接在遊戲之中才能構策起遊戲的真實,MMORPG這件事本身,就讓玩家經歷共同的時間、經歷共同的經驗。
  我跟友人談論這件事,友人甚至覺得AR比VR要更激進,《刀劍神域》的VR只是利用技術帶你進入一個另一個集體構築起來的現實,而AR則是在原有的現實空間構築起AR使用者才有的現實。例如玩家在路上抓小精靈,這意味他重新定義了周圍空間的意義,勢必和維持原有空間定義的人發生緊張關係。

  以友人的看法,AR-擴充現實(Augmented Reality) ,其實並不是「擴充現實」,而是一種特定族群構築出來的共有現實,寵物小精靈是真實存在,容我精準描述一下,「行去捕捉寵物小精靈」這個行為,在《Go》玩家眼中,是一種大家都同意的共有現實。

  《Pokemon Go》利有真實世界的空間來捕捉精靈,是把現實空間和遊戲空間結合在一起,除了共同時間與經歷之外,還干涉了現實空間,築起《Go》玩家才有的共同現實。

Read More
專欄評論

《玩Pokémon又一定係廢青。》

果然,話說回頭,後方有個中年人即說:「成班戇鳩鳩,電話唔係咁用架!有書唔讀,著住套校服都篤篤篤,影衰曬,不鳩知所謂,香港靠你班柒頭就死得啦!」我不明白為甚麼穿著校服不能玩Pokémon Go,亦不明白玩遊戲有多「柒頭」,我反覺得這遊戲竟然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亦令許多只懂窩在家中的人走上街頭,這現象也很難說是一面倒的差。反而,我極討厭許多中年人一味不願意去理解年青人到底在想甚麼、做甚麼,片面覺得自己所想的事情一定是對、年青人所想的一切都是錯的。無論是家庭、工作、社會,甚至是政治上,一言不合者一定是「廢青」、想作反。如這中年人所說「電話唔係咁用架!」想當年Whatsapp初現時,他們亦臭罵過「電話係用嚟打唔係用嚟篤架!」結果,他們最後都一樣成了手機成癮者,於朋友之間瘋傳那些「吃士多啤梨會中毒死」的Content Farm文章。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打造「港式日本偶像」的煉金術?- 從文化人類學角度探討本地日式偶像組合乙女奇蹟》

有言文化人類學是一門能「化不熟悉為熟悉,化熟悉為不熟悉」的人文學科。誠然,縱使是生活在遠離現代文明的原始村落土著,其行為也定必有著可解釋的人類理性思維;但相對地,即便是我們每天所身處的現代都市,亦恐怕總會有著一些我們一時難以完全理解的文化領域。而筆者這次嘗試以文化人類學角度探討的對象-本地日式偶像組合乙女奇蹟,便正正不論是就日本偶像文化而言,還是就香港本地文化而言,都似乎是屬於「異數」的一類存在。

Read More
專欄評論

《Kyara‧角色‧故事-從悲觀角度看「故事消失」的討論》

把《最終兵器彼女》中「減少對外在社會描寫」視為「故事逐漸消失」是十分奇怪的論點。何況編劇以至觀眾都知道不同故事可以有不同重點、觀點,視點,因此我們會看到不同類型(Genre)的作品。到底是故事消失,還是日本動畫的主流類型在改變?除非作者定義故事為「必須具外在社會描寫」,否則我不認為前者是合理解釋。難道《小紅帽》會因為未有提及女主角身處的社會環境而沒有故事?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本土偶像」的興起,戰略和發展》

  日本的偶像產業一直經歷著轉型。自2000年代中後期開始,網絡世界愈趨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再不追求從前那種遙不可及,只在大眾媒體上露面的傳統偶像。這得以令「現場偶像」(日語:ライブアイドル)崛起,她們集中於能夠與粉絲作近距離交流的活動(如握手會,演唱會等),並由AKB48牽頭帶動這股現場偶像的熱潮。

  在這次轉型之中,現場偶像的派生──「本土偶像」正在急速冒起,「本土偶像」是一種以東京以外的某個地方城市作為活動據點的地域集中型現場偶像,其象徵人物之一是兩年前因為一張照片而紅遍世界的橋本環奈(橋本環奈是福岡的本土偶像團體Rev.form DVL的成員)。根據日本本土偶像活性協會(日語:日本ご当地アイドル活性協会)代表金子正男的研究,至2016年3月為止日本全國各地共有七百餘組本土偶像團體,並且以平均一星期一組的速度增加中,可見本土偶像勢必成為整個偶像產業的新趨向。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劇中獻唱 是讓人投入還是抽離?》

御宅族中除了存有東浩紀所指的「隱蔽性」,也存有「溝通性」。這類人關心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元素,而是能與他人(特別是自己所屬的小團體)分享的元素。也就是重視「元素的溝通效果」多於元素本身。在網絡上,只要你投入,就會有種「輸了的感覺」。因此,當在討論區評價作品時,總會擺出「我早就知道」、「不意外啊」的身姿,拒絕談論被標籤為「幼稚」的感動。溝通本來是增進內容的手段,如今內容變成了溝通的工具,目的與手段倒置了。有別於布萊希特提出的自省(self-reflection),作品的價值是在於互動 (interaction)。就像在影院裡不專心觀看而大聲交談,是「投入」溝通而「不投入」故事的表現。

Read More
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新聞本地

《首屆亞洲國際動漫節 去足四日真相匯報》

主辦方聲稱有超過120個參展商,但記者把現場攤位數一次,就算將跟主辦有關連的攤位都算進去,總共也只有大約30個展商,實在無法理解如何得出4倍多的數量。記者翻查數據,原來所謂的「過百商家」,是包括在展覽前一天參與「動漫產業經貿日」的人,與之後4天公眾活動可謂毫無關係。

Read More
Cosplay event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去過日本就知 香港Cosplayer其實好幸福》

cos道具規限多

至於帶cos道具去event,規限條件十分多亦都十分繁複,由其是TGS和COMIKET既道具限制條例。角色衣服選擇方面限制也很多,唔係你想攞乜野去就攞乜野去會場用。

(規則詳情請參考以下連結:http://expo.nikkeibp.co.jp/tgs/2015/zh-TW/visitor/cosplayers.html)

買服貴 造服一樣貴

係日本出COS,每件COS服平均最低消費12000日圓(見下圖),成品衣服布料方面質素唔高亦無乜選擇,SIZE一般就只有S,M,L 三種可供選擇。如果對服裝有天高要求,或者係現成SIZE唔合適的話,解決方法只有兩個,一係自己車,一係就搵個識車衫既朋友幫忙。日本的布質十分優良,但相對地也十分昂貴,是學生難以負擔的價錢,手作COS服,不是有衣車又識車衫就能解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