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人.HKDoujin

一個屬於本地動漫、同人、御宅的媒體

專欄評論

《品味遊戲:《Pyre》故事與球賽的完美結合》

記得有朋友講過,「打波嘅遊戲就唔該唔好講故事啦!而家足球小將咩!」的確,市面上大部份球類遊戲都只係專注響比賽,離開咗比賽就冇乜特色可言。(砌隊已經唔算係特色)。對於追求即時反應同快感嘅玩家嚟講,「故事」根本就可有可無甚至係拖慢節奏。所以對於擅長講故事嘅美國獨立遊戲團隊Supergiant嚟講,想要做一個3對3,有少少《NBA Jam》味道嘅MOBA遊戲(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首先要處理點將玩家討厭嘅嘢變成自己嘅一個優勢。

Read More
ACGHKCosplay event動漫同人活動專訪

[專訪]《合味道杯的姊妹女僕 原繪師Heco盼合作能推廣ACG界》

杯麵「入侵」ACG界!同人組織「氣球魚屋」於ACGHK首次與非動漫企業「合味道」合作,推出海鮮味及香辣海鮮味的擬人女僕Middo和Kappu,更邀請Cosplayer Lia和Grace擔任看板娘。 這是「氣球魚屋」繪師Heco第一次與非動漫企業合作,究竟他接合味道的委託過程是怎麼樣的呢?

Read More
ACGHK動漫同人活動專訪

《手作道具閃耀全場 三甲參賽者:只要細心和有耐性凡事沒有不可能》

他們透露服裝上的盔甲用了大約半年時間,而最難的地方是裙架,因為難以在市面上找到需要的裙架,因此需要從需要從基本製造。而劇本亦花達一個月多的時間創作,每晚一同傾內容、節奏和打鬥場面的舖排等。他們不認為自己花達半年製作道具是浪費時間,「只不過我地既假期唔用嚟去旅行而係為興趣(COSPLAY)而已。」
  被問及下一組表演(表演作品為真三國無雙七)時提及自己的武器(太陽神盾)是否早有準備,他們表示因為臨時第三日出現突發問題,下一組隊伍便詢問李俊駒和李柱峰可不可以借武器或道具,令節目繼續「傳承」,他們心感興趣,亦得到主辦方的同意下,便實行此計畫。

Read More
ACGHKCosplay event動漫同人活動專訪

《髮型超出高度限制! 「移動地標」大岡Coser 專訪》

大家可能也有看過動漫節那位頭上頂著黑色巨柱的Cosplayer,這位網絡上「爆紅」的大岡扮演者阿鋒接受了我們訪問。葉劉淑儀說過:「如果我連髮型都捍衛唔到,又點捍衛香港治安?」原來一個人要捍衛自己的髮型,也真的不容易,特別是這位頭髮突破天際的大岡。
  只有一年多cosplay經驗的阿鋒坦言,自己沒想到扮演的角色會「驚動」互聯網,最少有二百四十萬人曾經閱覽(Facebook數據),連同身邊的朋友亦戲稱他為「巨巨」、「紅咗」等。談到Cos 大岡的動機,他回答是因為看到台灣大手「蕭百堯」(World Cosplay Summit 2017 台灣代表)cos大岡的照片,令他感到「有興趣」和「好玩」,在詢問當事人「假髮」的製作原理及得到對方的鼓勵後便開始研究,斷斷續續花費20-30小時。最終,製成了連同身高高達4米多的成品。
  阿鋒所扮演的大岡,除了髮型引人注目外,他身上的肌肉亦極為吸引。阿鋒任職MMA教練,以前最重的時候體重高達約170多磅,令他驚醒自己需要改變,因此下定決心勤做運動減肥及練成結實的肌肉,就連「蕭百堯」也稱讚他的身型更符合大岡的形象。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品味遊戲:角色扮演遊戲背後的靈魂 – Knights of Pen and Paper 2》

今期嘅《品味遊戲》想同大家講番一款推出咗都一段時間嘅作品,不過響「炒冷飯」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冇試過發「夢中夢」?

有睇過Leonardo Di Caprio主演嘅電影《Inception》(港譯《潛行凶間》)的話,相信對夢中夢呢個concept唔會感到陌生。(未睇嘅,建議睇咗套戲先,我個人覺得係近十年必睇電影之一)今次想同大家品味嘅《Knights of Pen and Paper 2》(以下簡稱KoPP2),正好就同「夢中夢」有點類似。因為呢款遊戲入面,玩家將要飾演「玩家」呢個角色。

可能係因為最近玩番桌遊RPG嘅關係,打開《KoPP2》,見到Game Master攞住本guide book坐響檯後面,檯前面擺住兩張凳仔,果種桌遊感撲面而來得嚟真係非常貼地。對於冇玩桌遊RPG嘅朋友嚟講,可能對Game Master呢個名詞比較陌生。其實最早期嘅RPG係冇電腦做輔助嘅。戰鬥判定、角色能力提升、劇情推動,全部由主持大局嘅Game Master人手操作,所以原本GM嘅工作唔係齋踢人出隻Online Game咁簡單㗎!

Read More
專欄評論

《裏番考察(三) 十五分鐘內的短期決戰 Mary-Jane》

上次考察,有讀者說鬼父已經看膩了,所以今次改變一下方向,從深入透析劇情和探討角色稍微休息一下,關於a1c的考察我們下次再做。今次根據某個讀者的要求,我們來看在質量和重點都刻劃分明,自稱為觀眾帶來真正的エクスタシー(Ecstasy,有狂喜,忘我狀態)的公司,Mary-Jane(メリー・ジェーン)

根據wiki,Mary-Jane(メリー・ジェーン),是由株式会社ダグダグ營運的成人動畫品牌,2009年創立,以動畫化成人漫畫和製作低價格動畫為主。實際上販賣價格中位數¥4,104(含稅),雖不如Pinkpineapple和MS pictures高昂,不過比a1c還貴。

Mary-Jane跟標題所說一樣,以15-20分鐘短篇動畫為主,而且直接在畫風上已經更看得出製作費的差異,改編動畫較多,製作類型廣泛,大部分說得出的都有。角色刻劃鮮明,故事簡短節奏快,觀眾很快就可以代入故事。前期以兩集完結的短編鬼畜調教NTR系為主,中期開始轉向中長篇輕鬆純愛單元式故事發展。

Read More
專訪

《本地新作「Zold:out」集資現達目標一半》

在這個充斥着各式各樣的音樂手機遊戲的時代裡,C4Cat新創作的三重落下式音樂遊戲—Dynamix,成功吸引無數玩家, 並在香港及台灣獲得獎項。在相隔僅僅三年的時間,C4Cat的第二個作品Zold:out亦在7月5日在眾籌平台Kickstarter上架,並在短短五日內成功籌得四成目標金額。新作Zold:out是一款SRPG(戰略角色扮演遊戲),此遊戲著重於遊戲戰鬥過程,重新設計戰鬥棋盤,揉合了半回合制與卡牌遊戲的特色,令遊戲趣味性大大增加。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品味遊戲:電競和遊戲製作 是香港拜金以外的出路》

如果按照以上電競以及遊戲界嘅講法,兩個產業恐怕真係永遠各有各做,彼此都唔需要大家。但其實兩者係咪真係河水不犯井水?睇番電競業界歷史,由街機到第一身射擊,到而家MOB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每每係當一個新玩法出現嘅時候,玩家同觀眾有新挑戰同刺激感,電競嘅吸引力先會持續落去。呢方面其實仲有好大空間俾遊戲製作人發展。例如近年好多人都提到嘅VR遊戲,其實有不少公司同團隊都已經投入設計同製作VR電競遊戲:使用Occulus Rift嘅電競遊戲《The Unspoken》、由內地「英雄體育」投資,利用Virtuix Omni系統嘅VR FPS電競遊戲《全民槍戰》等都係準備登上國際電競舞台嘅遊戲作品。不同嘅新玩法、新思維已經陸續準備面世,相信類似電影《Tron》咁嘅虛擬對戰將會好快響大家面前出現。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女俠」舊招打漫威 DC能否急起追?》

這些都突顯出,DC其實用回了Marvel方程式處理《神奇女俠》這套電影,其實也不要緊,但DC及其支持者經常在不同場合有意無意地諷刺Marvel電影相當兒童向,而目前這套美其名「吐氣揚眉」的作品,也不見得「深度」得去哪裡。而最為自打嘴巴的,就是他們起用了被DC支持者甚至各影評人批評為「沒深度」、「兒童向」「無腦」的《復仇者2》導演Joss whedon為年尾的正義聯盟的負責後製,名副其實的「臭你又奶?」。

Read More
新聞日本

6年前一語中的?寺島拓篤宣布與佐藤聰美結婚

6年前寺島拓篤就曾經在博客表示,自己最喜歡的是《K-ON!輕音部》中的唯,但如果要結婚的話,無須考慮一定會選律,因為她「充滿活力,又十分顧家」。沒想到現在寺島就真的要和律的聲優結婚了。但按寺島於同日自己出演的文化放送廣播節目「ユニゾン!」向粉絲報告結婚時,對於交往的時長,他说「8年左右」。這表示這段巧合的姻緣可能不是天注定,而是經過一大輪操作的結果了?

Read More
專欄評論

《裏番考察(二)秋月家的家庭事 鬼父考察》

上次考察得到了不少回應,筆者這裡先謝過各位讀者。今次是關於PoRO的其中一套成名作,近年裏番界的傳奇,鬼父系列的深入透析。
《鬼父》原本是由BLUE GALE在2008年發行的成人遊戲、遊戲發售一年後發行了OVA動畫,原本只打算製作上下兩篇,結果銷量理想,繼而推出了《鬼父 Re-birth》、《鬼父 Re-born》等一系列OVA作品。
《鬼父》系列是PoRO第二套動畫化的作品(與PoROre合併後是第三套),靠著角色秋月愛莉的設計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道具紫色噴霧(催情藥)而在裏番界一炮而紅。(8年前衝著金髮巨乳傲嬌雙馬尾而且頭髮綁起來好像saber而開始接觸鬼父的人不計其數),知道今天在各社交平台也不難見到這套作品的蹤影。

Read More
專訪

《由「太幼稚」到採用日系插畫 萌娘車身廣告畫師分享業界經歷》

那個巨型的「珠江橋牌」電車車身廣告,Twitter的網友轉發消息時,也笑稱恐怕這個是香港首部「萌電車」。原來,這個廣告之所以會採用,是機緣巧合下誕生出來的。
  當時公司老闆跟「珠江橋牌」開會商討一個美女廚房的活動,就是讓一個美女廚師去教參加者烹飪,當時正在商討如何推廣這活動。老闆知道Exam一直有畫開日式動漫插圖,就向珠江橋牌展示Exam的插圖,結果「珠江橋牌」居然有興趣採用插圖。因為之前有另一個客戶看到日系動漫時,認為「太幼稚「、「太卡通」。所以Exam知道珠江橋牌對此有興趣時是十分驚訝的。
  而出了車身廣告後,Exam表示其他客戶是有對日式畫風有一點態度的改變,「雖然未有客戶真的再採用,但看了這個例子之後,又會有『OK喎』的反應。」
  雖然遊戲公司做不住,而且轉入了看似與動漫毫不相關的平面設計,Exam私下還是有不斷畫畫,他的臉書上可以看見一幅幅用心完成的作品。問及想以畫畫達到什麼目標,他表示廣告工作工時很長,而且出來工作那麼久,是很消磨熱誠的,不過「工作上如果可以會吸引到客戶,作為切入點,讓客戶接受這種畫風,用動漫畫去接受委託,似乎是自己比較可能實現到的目標。」

Read More
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品味遊戲:去遊戲展睇Game不如識人》

今個星期,遊戲界最大嘅盛事都莫過於一年一度嘅E3遊戲展喇。睇番每年E3,傳媒嘅報導來來去去不外乎Sony、任天堂、Microsoft三大巨頭嘅新機動向,加埋一眾遊戲大廠嘅最新消息。可能就係因為太過集中報導呢方面嘅嘢,所以最近有朋友就話,年年E3都係差唔多,實在覺得好冇新意,好悶喎。
其實,對於業界嚟講,E3嘅價值絕對唔止係睇吓Game Trailer同睇次世代主機咁簡單。E3係全球最多媒體同讀者關注嘅遊戲展,所以响E3聚集嘅人亦係業界當中最優秀嘅精英。由於遊戲係一個非常依賴「人」嘅行業,所以對於做遊戲嘅人嚟講,E3同埋同類嘅遊戲展,最值錢嘅並非產品,而係「人」。

Read More
動漫同人活動專欄活動記錄音樂活動

【BAND A LIVE! 07】活動回顧

說到演奏方面,理所當然地少不了耳熟能詳的歌,幾個樂隊不約而同地演奏SAO系列。也有部份近年較熱門新番歌曲,例如《甲鐵城的卡巴內里》的《ninelie》,演唱之出色以小編愚見說及得上Aimer。而最為小編之驚訝是Vocaloid作品鏡音リン的《東京テディベア(東京泰迪熊)》,這是小編經已很久沒再接觸過的一首歌,相信近年已漸漸少人了解這些曾進入v家(Vocaloid)殿堂樂曲的作品了,聽見瞬間確稍覺感動。

Read More
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音樂活動

《アニサマ禁「打Call」:矛盾對決─安全 vs 氣氛》

對於不少宅宅而言,當然希望能在Live中全情投入,為歌手或聲優或團體傾力地應援。而關於「打Call」的意義與文化,筆者在這裡就不作陳述了,有興趣的可以看回筆者之前的文章。(香港同人專欄 – 《[演唱會文化]我睇Live企起身打Call又得罪你?》)

雖說在日文的Live event中,「打Call」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應援動作,甚至有不少歌手或聲優或團體,自己也會設定獨特的「Call」,與參加者能一起的玩、一起的參與。這種「Call」基本上已經是官方認可,並且可說是作為支持者必須要「溫熟」的資料。

即將舉行的年度大Event──「Animelo Summer Live (アニサマ)2017」,突出通告禁止所有令人困擾的行為──如「咲きクラップ」、「MIX」、甚至是「コール」。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品味遊戲:集各家所長的遊戲─Hexar.io 》

上個星期說到,同一款遊戲當換上不同主題的時候,往往會成為超越原著的熱賣作品。這個星期我想說一下另一種在遊戲界常見的設計方式 — 集各家所長的遊戲作品。

先旨聲明,以下要介紹的遊戲不但免費、橫跨手機及PC平台,而且可說是一玩不能自拔!尤其對競技類遊戲沒有抵抗力的朋友,千萬要小心!

Read More
新聞日本

【Lovelive!官方發聲明稱打擊侵權 同人組織收信遭勸下架】

《Lovelive!》與《Lovelive! Sunshine!!》官方發表聲明,表示儘管警察多次揭發,《Lovelive!》侵權貨品還是接連在活動、販賣店及娛樂場所中出現。因此官方將會對惡意侵權的產品作出刑事起訴,並呼籲大眾不要購買。聲明發佈後兩天,同人商店Melonbooks向其委託寄售的同人組織發出電郵通知,表示與《Lovelive!》相關的產品已被下架。

Melonbooks是全日本直營店數量最多的同人商店,主要售賣ACG相關的同人誌及音樂CD。同人商品因為版權問題而被下架不是毫無先兆,有用戶早在5月18日發現,Melonbooks網站上《少女與戰車》的同人商品突然全數消失。

5月29日《Lovelive!》官方發出聲明後,日本網友現場視察《Lovelive!》的同人商品及抽蛋機已經完全消失,而著名同人商品販賣點【虎之穴】及【Comic Zin】則還有《Lovelive!》相關的產品。香港同人組織【星夢亭】亦在Twitter上發文表示收到Melonbooks發出的電郵通知,表示該組織與《Lovelive!》相關的產品已被下架。不少同人組織亦接連表示收到自己與《Lovelive!》相關的產品被下架的通知。

今次Lovelive!官方發聲明疑是針對秋葉原近日出現大量《Lovelive!》侵權商品,現時未知同人產品及販售商店會否遭受刑事起訴。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品味遊戲:始創與改良 – Survive! Mola Mola! 與 Magikarp Jump》

這個星期,抱病的我想跟大家談一下兩個「放置式治愈系」手機遊戲,比較一下兩者相似之處。正如上星期在專欄中所提及到,玩家的習性就是在接觸一個新遊戲的時候不自覺地拿同類作品做比較。這種比較我個人認為是非常自然而且不可避免的,可是當抄襲成風之後,玩家和開發者對於「抄襲」的看法越走越遠,大家對「什麼是抄襲 / 山寨」多年來依然無法取得共識。而事實上,當我首次拿起The Pokemon Company的新遊戲Magikarp Jump時候,我第一個感覺就是 「這根本就抄襲Mola Mola嘛!」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品味遊戲:偶爾吃個私房菜─WorldMaker》

喜歡《2048》的朋友,《WorldMaker》絕對是一個非常優質的作品。「往上兼容」令從來沒有下載過前作的朋友可以一個下載玩到飽。不過從下載量而論,這種「特別的上架技巧」證明了製作人並沒有以營運者心態去看待這款遊戲。情況就正如走進一間做不做你生意都無所謂的「私房菜」餐廳一樣,喜歡的人進來好了,不喜歡的話老子也無所謂。「要我更新?我索性推出新遊戲算了」

Read More
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同人誌即賣會專欄評論

《淺談現今中國大陸同人展會的現狀與隱憂》

──如今,同人展會之所以發展得如此火熱,筆者認為,不單單是因為同人創作者與愛好者們只為求一個交流渠道那麼簡單,而是隨著中國大陸物質與精神水平的雙重提升,ACGN愛好者們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進而渴求更高更好的平台所致。我國國情下的同人展會,是一群具備一定經濟能力和版權意識的參與者們,對既有充斥盜版制品漫展的失望,對自主同人創作交流的渴求,以及對正版版權的肯定,這三者共同影響需求下誕生的產物。

Read More
其他活動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滅亡的微笑:從文化開始被蠶食的香港人》

在我哉偉大香港警察 協助下,在Hidden Agenda(下稱HA)中演出的「This Town Needs Guns」因為入境處職員「放蛇」而「中伏」被捕。這次的理是他們沒有工作簽證,也有說法是因為他們「擾民」……比起上次食環處的「突擊巡查」,這次的「攻擊」更是來得兇悍、具傷害性。──利申先,筆者沒有聽過這隊樂隊的演出、也對於Band界的運作不甚了解,但對於HA的搞擾,先不說在此之前的小規模風波──最近既有食環處,又有入境處,當然仲有「我哉偉大香港警察」──從這幾次事件中見到的,是對於「次文化」日漸呈現出來的「滅亡微笑」。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法律不是發泄私仇的工具》

後眞相世代裏,人們喜歡以一己之見,選擇性無視事實,寧可聽信合意的謊言。到底這是報私怨還是行公義?近日網上鬧哄哄的谷阿莫事件可見一斑。

谷阿莫發佈的影片,先以電影片段剪接而成,再配上自己撮寫劇情和抒發感評的旁白。谷阿莫如何撮寫劇情和評論,既建基於原本電影的內容,也本乎他自己的創意。客觀而言,這些影片符合了二次創作的條件(註1)。雖然他的撮寫被指爲瞎掰、曲解電影劇情,評論也被指爲酸臭詆毀,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踩低電影製作人的心血。但這些部份,只影響其作品質素好壞,不會改變它是二創作品的本質。在法治社會裏,他這樣做所招來的,應該只是大家對其作品或人品的評價,而不應該因爲大家的憎恨或喜歡,造成在法律待遇上有差別。

聲討谷阿莫的網民,花了不少篇幅表達他們對谷的憎惡。要是撇除這些主觀部份,剩下的主要論據就集中在兩點:一是指他的詆毀、曲解,趕走了觀眾,對片商造成經濟損失。二是指出谷阿莫有使用坊間字幕組的片段,以及未經公開放映或未發售影像碟的片段作片源,顯示出谷阿莫曾非法下載。

Read More
專欄評論

《邊個發明了「抽飛」?》

邊個發明了「抽飛」?唔重要,重要係「點解我要抽飛」──
「抽飛」,就是以「以抽籤方式決定演唱會門票的購買權」的意思──在日語中就是「抽選」(ちゅう せん),一般都是憑發售中的BD(Blu-ray)、CD等商品之中附帶的「抽選券」(抽選申込券),進入這個「抽飛」的殘酷世界

Read More
其他專欄

甚麼是大台,可以吃的嗎?《為甚麼同人文化和創作無法被重視?》

最近在香港同人出現了一篇《有些人是要被管的—-Cosplay界必須有驗證制度》提到審查制度,俗稱「大台」的設想。上文作者所說的大台,原是試圖用審查制度去規管同人界的性犯罪行為,我想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行不通。不過,「大台」未必會是一隻聞風就敬而遠之的魔鬼,正如各種興趣圈子也會有它們的業界代表,會為該圈子爭取地位、資源及代表性,同人界如果出現大台,它的本質應僅僅是作為同人圈(業界)的代表,在體制內協助同人圈爭取地位、資源、或向同人圈內各種人士提供由政府「埋單」不同的服務,令同人圈內有心朝產業化/職業向的人士爭取資源和機會。

Read More
動漫同人活動同人誌即賣會新聞本地

【柴灣IVE明天「同人活動」 證實只是學生FYP誤傳消息】

原來,該學系學生原先打算採用「同人event 」場次或漫節形式作為該FYP的主題,亦得到任教學系老師的批准。但最終卻決定以「動漫文化」作為FYP(Final Year Project)的主題,而活動形式則相似於mega sell或嘉年華。該活動由始至終,均與柴灣ive漫soc無關,柴灣IVE將會舉辦同人event 的消息亦並非事實。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有些人是要被管的—-Cosplay界必須有驗證制度》

大家都知道,香港Cosplay及攝影圈是沒有明確的門檻,致令有些人穿上角色服就自稱Cosplayer,又或有些人買了相機、Facebook儲了一些相片就自稱是攝影師,在這種成本不高的前提下,有意偽冒的人要混水摸魚實在太過容易,鼓勵了騷擾者接近Cosplayer的動機。

而懲罰機制方面,誠如我前段所指,涉事者因為被遺忘或被原諒,大眾就繼續讓其在圈內活躍,結果他們繼續堂而皇之出席動漫同人活動,又或沒有公開的黑名單讓公眾傳播,加劇騷擾者「添食」的行為。

所以由此筆者的結論就是:香港必須有正式的驗證制度,才可以重新整頓Cosplay圈內狗公亂舞的惡劣環境。對此,筆者有三個建議: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有病的香港 要做出有病的作品》

事實上香港的病態,香港的可悲面貌,其實全部都可以用來當是創作的土壤,等於很多豐富的哲學思想也是在二戰後期漫發出來一樣。

  八十年代反烏托邦的科幻作品興盛,是當時二戰陰影還未褪色、人們尚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抉擇、科技發展之快速激發大家對未來瘋狂想像…是這樣的背景造就了那麼多科幻經典,這是當年的創作土壞。

  現今不論世界或是香港也準備進入巨變:恐怖主義及難民問題徹底打了左翼臉;全球化遭受本土思潮的猛烈反彈;香港本土思潮雖然進入低潮期,但它會轉形和再次來臨…這些身邊發生的事,全都可以作為創作的土壤。

Read More
Creative Paradise動漫同人活動新聞本地

重要!第四屆創天綜合同人祭 同場加映炮雷擊戰及例大祭

繼前天博麗神社例大祭生放送中,宣布例大祭將於7月來臨香港後,昨天砲雷撃戦的主辦前川及例大祭的主辦方博麗神社社務所相繼宣布,「砲雷撃戦!よーい!香港二戦目」及「博麗神社例大祭」將於第四屆創天綜合同人祭(Creative Paradise 04)場內同時舉辦。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攻殼機動隊後感:重現原作質感的致敬電影》

在筆者看來,攻殼機動隊電影是混合了多部由攻殼機動隊動系列動畫中的元素或經典場面作為此部電影的亮點。這次的攻殼電影版雖則並不能完全媲美原作,也未必能滿足所有原作粉絲的期望,可是比起七龍珠,攻殼電影版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致敬原作,且還原了部分經典場面的這一點,已經比七龍珠要好太多。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尼爾:機械紀元》:人性的,太人性的

在2015年的GDC演講中,橫尾太郎曾表示他一直試圖探索遊戲創作中難以涉足的邊界—— 一些顯而易見的禁忌擋在所有創作者面前,制約著遊戲所具備的潛力,但在禁忌與已知的可能性之間,還存在著一片未經探索的區域,他渴望突破一堵「無形的牆壁」,將前所未有的情感傳達給玩家。關於這種突破,他舉出的實例即是可口可樂公司在2013年設置於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中的「小世界」汽水機(Small World Machines)

Read More
專欄心得/技巧分享

《讓你最愛的角色就站在你旁邊—人頭錄音技術》

隨著VR成為遊戲的新潮流, 玩家對遊戲的臨場感要求越來越高,不過在畫面同步的同時, 聲音也會同步。 大家在聽各種動畫的drama CD的時候,有沒有那種角色們就站在你旁邊的錯覺呢?這種可以感受到臨場感的聲效, 其中一個錄音方法就是雙路立體聲錄音, 也就是「仿真人頭錄音」(又稱「雙耳錄音」Binaural Recording)。

Read More
動漫同人活動同人誌即賣會專欄活動記錄音樂活動

《Game Party 2017活動留影》

同人攤位的題材種類廣泛,包括白貓Project、Lovelive! School Idol Festival、Nier Automata、Fate系列、彈丸論破V3等等,還有獨立製作遊戲公司火柱工作室。雖然展內題材感覺都以日系手機遊戲為主,但亦有League of Legend或Minecraft等非日系遊戲的同人創作。小編感覺現在的日本二次元作品,只要是稍有知名度的動/漫畫,基乎必然會衍生改篇遊戲作品,Game Party所的主題,其實也相當接近沒有限制的綜合同人誌即賣會了。

Read More
專訪

《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導演片渕須直親臨香港,剖白電影細節

今晚在觀塘Palace APM上映日本人氣動畫《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特別場,編劇及導演片渕須直,及監製真木太郎親身到場與觀眾見面。電影自日本上映以來受到大眾一致好評,繼「熊貓」後成為史上第二套動畫獲得日本「電影旬報」最佳電影,日前更擊敗新海誠的超人氣作品《你的名字。》,奪得第40屆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動畫電影。而導演片渕須直亦憑此片得到日本藍絲帶獎最佳導演,及第67屆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賞殊榮。

Read More
新聞日本

冨田真由遇襲案宣判 岩崎友宏被判監14年半

裁判長續指,被告對自己的殺人動機並沒有作出充分合理的辯解,但有顯露悔意,並對自己的犯罪行為道歉,所以判處被告監禁14年6個月,形容在同類型犯罪中量刑屬於較重。最後裁判長總結時,勸喻被告必須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剝奪了被害人的夢想,被告以後還有很長的人生,希望在獄中學懂控制自己。

Read More
兩岸新聞日本

【即時新聞】《Aqours First LoveLive!衛星源遭極速流出,中國盜片再惹爭議》

這次Aqours First LoveLive衛星源遭極速流出,在國內尤其LoveLive圈引起不少的迴響,不少人認為衛星源不但是違法盜版,圖利更不可取,而且如果傳到日本人耳中,恐怕會影響LoveLive以後在中國舉辦演唱會等活動的可能性。但亦有人為衛星源辯護,認為有些學生沒能力去看Live和BD,衛星源是他們唯一支持的途徑。

Read More
專欄評論

《男生不得穿校裙?淺評便服日懲罰男生穿校裙一事》

倘若事件屬實,筆者認為若校方沒有在校規或活動條款中列明男同學不得穿校裙,卻在活動當日才表明不能接受男同學穿校裙,在教育─特別是性別角度來說,是反面教材。

筆者並不難理解學校做法,由於香港人普遍對男性穿上女裝有強烈的反對,學校作為提供社會生產力的機關,為迎合社會的主流期望,當學生做出超越預期的行為,必定會毫不猶豫全力阻撓,所以對於學生穿著原本只為女同學而設計的校裙,自然會高壓制止。

然而,教育是不是一定要透過行政命令來指導學生的行為呢?筆者當然不敢苟同。

Read More
C3AFAPalette RingRainbow Gala動漫同人活動同人誌即賣會專欄評論

《不要再問香港為何沒有好的Event》

對於PR,有吹灰噴雪的、也有瘋狂吹奏的聲音。同人界以致ACG彷彿又再次燃起對於Event的熱烈討論,好像又回到以往「百花齊放」的年代一樣──然而在其後的「C3日本動玩博覽(下稱C3)」,又再次曝露出香港人對於Event文化的不理解以及自私。

C3公然出現「場內搶閘排隊」一事,誠然,在香港的Event場內己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這次做得猖獗、人數過多,才正式被揭露出來罷了。早在以往有如CW、或是「Rainbow Gala(下稱RG)」的同人Event,參展單位於場內排隊、「搶閘」到受歡迎攤位或是限定品攤位等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香港人的特性就是「有著數,點解唔搶?」、「有頭位,點解唔爭?」,作為場內的參展組織,眼看搶先排隊買得心頭好的機會,為什麼不把握?外面排隊的人?Who cares?要怪就怪你們不是參展組織──稍有「特權」就盡大可能地利用、以最少的成本爭取最大的利益,這就是香港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