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人.HKDoujin

一個屬於本地動漫、同人、御宅的媒體

專欄評論

《老虛說故事已死?角色至上才不是我的錯!》

故事的消失以至只寫角色,其實並不能一言兩語說得清,除了「故事內化與人物符號化」之外,同人作品、產業混同、初音這些均屬現象產物,再探討下去就是御宅族對「符號」的追求大於對故事的追求。我不會把「只寫角色」當成是貶意,因為寫得好的角色亦都可以是好的故事。對很多人來說,日本動畫之所以比起歐美電影電視吸引,正正就是動畫並不再是反戰環保的等大議題,而是回到個人層面的探討。

Read More
Only場動漫同人活動專欄活動記錄

《2016白貓Project only 活動留影》

  今天的《白貓Project only 「空島三缺一」(~link with you~)》(下稱白貓Only)完滿結束,小記在出發前第一個擔心的是天氣問題,因為昨天(9/7)錄得35.6度又熱又焗的天氣,沒想到經過一晚瘋狂閃氣,今天白貓only現場算是涼快,溫度大約是28度左右。

  活動舉行的地方是比較新鮮的九龍灣零碳天地,場外的一片草地可以供Coser攝影的,管理員也表示可以於草地上進行拍攝,只是Coser們似乎都集中聚在室內地方進行活動較多。

  活動的人數比小記預想中多,算是一個驚喜,同人攤「紙皮盒」和「風林火山」最多人排隊購物,兩攤人數加起來可以說是比同時進行的另一個展還多呢(笑)。

Read More
專欄評論

《當女孩遇到熊》——從原作看其爛尾原因

《當女孩遇到熊》(也譯《熊巫女》,日文原名:くまみこ)改編自同名漫畫,是一部日常類型的作品。主要講述14歲的主角雨宿町在鄉下的日常生活。雨宿町是熊出村熊出神社的巫女,與她一同生活的還有一隻會說話的棕熊熊井夏。作品的魅力在於缺乏常識的主角雨宿町,她嚮往城市生活卻又擔心被城裡人嘲笑,因而經常做出各種惹人憐愛的舉動,是一個非常可愛的角色。

改編而成的TV動畫一共12話,在6月19日22點30分播出了最終話。它的內容與上周的第11話一樣,都是動畫製作組根據漫畫劇情改編擴充而來的。最終話在播出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其實 唔好再做真人版啦好嘛》

「真人化」三字,不僅是電影化也好、日劇化也好或是舞台劇化也好,在不少動漫迷眼中已經是悲報的代名詞。而真人化的「魔爪」最近更伸延到「二次元偶像」作品之上──《THE IDOLM@STER(アイドルマスター)》(下稱IM@S)系列,於2016年正式授權韓國廠商,推出真人版連續劇,且將團隊命名為《THE IDOLM@STER.KR》。誠然,近年韓國的偶像團隊確實擁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支持者的群眾也是相當大量。作為偶像系作品的IM@S配合韓國這個可謂仰賴偶像團體支撐的平台,本應是個不錯的組合才對。然而,基於韓國作品種種根深柢固的形象以及複製人的高超技巧(?),當IM@S真人化的選角、PV一出,不單止哀哭聲遍野,恥笑聲也是絡繹不絕。

Read More
專欄心得/技巧分享

《不要隨便出賣著作權!——委託經驗談》

插畫家或是設計師不要做免費或是低價工作。我有遇過幾次英國客戶要自己出版童書,所以要請插畫家幫忙畫童書,開出來價錢很低還不肯給版稅,還用「如果出版後,會為你帶來很多知名度或是有更多人會看到你的作品」這類的話來吸引你低價或是免費去幫她畫作品。千萬不要上當,因為大家想要你做免錢的服務或是低價勞工的時候都會這麼說,可是結果往往都不是如此,為什麼要讓客戶吃魚翅,你卻要在家吃泡麵呢?

如果你是廠商在看這篇文章,請記得創作者也是人,我們也有人生,我們是創作人才,請不要把我們當作是奴才。不管是台灣,香港或是中國,文創事業的未來在你的手中,如果你們一直在剝削創作者,然後把人當傻子當奴才來用,請問誰還敢去從事插畫或是設計業?

Read More
Cosplay event動漫同人活動同人誌即賣會專欄活動記錄

《柴灣IVE 澪之祭 活動留影及參加者感想》

《柴灣專業教育學院 2016 澪之祭》活動順利結束,雖然天氣比較反覆,下了幾次驟雨,不少Coser還是踴躍出Cos,下午還有再度重現《いけないボーダーラン》的聚眾環節(因為該曲暫時還未有正式舞步,群眾主要以跟隨音樂節奏擺動以及左右來回跳居多),我們記者也隨機訪問了一些參與活動人士的感想:

Read More
專欄評論

《「無限輪迴」的無限輪迴》

而「無限輪迴」,是乾脆將玩家重覆性的經驗直接寫成劇情,消解了美少女遊戲舊有的矛 盾,將眾多歷史「合一」的一種遞歸性(Recursive)文體。其特性為有一個與觀眾同等地位的「絕對觀測者」(通常為「我」),與觀眾共同以線性的方 式經歷環狀的時間。此類別在美少女遊戲當中早已非常盛行(《CROSS†CHANNEL》、《Fate/Hollow Ataraxia》、《寒蟬鳴泣之時》、《Muv-Luv Alternative》、《Rewrite》等等)。依照東浩紀的說法,正因為觀眾擁有包容「多重現實」的「解離性人格」,無需費神去理解,才令這文體 得成為普遍的選材。

「無限輪迴」的操作
東浩紀的理論並未結束。2007年他出版了《動物化的後現代2——遊戲性寫實主義的誕生》,進一步擴充他的後現代論,輕小說成了研究焦點。繼借用大塚英志的「物語消費論」,延展成「資料庫消費論」之後,他再次借用了大塚的概念。大塚在《角色小說的寫作方法》裡提出,明治時期的純文學,不論奇幻文學或科幻文學,都是「寫生」現實的「自然主義性質的寫實主義」。「自然主義」即「言文一致文體」,當中最重要的一類為擁有肥大化的「我」的私小說。「我」作為小說中的自我、作者的投射,向讀者展露「我」深信的現實世界。

Read More
專訪

《App Games變宣傳戰場 遊戲創作今年路難行》【Triangle 180製作人專訪】

  「遊戲市場,尤其對獨立遊戲開發者來說,今年正在面對一個很嚴峻的困境。甚至可以說,手機遊戲的泡沫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爆破。」遊戲設計公司Fingerprint Studio Ltd.負責人Dixon如此地說道。

  近年手機遊戲成為了遊戲市場的主流,《Puzzle & Dragons》、《白貓Project》、《Clash of Clans》、《Game of Dice》…等等,如此爭艷鬥麗的App Games市場,Dixon卻認為獨立製作遊戲正面臨大難關。為了探討香港Indie Games(獨立製作遊戲)現時在龐大遊戲市場中的狀況,我們專程訪問了Fingerprint Studio 的負責人Dixon。

Read More
專欄評論

《RE:由零開始的異世界 打破輪迴故事的想像》

日本獨有Galgame產業,也許也促成了《Re》這部作品的誕生,應該說是Galgame帶動了Visual Novel遊戲類型的流行,「攻略」不同的女生、揀選不同的故事路線會有不同的發展,一些很小的決定也可能引致遊戲故事導致Bad End或者Happy End,甚至True End的出現。這種小小的選擇也可以影響結局的遊戲設計,其實是一種「人生無常」或者「命運無法掌握」的價值觀。相比起來,外國的RPG遊戲,影響故事發展的,是你的策略,你的判斷,以及由你的打不打得嬴boss來決定,結局的好與壞在乎是玩家的判斷力與能力,這是一種偏向命運由自己掌握的價值。「人生無常」價值讓日本人步步為營,小心對待生活細節,可以這樣說,Galgame或者Visual novel類遊戲,把決勝負的關鍵放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而不是個人能力上。看回《Re》,這部作品的男主角菜月昂每次輪迴,基本上就是展開了一條新的角色互動線,用動漫語言來說就是「攻略」了一個新的角色。

Read More
新聞本地

一群粵語配音動畫觀眾對《寵物小精靈》近日譯名爭議的聲明】

粵語受到如此對待,不但我們這些粵配動畫愛好者,即使一般香港人,都自然會感到不妥。但近日,有一些個別人士、一些群組裏的不少參與者,甚至是某些群組或專頁的管理員,別有用心地攻擊要求保留原譯名者,說他們沒有買遊戲、沒有參與比賽,就不是真正愛好者,沒有資格發言。這些人又謂,他們當中一些人,多年前就參與了爭取Pokémon「中文化」的活動,長年以來為香港Pokémon付出過多少,他們才是「真粉」,要求保留原譯名者是搞破壞,當中甚至有人涉嫌協助借刀嫁禍,煽惑分化。

我們不否定任何人有多少年的付出。但如前所述,《寵物小精靈》本身是一個跨媒體計劃,要是中文化,一定會牽涉翻譯,也定必影響其他媒體。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可是,數年前粵配動畫愛好者已爭取新角色應用回符合粵語的譯法,這些自詡爭取多年的人,卻從來沒有任何參與、幫助或交流。這些自詡爭取了多少年的人士,一直以來都沒有跟《寵物小精靈》粵配動畫愛好者溝通,商談過對翻譯的意見,卻對外代表着香港人。現在,被蒙在鼓裏的粵配動畫愛好者,回溯他們所謂爭取「中文化」的活動,竟發現有關文件,都隻字不提粵語或廣東話,一味片面地說只要有增加一個「中文」語文就能回應港、台、中的訴求。這說法顯然違反把香港現實的語文環境,更令一些朋友感到「被代表」和「被出賣」。如果要用犧牲粵語翻譯,去換得什麼,這些爭取無疑是自私自利的。

令人更難接受的是,他們對其他《寵物小精靈》愛好者的矮化和人身攻擊。再次強調,《寵物小精靈》本身是一個跨媒體計劃,有人透過遊戲和比賽享受其中,亦有人因爲看動畫、漫畫而愛上它,不同媒界的擁躉,都同樣是《寵物小精靈》的愛好者,彼此本應沒有高低之分。但這些「真粉」自己通過遊戲或比賽去接觸,就自抬身價地位,以人身攻擊的謬誤,踩低其他愛好者,在愛好者之間製造分化和歧視,不擇手段。非精於遊戲或比賽的愛好者,受到他們這些沒有廉恥可言的對待,苦不堪言。

Read More
其他新聞日本本地

《香港日本総領事館にデモ! 僕らのピカチュを返せ!》

翻譯:a dreamer of the day

今年2月26日、ニンテンドーがポケモンの中国語版を発表したが、香港と台湾においても、公式の翻訳名称は中国語(北京語)ヴァージョンのみになっている。長年プレイヤーの間で使われた広東語の翻訳名称が排除されたことを受け、香港のLonely Media、「熱血公民」及び熱血時報は5月30日、在香港日本総領事館の前でデモを行った。ニンテンドーに広東語の翻訳名称の存続、及び香港と台湾それぞれのローカルヴァージョンの発売をさせるよう、日本政府による助言や指導を求めた。このデモの背景と意義について、「HKdoujin香港同人」の記者はLonely Mediaの阿昇編集長に取材した。

昇:Lonely Mediaの阿昇編集長

記:「HKdoujin香港同人」の記者

記:なぜデモという手段を選ばれたのですか?しかも一般人が参加しにくい月曜日で?
昇:私たちは、ネット上の世論のみではニンテンドーに重視してもらえないではないかと考えています。実際、これまでニンテンドーに対して、長年使われている香港独自の翻訳名称を存続していただく署名活動にすでに約6000人の署名を集められたにもかかわらず、定型文のような返事しか返ってきませんでした。そのため、より多くの人々に関心を持っていただく必要があると考えています。ニンテンドーは香港人からお金を取りたい一方、香港の文化をまったく尊重しようとしません。私たちは平日でデモを行うのは、日本総領事館に陳情して、この件に注目していただきたいですから。

Read More
專訪

【捍衛比卡超! 十萬伏特大遊行】訪問 毒媒:事件乃屬文化交流層面 需由日本領事陳述其嚴重性

任天堂最近將「寵物小精靈」系列更名為「精靈寶可夢」,比卡超被普通話譯名「皮卡丘」取代。毒撚媒體、熱血公民及熱血時報於5月30日發起遊行,由遮打花園遊行到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希望日本政府向任天堂施壓,保留港台兩地各自的「寵物小精靈」譯名,推出真正「在地化」的中文版遊戲。香港同人HKDoujin記者為此訪問了《毒撚媒體》總編輯阿昇,了解今次遊行發起的意義。

記:為何選擇發起遊行?又為何選擇常人難以參與的的星期一?

昇:我們認為單單網上討論,已不足以令任天堂重視。事實上,即使有近6000人的聯署,希望任天堂能保能香港譯名,卻只被以一式一樣的回覆函打發。是故,我們認為必須引起大眾的關注,任天堂一方要賺香港人的錢,但一方卻毫不尊重香港文化。我們希望日本領事館能關注事件,故在其辦公時間內發起遊行與請願。

記:網上大量聲音質疑為何選擇領事館而不是任天堂香港總部,你們有何回應?

昇:正如上述論點,網上討論甚至聯署都不能獲得任天堂重視,而是次事件乃屬文化交流層面,因此需要日本領事陳述其嚴重性,及引起大眾關注,任何企業在Localize(本土化)時,都必須尊重當地文化與社會現實。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去日本領事館反對「皮卡丘」 搞錯對象 還是正解?》

要成功的話,任天堂做的事,要足夠構成政治外交或者人權問題,才有機會引起國際關注事件。香港是國際城市,不會像西藏一樣,文字和宗教也被肅清了,也會因為資訊封鎖而很難引起國際關注。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國際金融外交的重地,比西藏規模小得多的政治風波也可以得到國際注視。例如2014年佔領期間,一班城邦派人士到英國領事館集會,要求英國一方履行《中英聯合聲明》在香港執行的現況;例如當香港人權受到侵擾時,我們可以向美國領事館抗議,根據《美國-香港政策法》讓美國介入香港事務。

  可是,Pokemon譯名問題對國際來說規模實在太小了,煮蛙的水溫確實上升了,可是連溫度計也難以察覺。從推普滅粵的角度來看,向領事館反映是對的,可是規模小得連香港人也未相信這個說辭。

  Pokemon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雖然有長期玩家,可是人數不多),可是亦有很多人原來沒有接觸Pokemon這部作品。Pokemon主要是90年代喜愛的作品,但原來對於80年代的人來說,Pokemon並不是對他們來說感受深刻的作品,我看到有留言說:「我就鐘意叮噹多D啦,Pokemon我冇咩睇,冇咩興趣去。」只要沒有接觸過比卡超的人,就很難關心粵語譯名消滅的事件。假如真的要任何香港人都會憤怒的,那個被消滅的詞彙就必須是普及通俗的,假設政府公佈以後「魚蛋」必須改名為「魚肉丸子」的話,我想這會是足以引起另一次磚頭革命的滅粵事件。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寶可夢粉」賣粵求榮

為什麼在如此大片的反對聲浪下,這家坐落在香港,連名字也含有「香港」二字的公司,可以如此面無愧色地、大剌剌地,做出這種出賣香港、出賣廣東話的事?依我所見,除了是公司任天堂對普通話霸權舔上腦(註:普通話霸權不只大陸,亦包括台灣),還要衷心多謝一群出賣粵語的「寶可夢粉」。

Read More
專欄心得/技巧分享

『明明很努力卻獲不到進步』繪圖心得分享(二)——技巧篇

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每天用原子筆或墨水筆進行直覺性的繪圖,就是金先生最擅長的繪圖方法。這個方法可不是憑空亂說的,不是有句話說「上課分心畫圖能畫出蒙娜麗莎嗎?大家有興趣可以留意一下你旁邊的人上課畫畫時,有沒有拿起過像皮擦。因為畫圖的心態是「反正都是隨筆畫畫,不用修那麼準,所以也肯定不怎麼會用到像皮擦吧?
是的,不要害怕用原子筆進行繪圖練習,用這種心態來畫就可以了。因為原子筆能夠把你第一印象的畫面紀錄下來,無論是訓練線條,感悟,觀察力,還有圖速都很有幫助。勤奮地每天畫一幅起稿的原子筆畫,右腦發達起來,就不定你會比金政基更厲害呢(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至於要畫什麼嘛….我建議一開始可以自從實物著手,然後是街景速寫練習,到習慣起來後,再用原子筆畫畫看自己的爽圖,這時你會發現線條比從前更為精準了!
『明明很努力卻獲不到進步』繪圖心得分享(二)—技巧篇 (改)_html_m5d98ad9b『明明很努力卻獲不到進步』繪圖心得分享(二)—技巧篇 (改)_html_m4e8017d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動漫歌手也是歌手 請尊重我們的回憶-和田光司》

 還能譏諷光叔僅靠「一曲」成名的,除了對於他的無知能到可笑之外,也為這些網民對於死者不尊重感到揪心。這不僅證明有些網民對於「動漫界」有極大的偏見,更見他們對於「動漫界」發生的任何事均認為是毫無價值──即便是珍貴的人命。說實話,筆者並不介意別人對於光叔、以至動漫界無甚感覺。畢竟這是很個人的感受,要是真的沒感覺也好,基於對支持者、Fans以至光叔的基本尊重,是不是該把說話收在心底,而非當眾發生冷漠、彷似引戰的言論,觸怒原本就陷於悲傷的支持者及Fans?

Read More
Cosplay event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新聞本地

《首屆亞洲國際動漫節主辦的舊帳 - 2014年12月的Coser大爆炸》

2014年12月,第七屆澳門國際動漫節,即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神棍節,來到了第七屆,這一年最矚目的事情莫過於請了三位Cosplay嘉賓,Reika、Lenneth及Ritsu,事後的風波還是吵得挺大的。以下我們為大家說一說究竟當年發生了甚麼事令眾嘉賓Coser發生大爆炸吧!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從地下走到地面──仮面女子》

日本的偶像團體有如花團錦簇,耳熟能詳的相信有「モーニング娘」(Morning娘)、「AKB48」等等。新世代還有筆者曾介紹過的《THE IDOLM@STER》及「μ’s」等「2.5次元偶像」。日本偶像團體除了是個百花齊放的樂園,亦是培育「新星」的溫床。即使被稱為「千年一遇美女」的橋本環奈,也是出身於福岡的本土偶像團體「Rev. from DVL」。

除了名氣響亮的主流偶像團體、2.5次玩偶像外,秋葉原的常客或許會知道,還有一種被稱為「地下偶像」的組合。

地下偶像與一般主流偶像或2.5次元偶像之間最大的分別就是資金。由於資金有限,她們甚少現身於主流媒體,亦沒有固定演出地點,CD也不會擺放在各大唱片店鋪作宣傳,只有其粉絲才會知道地下偶像們的最新動向。而近年在日本秋葉原,正有一支地下偶像團體悄悄地掘起,她們一反地下傳統,鋪天蓋地宣傳,電台、互聯網、直播節目,甚至連電視的黃金時段也能看見她們──「仮面女子」。

Read More
專欄評論

《談談把觀眾當作白痴的解說》

我不是說「角色不可以說出自己感受」,小說就是透過隨時隨地切入角色的內心世界來達成解說,但動畫還有聲音和畫面的。如果能利用角色的眼神表情、肢體動作,環境配置展示(Show)出來,為甚麼還要說(Tell)出來?這只會令角色顯得更厭煩,還有導演未有盡力把小說改編成動畫。每一個情節都是一個決定,一個錯誤決定足以毀掉一部良作。除非菜月昴本來就是一個令人感到厭煩的主角,或導演是把菜月昴解讀為一個令人感到厭煩的主角,否則我不明白在腦中說「好痛好痛好痛」,還有開首很有自覺(Self-aware) 的腦內評述有何用意。

  是作者在強調:「哈!讀者你一定以為主角從此平步青雲吧?不!你錯了!看!主角多滑稽!」?還是作者認為讀者/ 觀眾不會預想到老梗情節,因此要透過主角提醒大家「我的作品並不老梗」?我希望是前者,但不管如何,我更懷疑作者心目中的讀者到底是如何愚蠢。

Read More
Rainbow Gala動漫同人活動專欄活動記錄

《RG17趣味展物選集》

今次RG17,《刀劍亂舞》題材的作品佔了很大部份,除了繪圖和Goods之外,小編被一排精緻的髮飾吸引了。

兩個身穿巫女服的女生正在售賣他們的手作頭飾,每一個頭飾都是按照《刀劍亂舞》主題而製作的。

「香港手作的數量很少,相比起台灣整條街都是,同人不只限於繪畫,手作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

原來她們本身沒有裁縫經驗,也是因為想造飾物這個概念,才開始不斷上網找資料學習製作。

不只這攤位,當天整條街道上,也有不少以《刀》為題材的手作,可見其作品受歡迎程度。

Read More
其他新聞日本本地

《香港同人向任天堂提交的Pokemon譯名意見信全文》(中日對照)

意見信是先以日文書寫的,再翻譯為中文版本的。文法上可能會偏向日式表達,但我們的立場是十分清晰。我們考慮到天堂想統一官方名稱,其中有著打擊盜版的用意,這點我們先是表示同意,但我們在下文再仔細申述普粵之別,再重申強調粵語是一種獨立語言,也是香港現時火熱的政治議題。任天堂並沒有把粵語當作獨立語言看待,有客觀上造成了助長普通話統戰粵語的效果,成了消滅粵語的幫兇。

意見信於2016年3月16日已經提交,並於現在公開,希望大家把意見信轉載到日本的社交網絡上,讓日本人明白Pokemon在香港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紛爭,也讓日本人理解粵普之別。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滿有驚喜的2016春季動畫》

將一部校園戀愛類型的遊戲轉成熱血運動類型的動畫實在非常冒險,特別是Flying Circus (大概是一種穿上飛鞋在天上追逐的運動)是一種虛構的運動更難令人投入,所以這次改篇算改得不錯,至少也令我有燃起來的感覺加上人設、片頭曲、片尾曲也是一流,綜觀來說絕對值得一看!(Game 方面有機會也應該會補,Sprite的質素有一定保證)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唔該收起「香港」二字 唔撚關我地事》

 嗱,除左香港有直播之外,我真係唔明點解要拉埋香港落水,再加上,發起企劃既你都唔係香港道睇,你自己都飛左去11區啦!你話人地險惡,你自己又串串貢。喂,你個企劃掂就話無野咋,你衰撚左咪香港揹飛?你柒唔緊要,你仲要拉埋一個同你唔關事既地方一齊柒,人地嘈你就正常嗱係咪?比著我地香港用廣州名義搞活動你地都會嘈啦係咪?
  退後一百步來講,寫「廣州」兩個字好失禮你咩?我唔認為你寫「廣州LLer發起的應援活動」有咩問題?如是者,你嘅應援部份範圍連台灣都去埋,點解又唔寫「中國-香港-台灣」?喂,你分開香港又唔寫台灣,你咩居心先?

Read More
專欄評論

《讓我們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

受到這糟糕作畫的連累,本作的人設也被詬病的更多了。不過就筆者來說,在看完全片後,其實稍微有點感覺本片的人設滿符合作品氛圍的。破罐子破摔可以暢懷大笑,要是真用精緻一些的動畫人設未必會有這種效果。當然,這只是愛屋及烏的說法,第二季的人設最好還是換一下吧。
撇開掉人設、作畫。不,應該說在這種人設和作畫的前提下,本作仍然將搞笑發揮的如此之棒,真的是在各個方面都很用心了。
本作是監督金崎貴臣和系列構成上江洲誠的第三次合作。之前是2011年的《這樣算是僵屍嗎?》和2012年的續篇。同樣是STUDIODEEN製作的搞笑類輕改動畫。
在這之後,監督金崎貴臣擔任過《我的朋友很少》《WORKING’!!》《WORKING!!!》《偽戀》《偽戀:》《銀仙》《干支魂》《黃金拼圖》《悠哉日常大王》這類搞笑、日常系作品的分鏡。上江洲誠也做過《屬性同好會》這樣安全無害的日常搞笑作品的系列構成。兩人在日常搞笑上積累起來的經驗,在這部作品中大放光彩的展現了出來。

Read More
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新聞本地

《首屆亞洲國際動漫節 主辦舊帳未清 網民提出多項指控》

  再多一個動漫展登陸香港?說到的是近來不斷於業界進行宣傳的「首屆亞洲國際動漫節」,已定於七月九展舉行。本來再有展覽於香港首屆舉辦應是ACG界之福,但這個「亞洲國際動漫節」由宣布舉辦至今,網上已輿論不斷,更有不少網民細數主辦的「往績」。

Read More
專欄評論

《Pokemon迷表面反對譯名 實為不敢捍衛港地名字的膽小怕事之輩》

  最近有一張【救救比卡超,請廣傳!】 的貼圖,內裡有「爭取 Pokemon 保留各地譯名」聯署活動 。我相信不肯閱讀細節的香港人,肯定因為那見圖片上那個「爭取 Pokemon 保留各地譯名聯署」的白色大字,覺得值得支持,就沒頭沒腦地簽下去,連基本的看清合約內文的常識也沒有。聯署內文表示,他們爭取的只是『希望爭取在港官方標題以英為主,以中為副。既無礙任天堂統一漢字標題,亦能大家更易接受。』他們不反對統一譯名,換言之,未來「比卡超」變成「皮卡丘」、「波波球」變成胖丁的話,他們也沒有表明立場反對。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日本和香港兩種思鄉病 但服用同一種藍色藥丸》

跟友人說起,對於香港的ACG愛好者/御宅族來說,共同回憶一定不會是《光輝歲月》那種八十年代懷舊歌,也不是那泛黃的公屋照片,而是日本動畫。

  「那麼一來香港人的共同回憶不就是完全建基於日本文化上面了嗎?」友人問道。

   我想了想回答:「日本有動畫是因為日本的社會病,香港人看日本動畫也是因為香港的社會病,但兩種病是完全不同的,只是我們恰好吃著同一隻藥——動畫。」

Read More
專訪

《Pokemon變成『寶可夢』 意見信發起人表示亳無美感》

在香港寵物小精靈聯盟的投票意向來看,多數人都想用回「寵物小精靈」,其次是用「精靈pokemon」,Plum Kwok覺得「精靈pokemon」比較可取,因為香港法定語文是中文和英文。
(投票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KPMA/permalink/10153776250356311/?qa_ref=qd)
  問及對於香港群眾對於此事的反應,他表示反應各異。有人覺得「嘈」,有中文版已經好好,為什麼要「搞咁多野」,亦有人表示自己一直都是玩日文原版,影響不大所以甚少理會。「不過大家都認同『寶可夢』譯音不對」。Plum Kwok指除了音譯不對之外,名字也很有大陸味,香港人很少會用「寶」字,「總之亳無美感,又唔啱音,唔知想點。」

  保護香港原有名字,除了是保護共同回憶之外,還有捍衛香港語言、捍衛粵語的成份包含在內。香港寵物小精靈聯盟有成員更提出,「背背龍」如果跟大陸譯名,就會變成「乘龍」,跟香港成龍同名。如果不想香港的背背龍「會爆炸」,希望集合更多人去反對。

  Plum Kwok希望大家要搞清楚,多啦A夢同精靈寶可夢的分別,一個是粵語音譯,一個是普通話音譯,他並不是因為有新名字就要去反對。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我看不下去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的原因》

昨天起,日本網絡上瘋傳一篇題為《我看不下去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的原因》的漫畫。

作者micorun在漫畫裡記敘了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她喜愛的作品被改編成劇場動畫,她看後感動得一塌糊塗,然而同去的宅友卻毫不留情地對劇場動畫大加批判。

此後,作者又獨自去看了一遍動畫,但是宅友尖刻的言辭卻一直在她耳邊回蕩,使得她根本無法像之前一樣享受作品。自那以後,她不但沒有購買劇場版的碟片,就連對原作都失去了興趣,賣給了二手回收商。

作者在漫畫的結尾告誡讀者:『批判創造不出任何價值,非但如此,還會粉碎對粉絲來說最珍貴的回憶。』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女僕Cafe是現代版本的藝伎遊戲》

  很多人不懂怎樣定位女僕Cafe,客人和女服務生玩著稱為「主僕」的遊戲,服裝帶有少女青春的性感,可是客人與女服務生必須以禮相待,不得逾越界線。它不是普通餐廳,不是風俗店,更不是夜店與風月場所,這是日本獨有的文化歷史所發展出來獨有的產物。,我會說,因為日本有了藝伎,現代資本社會才有了女僕Cafe。

  女僕咖啡店(メイド喫茶,下稱女僕Cafe)是二次元文化的一個特色,第一家正式的女僕Cafe「Cure Maid」在2001年秋葉原開設。Cure Maid的裝潢記滿19世紀風格,女僕們會穿著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女僕服,裙長及地,儀容端裝,順帶一提,《Love Live!》中小鳥穿上女僕服打工的情景正正是取材自Cure Maid咖啡店,而Cure Maid也有跟《Love Live!》合作的活動。這間女僕Cafe嘗試給客人感受一下維多利亞時代女僕的感受,以「主僕」關係連結起女服務生與客人之間的關係。當然那不是真的女僕與主人,而是一個角色扮演(Cosplay)的遊戲。

  隨著「女僕」這個主題在動漫遊戲作品中受到廣大歡迎,女僕服亦都由傳統款色走到「萌」的款色,長裙改成迷你裙,穿上及膝長襪在「主人」面前作出「Kawaii」的舉動,主人的心也隨時融化。

Read More
專欄評論

《任天堂早已定下「寶可夢」 扮關心香港卻以普代粵》

「寶可夢」這名字,也是最先於中國大陸出現。在台灣「批踢踢」論壇PokeMon看板上,發言者wizozc25852考查到,「精靈寶可夢」這名字最先在2011年中國大陸的動畫及漫畫裏使用(註2)。大陸觀眾首次看到這詞,是在「北京迪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擔任動畫版代理商的時期(註3)。按照這線索,我在迪美文化的網站上找到一篇「《精靈寶可夢》譯製導演張麗莉專訪」(註4)。這篇2011年的訪問中,張麗莉透露,因為「神奇寶貝」、「寵物小精靈」在大陸都已被搶先註冊,因此要起新名字。而在「與片方的會議中」,根據版權同屬「小學館集英社製作公司」的《多啦A夢》這個「成功案例」,而「確定了在中文中選擇同音的思路」,希望找出與「Pokémon」發音相似的中文字。她還說:「經過幾次討論,在諸多備選的名字中,最終確定了『寶可夢』這三個字,既接近原文的發音,而且每個單字或者三字合在一起都是好意。」

由此可見,整個「寶可夢」的定名過程,就只有中國大陸和日本人員參與。這個名字的確是個「大陸名」,專訪裏沒有一字提及過廣東話,過程中沒有考慮過香港人的母語。大陸的譯製導演張麗莉以「多啦A夢」來比,也證明她不了解廣東話。「多啦A夢」粵音/tɔ la eɪ mʊŋ/,與日文讀音/do ɺa e moɴ/還相似,香港人尚且不太接受,例如去年林保全先生逝世時,各家傳媒都大字標題說「叮噹」配音員。現在「寶可夢」於粵音不合,怎可以和「多啦A夢」相比?
(繼續閱讀)

Read More
專欄評論

《LoveLiver們,別再支持盜取他人創意的商人了》

本來也不想出文說明某雜誌送文件夾所謂何事,但看見一個又一個買了雜誌以為自己真的支持LoveLive! 但又被痛罵,作為在這裡好一段長時間的LoveLive!水區成員,有必要說明一下這個「水區潛規則」。

這篇文章為方便更多人閱讀,使用了白話文。

究竟香港這幾本雜誌出了甚麼事?簡單說就是「侵犯版權」。

早在上年,出版社已經推出過一本LoveLive!別注號,而當中內容排版沒修正、有錯字,最重點是沒經他人同意Copy他人的翻譯,當時更驚動巴哈原文po主。

一本Copy他人網上的東西的書再收你60元,你為何不直接上網找?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怎一個「伏」字了得》

認罪的話,那便是淫褻物品;不認罪的話,則轉交淫褻物品審裁處,先行判定物品評級,再交回法院判決:或無罪釋放,或罪成。所有上訴程序,姑且從略。
按照發布不雅物品的要求包裹書刊,實際的作用只得一個:萬一真的是不雅物品時,也搏得無罪釋放。

Read More
CWHK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同人界其實就係香港社會縮影》

標榜為「香港最大同人誌即賣會」──Comic World(下稱CW)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畫師遭受「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下稱電報辦)」騷擾、攻擊甚至檢控的事件。而且主辦單位每次均完全沒有對畫師提供任何協助,令不少畫師、參加者均明言杯葛CW。早在CW34之後,筆者已經多次撰文抨擊CW極度不負責任、出爾反爾、背叛畫師的卑鄙行為,而陸續亦有不少同人作家、甚至「大手」的同人組織亦明言將無限期杯葛CW。

可是,要發生的始終還是要發生,在剛剛過去的CW41,又再次發生了電報辦檢控攤主的噩耗。

Read More
新聞本地

《CW大會再跣參加者 電報辦連續執法成功》

疑似電報辦人向受害人亮出「證件」不超過一秒,無人能夠看清他是出示了甚麼證件,宛如「彈弓手」。而該人收起「證件」後立即拿出文件書寫,該兩份文件相信是「執法通知書」和「檢取物品記錄」。

可笑的是,來自上海的X1攤主倪小姐向我們坦言「因為有CW大會的人在旁,我們以為是默許的,才默不作聲地等待他寫字」。CW大會今次亦沒有對檔主提供任何協助!
更可怕的事,卻在後頭:「那些人(疑似執法人員)不懂普通話,我根本沒有聽懂他們在說甚麼」,疑似電報辦職員在完成所有程序後,沒有對受害人說明一切下即要求檔主簽名作實!我再重申一次,CW職員在旁觀看事件發生但是完全沒有提供協助!

X1檔被檢走2種共3本本子。

接連「執法」 記者被阻
記者到達之時,該行人已到X2繼續進行執法行動。記者甫到達現場即時進行拍攝工作,並嘗試接觸攤主了解事件。此時CW職員向記者搭話,要求記者出示證明,記者隨即回應「你肯定你要Check?你上次先阻完我採訪喎?」(記者按:我肯肯定今次阻止採訪的CW職員與上次是同一人),但職員回應記者:「你行去果度,比我睇下先啦」。

記者嘗試與職員協調,暫離現場。
CW職員隨即說:「佢地預咗出事,自己揹㗎啦」。記者即時反駁「咁又點?唔通睇住佢哋死?即使係,你都唔洗阻住我採訪掛?」,CW職員再次語出驚人:「你唔好影佢哋相同影響佢哋啦,你咁做會令佢哋有壞印象,攤主接下來會受到更差對待。」

Read More
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專訪

《『搞Event真係好M』Game Party主辦亞倩專訪》

 主題性的同人活動於近年如雨後春筍般盛開,由於舉辦同人活動的門檻不算太高,而且香港的ACG同人愛好者也渴求著不同主題的同人活動,所以很多人以躍躍欲試的心情一嘗主辦的滋味。一時興致而起的活動很多,真正能持續下去的卻寥寥可數。而《Game Party 2016》的主辦 – 亞倩,就曾舉辦過三次以上的同人活動以及不同類型的主題咖啡廳。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持續地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呢?這位身兼Coser又懂畫畫的女生向我們分享她的熱誠。

Read More
新聞本地

《Dynamix》TpGS得獎 嘆本地創作土壤不如海外

繼去年獲得 HKGD Game Competition & Expo 2015 金獎與最佳創意獎後,「炸彈貓(C4Cat)」再憑三重落下式手機音樂遊戲《Dynamix》,本年1月28日於台北國際電玩展2016的 INDIE GAME AWARD獲得創意新秀獎第一名。今年 INDIE GAME AWARD 共有來自 18 個國家、101 件作品參賽,由來自5 個國家的8 名評審參與評比,結果C4Cat力壓台灣及韓國團隊得到殊榮,香港同人於賽後專程訪問《Dynamix》Art Director江琪,談論得獎感受。

Read More
專欄評論

《不用分得那麼細 大家都是末路人》

經歷一次又一次不堪入目的處事手法,虧CW還能辦到第41屆,在網絡廿三條的陰霾下,CW不僅沒有為同人畫師的不安派定心丸,反之更發生令人側目、苛刻的通告,指場內的所有產品,必須符合《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矛頭不僅指向BL(男同志)、GL(女同志)、R18(十八禁)刊物,本屆更明文將範圍擴大至內容有人物露出內褲、屁股等…

Read More
新聞本地

2016 C3展限定 《木棉花》展場特惠限定福袋

  一年一度的《C3日本動玩博覽》將在2016年2月19日至21日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ABC舉行 ,《香港同人》帶領各位一看《木棉花》(展位號碼A35)林林總總的優惠!

  木棉花限定福袋物超所值,每年C3展幾乎人手一袋,每款原價價值高達$500,展場特惠價只要190元!特選《刀劍神域》、《進擊的巨人》、《航海王》、《魔導少年》、《獵人》等6項作品,款款限量,每款幾乎有實用的背包提袋,今年特別開發嶄新款式「方型背包」,將作品經典台灣限定圖元素融入包款,全新設計讓人驚豔!最驚喜的是《夏目友人帳》款,內含可愛療癒的「貓咪老師布偶」,自用送禮皆可。CP值爆表的福袋,只在C3展木棉花攤位販售並至木棉花服務台購買,不用擠進攤位內喔,先到先得,賣完即止。動漫迷又豈錯能過!?

Read More
Rainbow Gala其他動漫同人活動

《請加入原創街 讓大家在RG17再度啓航》

RG的名額快要滿了,也抱歉這個號召那麼趕急才出來,原創街尚欠數名攤檔才能成事。所以,販售原創作品的你,或者攤子展示的作品中包含至少一樣的原創作品的話,立刻加入吧!

報名程序很簡單,在RG17的官網報了名,然後填了下連結的表格就可以了。我們在獲得主辦方的消息之後,立刻會透過【HKDoujin】的Facebook專頁各大家公佈消息,希望【原創街Original Path 2】能見到大家!
謝謝!

Read More
新聞本地

《「C3日本動玩博覽2016」活動情報 ACG迷請盡情攻略》

在香港動漫氣氛十分濃厚的盛事「C3日本動玩博覽2016」釋出了一系列活動情報,其中雲集了人氣頂盛的紅人的舞台表演更是一度熱話,各位御宅、ACG迷請自己捕捉亮名,於2月19至21日盡情攻略。

「八個日本參展商首度加盟」

本屆C3除了有動漫迷熟悉而且極受歡迎的參展商,如「Bandai」、「角川」、「木棉花」、「animate」、「Toei Animation Enterprises東映動畫企業」、「COSPA」、「BANDAI NAMCO Games」等等外,亦有8個首 度加盟的參展商,當中一半來自日本。日本著名動漫版權持有公司「PONY CANYON」和「Aniplex」將會首次參展。而日本知名模型製造商「Volks」亦會參展,此外,專門生產動漫人物角色黏土公仔的「Goodsmile Company」亦落實會進駐C3會場。

「PlayStation®參展規模倍增 最新遊戲《進撃的巨人》供試玩」
本屆C3內容豐富,去年首次參展的PlayStation®,今年的參展規模將會擴大1倍,繼續為各日系遊戲迷帶來更多驚喜。動漫迷引頸以待的PS4/PS3/PS Vita動作遊戲《進撃的巨人》將會在PlayStation®的攤位展出供參觀者試玩,現場並有另一款最強格鬥新作PS4《Street Fighter V》,以及其他多款PS4及PS Vita遊戲將會展出。此外,PlayStation®今年亦會推出多項C3會場限定買機優惠,購買PS4及PS Vita主機均可享有震憾優惠!詳細資料請瀏覽官網:asia.playstation.com。

Read More
新聞本地

(新聞)棚仔苦主會見食環無進展 安置方案含糊 仍未見曙光

今天,俗稱「Cosplay購布市場/Cos界購布市場」的關注組與食環署進行閉門會議,隨後關注組於會後交代詳情,並邀請立法會議員,深水埗區議員以及觀塘區重建小販到場支持。

  被稱為「Cosplay購布市場」的「棚仔」(欽州街臨時市場)面對清拆,食環署一直只和牌主商討安置及賠償,對其餘經營者不聞不問,於傳媒、關注組以及網上輿論的關注下,今天食環終於與「欽州街布販市場商販關注組」進行閉門會議,過程並無明顯進展,食環署亦不肯答應在未有共識前不對布販作出行動。

Read More
專欄評論

《Fate/GO當真是Fate/GameOver?》

一如其他大熱的動畫,TYPE-MOON也推出了Fate系列的手機遊戲,由於遊戲故事繼續由「奈須蘑菇」所作加上剛過去新番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 的人氣,令遊戲備受注目。可惜一開始營運伺服 就不勝負荷需要維修一段長時間,更在沒有任何公告下被Google Play Store強行下架,以及每次新活動一推出都例必緊急維護,所以被戲稱為Fate/Game Over,而且早前推出的新英靈 — Lancer 斯卡哈 又掀起一陣熱話,但其實遊戲並不是如傳聞中差,所以作為一位半吊子的Fate廚想為這遊戲說幾句。
雖然小編不懂日文,但也可以從一些熱心網民的翻譯中了解遊戲的故事及其有趣的部分,而且也如一貫Fate系列作品般,在召喚歴史及神話的英雄(遊戲中稱為英靈)上有非常吸引而詳盡的描述,比起一般只借用神話英雄名稱的遊戲多了一分心思。遊戲組隊也需花心思——遊戲對組隊也有一定要求,此遊戲有三種攻擊:高攻擊力的紅卡,儲魔力的藍卡及儲爆擊的綠卡,每回合隨機出現五張卡然後任選三張進行攻擊,由於不同英靈對這三種攻擊有不同傾向,有些多紅卡,有些多藍卡,有些多綠卡,所以玩家需要細心選擇合適的隊員以進行有效率的攻勢。而且英靈技能和寶具的配合以及禮裝(武器)和屬性等等的相剋也對戰局有一定的影響,令Master (玩家)們可按個人喜好組成不同的隊伍參與聖杯戰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