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人.HKDoujin

一個屬於本地動漫、同人、御宅的媒體

專欄

專欄評論

《日本喪屍漫畫的Walking Dead時代》

當大人們都如此不濟,未來也如此灰暗時,年輕人能做甚麼?裝可愛。
日本研究學者 Sharon Kinsella 認為可愛其實是年輕人因對當大人的責任不滿,又缺乏第二條路下,只好退化至小朋友的階段,希望這段相對自由的狀態能持續下去。既對社會沒有希望,也沒有對個人的未來有任何抱負,可愛背後是十分悲觀的展望,和年輕人軟弱無力的反抗。

表面可愛的角色,其實都是知道現實如何殘酷的倖存者。要不就是接受現實,變成行屍走肉;要不就是裝成無知的小孩子,延遲那個無法避免的結果。但能延遲多久?身體隨住年齡而衰老,心志又因一次又一次暴露在現實中而變得不再單純。

Read More
專欄評論

FALCOM軌跡系列的歷史藍本(其一):世界觀

クロスベル自治州(Crossbell State),是零、碧兩部作品的主要舞台,是夾在帝國與共和國之間且受到雙方承認的自治州,受到兩者的影響很大,其創作意念很有可能就是「低地」國家。在歷史上,低地國家獨立之初,也是夾在哈布斯堡與法國之間,作為自治區的存在。後來就因為獨立而展開了「八十年戰爭」(1568-1648),亦即低地獨立戰爭。最後在奧蘭治家族的帶領下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共和。Crossbell名字就來自於其象徵—「有十字的鐘紋」,在系列作中可能指出這圖案就是來自於當地出土的中世大鐘。

Read More
專欄評論

《一句撻著Love Liver的話》

說到「侵佔」,與其說「『Aqours』將侵佔『μ’s』」的市場,倒不如說「『Aqours』需要『μ’s』的市場」比較符合現實。「Aqours」首張專輯──《君のこころは輝いてるかい?》,始動就錄得了4萬8千張銷售的佳績,足足是當年「μ’s」始動時的100倍。誠然,以「Aqours」現有的聲優陣容、歌曲以及尚未出現的舞台表現,實難與4萬8千張的銷售額相符。這4萬8千張的銷售,其實是包含著「Love Liver」對於「Aqours」的期待,與及對整個計劃的支持。不過,大眾的耐性還是有限的,而且「Aqours」也不能一直在「μ’s」的蔭庇下過活。具體點來說,「Aqours」是藉「μ’s」的既有市場,去獲取表現自己的機會。真正是否能夠「成材」還是得看主辦、官方、以及「Aqours」九位成員本身的造化。再以「346Pro」的「Cinderella Girls」作實例,藉著「THE IDOLM@STER」的名號,她們獲得了表現自己的機會,透過PS3遊戲平台、各歌曲以及角色專輯、Live,最終才成功動畫化及手機遊戲化,正式地廣為人知。撫心自問,要不是藉著「THE IDOLM@STER」的名號,又有多少人知道「346Pro」、知道「Cinderella Girls」的存在?

Read More
專欄評論

《10月新番 – 續作大爆炸》

對比起上季較多新登場的作品或者首次動畫化的作品能成為話題作, 今季較吸引我的以續作居多, 除了我有看的《流浪神差ARAGOTO》、《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第2期》 外, 還有《緋彈的亞莉亞AA》、《K RETURN OF KINGS》、《終結的熾天使 第2期》、《排球少年!! 第2期》, 以及曾為冬番四天王之一的《新妹魔王的契約者BURST》 …等等的續作同時推出, 可謂續作當道的一季接下來就讓我分享一下我今季有看的動畫: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幾套七月夏番推介》

4.(紳士推介)《 我老婆是學生會長!》
《 我老婆是學生會長!》若菜羽衣在學生會選舉中大推「校內戀愛自由化」,受眾人歡迎,大比數擊敗了和泉隼斗而當上了學生會長。隼斗原本十分不妥羽衣的做法,而就在會議結束當晚,羽衣突然跑到隼斗的家告知他一件事,原來兩人的雙親從以前就幫他們訂下婚約,並要他們住在同個屋簷下。
 簡單來說就是一套校園戀愛劇。但為什麼筆者推介這作品呢?因為在作品中男主同女主因各種巧合做了些刺激的事。筆者認為各位紳士們定必有興趣此作品~

Read More
專欄評論

《Charlotte: The Phantom Pain – 難以名狀的義肢‧截肢過多的幻痛》

作家的最大惡夢是「被定形」:A多寫溫馨故事,就成了溫馨作家;B多寫恐怖小說,就成了恐怖作家。寫作資歷越久,脫離定型的難度便越高。有些作家樂意接受定型(如安達充),而且非常喜歡其定位,畢竟定型代表安全,也代表銷量保證。
但定形是一面雙面刃:隨住觀眾口味改變,定形作家會無法跟隨而失去吸引力。再者,縱使口味不變,作家也會對一成不變的題材感到厭倦,甚至影響故事品質,對觀眾和作家並不是好事。

Read More
專欄評論

《那就是聲優- 聲音後的真實拼搏 》

但此作跟其他治癒溫馨小品最大差別,是作者沒打算為自己所屬的界別塗脂抹粉,說盡好話,反而毫不掩飾地將聲優界殘酷一面,赤裸展示出來。你以為沒名氣的聲優只能配路人角色嗎?不!原來她們長期都「無工開等運到」,為了維持生計只好日夜兼職,捱餓甚至被截電都是等閒事。為了爭取演出機會,新人一有空就到事務所排排企,目的只是希望前輩記住自己的名字。看過動畫就會明白到,聲優界競爭大機會少,絕非一般人想像的那麼美好。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怪物的孩子》觀後感:模仿、自由、空虛感

電影故事以人間界的澀谷和虛構的怪物城市「澀天街」(渋天街)為舞台。兩個世界理應沒有交集。不過有一日,有一個人類少年遇上怪物「熊徹」,並決意跟隨熊徹到怪物的世界。於是那個少年就成為了熊徹的弟子,並被命名為「九太」。雖然最初兩人衝突不斷,但在一起生活和修行的日子裏,慢慢萌生父子之情。
九太長大成人,偶然之下從澀天街回到澀谷,遇上女高中生「楓」。在跟楓的邂逅後,九太開始思考自己應該生活在哪一個世界。此時,發生了一件卷及兩個世界的大事。熊徹和九太,以及楓,都迎來必須決擇的時候。

Read More
專欄評論

《Fate/stay night》與《Fate/Zero》:對前者的辯護

《Fate/stay night Unlimited Blade Works》因為2010年的劇場版劣評如潮,近日推出全新的動畫版,其超高水準的製作令人目瞪口呆。《UBW》的重製,全賴先前《Fate/Zero》動畫版的成功。這部由虛淵玄擔當原創的《Fate》前傳,散發著遠比正傳要熾烈的黑暗和鬥爭氣息,充滿謀略和逆轉的聖杯戰爭吸引無數人的眼球。結果,身為正傳一部分的《UBW》完全被比下去,觀眾的評價開始分裂。不少《Zero》迷因為得不到跟《Zero》同樣的感覺而大失所望,批評《UBW》是一部沉悶和幼稚之作。

Read More
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音樂活動

《[演唱會文化]我睇Live企起身打Call又得罪你?》

動漫系Live講求的是與觀眾的互動、氣氛連貫與及歌曲的起承轉合,而所謂的「打Call」就是動漫系Live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所謂的「打Call」簡而言之就是伴隨著歌曲,以螢光棒或手做出特定的動作。有些歌曲會有特定的「顏色」、有些歌曲會有特定的動作,但各種各樣的「Call」都是集體活動、是對樂手表示投入與尊重的一種回應。但基於不理解和不認識,一般大眾、不習慣動漫系Live者,甚至是少部份的動漫迷,卻覺得「打Call」者莫名奇妙、阻礙欣賞演出、甚至恥笑他們,把他們的「醜態」拍下並且公諸於世。然而「打Call」在動漫系Live中不僅非屬「醜態」,甚至是樂手要求大家一起合作、一起做、一起投入的集體動作。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偏不能概全-「Love Liver」

有關《Love Live!》的狂熱支持者──又稱「Love Liver」的行為問題,打從《Love Live!》這作品正式成名之後就一直繞繚不散。不僅在華語地區,即使在日本本土,「Love Liver」也是相當受到日本傳媒的「關照」,甚至以「カルト集団(意譯:邪教集團)」稱呼「Love Liver」。作為「Love Liver」的筆者一直也相當疑惑,甚至有「為什麼總是『Love Liver』?」的想法。畢竟,每當發生同類型事件或新聞,無疑是在全體「Love Liver」的名號上多添一個污點。不論你是屬於所謂的「偏激派」還是「安定派」也好,在一般大眾眼中,喜歡《Love Live!》的人就等同於「Love Liver」、甚至等同於「動漫迷」。故此,部分「Love Liver」的行為問題不僅被行外人所側目,也同時被「安定派」的「Love Liver」、以及其他動漫迷所憎惡。然而,筆者認為,縱然部分「偏激派」確實有行為問題,但構成今日今日「Love Liver」整體形象的因素,其實還有傳媒的生態、觀眾的口味等。

Read More
專欄評論

《為何很多動畫打鬥都不好看?戰鬥敘事的手法解析》

《為何很多動畫打鬥都不好看?戰鬥敘事的手法解析》
動畫比起電影的好處,在於奇幻與寫實的世界觀都要畫出來,因此所花的成本都差不多。這麼一來,戰鬥場面的想像就多了很多機會嘗試了;然而,真正讓人看得高興的戰鬥其實不多。最近我補完了《結城友奈是勇者》之後,更加激起我寫這個題目的動力了。很多人拿它的概念來跟《魔法少女小圓》比較,而我今次只是單純地從《結城友奈是勇者》戰鬥場面說說,為何有些作品的打鬥很好看,有些明明很華麗卻讓人無法投入。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夢想與追夢 – 《Love Live ! The School Idol Movie》》

說到《Love Live!》,要是未曾接觸、或是非忠實支持者(下稱「Love Liver」),大概只會覺得這是一部普通的偶像動畫,甚至被冠上只以少女為主打、廢萌的污名。

《Love Live ! The School Idol Movie》(劇場版)的票房於日本連連報捷,不少人也認為這破紀錄的票房,只不過是因為不少「Love Liver」也不止一次、甚至多次進場,為取得所有進場贈品而成的「虛數」。而事實上,於日本全國 121 個電影院上映、首映週末兩日總計有 25 萬 1811 位的觀賞人次、共計達到 4 億 23 萬 5800 日圓票房、超越了同樣是深夜動畫劇場版化的前輩──《劇場版魔法少女小圓 新篇 叛逆的物語》的劇場版,除了托進場贈品的福外,也不能抹殺其劇情、鋪排、伏筆,以至起承轉合的功勞。

(注意:下文可能有劇透成份,仍未欣賞劇場版者請衡量是否要繼續閱讀)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動畫點評]《2015七月新番作品點評》

每逢一、四、七、十月,是做為動畫迷的我最感到吃力無助的月份,因為這四個月是新一季日本動畫出爐的月份。

辛苦的是自我要求盡可能看完所有作品的首集,從而判辨以後的追看作品名單。

實在,曾有一季,留意到有一個作品《約會大作戰》,初讀標題,以為這又是另一種無聊後宮式嘻哈愛情作品,連第一集也沒有看便丟棄了。

到了季末,不知怎的該收看的都看得七七八八,就試着追看一下此作的第一集,誰知一看就追到了尾。這個經驗教訓我,單看名字是無法真正判別作品的好壞的。不過,收看作品的第一集,只是基本,曾遇到作品《食靈零》,第一集出場的主角,第一集就死光了,真正的主角第二集起才活躍起來,又有作品《Blood-C》,其真正意圖及主角的真正身份,去到近第十集才揭曉出來,也就是以往十集內容都是主角給騙了的幻象世界,我看得想死。所以呢,愈來愈覺得,如何收看作品也是一種修煉。不過,至少,第一集我是要求自己盡量看。及後,到第三至四集,自己心裏的衝動會告訴自己那些才是自己真正渴望的東西,那也最後的收看清單形成的時候了。

今季七月開始,至今幾乎每個作品都播出了五集,是時候挑一些有意思及很沒意思的作品出來,做個點評:

神勇飛鷹俠Crowds Insight

這是個政治性及社會性甚高的作品,欣賞時觀眾必然發覺它在寫我們所住的現代民主社會…

經過二、三十年,近年龍之子不斷推出經典新編,一次又一次顛覆自己的傳統,夜之小雙俠讓賊黨小多龍女判斷傳說英雄小雙俠的善惡,上一輯Crowds主角讓小初解構飛鷹俠英雄傳說,身為英雄,比起擊倒惡黨,與惡黨和好超越對立更加重要,而面對素來無助的平民,宣揚人人在網絡時代都可出一分力,成為英雄。到本季推出的Crowds第二輯Insight,上一輯的漂亮偽娘累小姐也成為了飛鷹俠的一員,但故事矛頭一轉變為質疑網絡力量的愚蠢和不成熟,理據為鈴木理詰夢科提出的2:6:2原則,即在一個社會裏,能夠善用工具提升社會的人永遠只佔總人口的二成,另有六成人總是隨波逐流,二成人惡用工具,因此累累把Crowds賜給大眾讓人人獲得力量的做法是危險的。香港近來進入網民抬頭的年代,網民在網絡上做了英雄,做了判官,但同時也傳播出很多謠言,製造很多恐慌,搞出不少網絡欺凌。對於這種發展,這故事啟發性甚高。

Read More
Creative Paradise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雛鳥。Creative Paradise02》

說到香港電玩動漫節(下稱動漫節),縱然今年有「識條鐵手哥」充撐場面,但仍然無法改寫脫離動漫、人流混雜、缺乏誠意等等的罪名。

每年均佔用暑假黃金檔期、於會展擺設大展活動的動漫節,卻沒有肩負起拓展香港動漫文化的責任,反是一心一意想打造一個暑假檔期的「合家歡」節目,以狩獵最大範圍客源吸金,而多於真正在乎動漫相關的節目。故此,今年大會所邀得的嘉賓,以同類型作品、性質而言,仍然比不上如台灣一般的動漫節,足叫主辦的「誠意」。

然而於3樓舉辦的「Creative Paradise 02 第二屆創天綜合同人祭」(下稱CP02),卻好像與1樓的動漫節毫無關係一般,續以「同人活動」的方式生存、並且圓滿結束。與往年一樣,CP的入場人仕為買得心頭好,甫開場時就出現「搶閘進場」的畫面。不消數分鐘,不少攤販已經進入了「作戰狀態」,開始各自組織起自己的「人龍」──好比多年前動漫節仍未變質時的光景,而且當中不乏懷著「要不是CP02,我才不會排幾小時進場。」這種想法的人。對於同人活動的初生之犢而言,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支持和鼓勵!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日本TPP版權修訂:你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昨日(7月28日),包括日本在內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一眾參與國和意向國將會在夏威夷展開新一輪談判。雖說是新一輪,但各國早已將這回合暗定為「最後一輪」談判,所以預料肯定會得出一些成果。

TPP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知識產權方面的法案調整,而日本作為成員國一直是談判目標,所以經常會有報導說日本動漫的同人環境將會惡化。作為動漫迷,我們未必需要去討論當中的對錯,但TPP會帶來什麼影響,你卻不能不知道。

(一)TPP帶來什麼改變?

時事觸覺較敏銳的ACG迷也許聽人說過「非親告罪」,這也是TPP版權協議中最大也許亦是影響同人最深遠的調整。親告制,華語法系又稱為「告訴乃論制」(為方便讀者,以下統一用親告/非親告描述)。親告制,顧名思義就是只要版權持有者不親身進行控告的話,名義上就無法構成侵權。簡單如一個人進電影院盜錄電影,在親告制下,需要由電影院/發行商提出訴訟才能成立,但在非親告制下,任何人報警抓走盜錄者,律政司就能提出訴訟…

Read More
Creative Paradise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CP的不雅塗鴉‧愛與瘋狂只是一線之隔》

本年伴隨著第十七屆香港動漫電玩節(下稱動漫節)舉行的第二屆創天綜合同人祭(下稱CP)人數倍增,場面墟撼!

熱鬧程度與主場館不相伯仲!!

雖然本屆動漫節有cosplay區在場館外等問題。

但是這些事不是本文敘述範圍了…

在CP場館裏的塗鴉版上含意識不良字眼的事件(即「塗鴉版事件」)才是本文討論的要點。

在CP會場裏一如已往設有塗鴉版給各位入場人士畫&寫下感受,

但現今卻變成這個樣子…在塗鴉版中的印象繪被塗鴉,部份更含意識不良字眼。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基情取代不了劇情 – 終結的熾天使》

終結的熾天使有著各式各樣的奇幻設定、更大量的人物,更複雜的世界觀,理應比花舞少女更容易發揮:畢竟最能展露角色真面目的手法就是利用衝突,而末日世界觀理應有更嚴重的社會問題,更多人性陰暗面,也就更容易產生衝突。但情節上就只是純戰力較量的「吸血鬼VS人類」;不是戰場的話就是「各懷鬼胎的高層人物VS前線人員」,這些普通而膚淺的二元式鬥爭浪費了世界觀,亦令人難以認真看待故事……
再加上作者急於創造讀者喜歡的(Likable)角色,而不是有趣的(interesting)角色,亦令情節缺乏新意,也破壞少年漫畫的重要原素:成長。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對你而言,ACG音樂有多重的分量?》

如果這是一個值得你保護,令你想與人分享的地方,那首先你需要尊重其他人。因為只有在你尊重他人的時候,你才會享有被尊重的權利。而這一點,正正就是現在的ACG同好需要學習的地方。這個音樂世界之大絕對超越你我所想,每個人到達的地方也不盡相同,希望你能在這個碩大的世界中,能找到一個自己嚮往的地方。

Read More
專欄評論

《花舞少女 (ハナヤマタ) – 可有可無的「舞」》

時甜,時苦,通常淡而無味的大雜燴。

作者:濱弓場雙 (浜弓場双)

出版:芳文社 / 尖端出版

形式:漫畫(暫六冊) / 動畫 (一季)

「動畫化」真是個令我又愛又恨的詞語。

你坐在電腦/電視螢幕前,花費三十分鐘觀看一集動畫。你發現這一集作畫差劣,演出薄弱,故事缺乏起伏,於是決定看看討論區有沒有同道中人,然後你看到這一段留言:

「原作(漫畫/小說)演出好多了,是動畫版做得太差。」

假如你有幸看到一集是作畫精細,演出強而有力,故事高潮迭起,新奇有趣,又會看到這一段留言:

「動畫版好多了,原作(漫畫/小說)要差得多。」

到底我應不應該看原作呢?如果動畫質素並不代表原作有同等質素,那作為負責任的觀眾不得不先看過原作和動畫,才可以評價作品的優劣。說到這裏,動畫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物的產品,畢竟動畫要處理更多原素,如背景音樂、聲優人選,角色人設,比文字(小說)和靜止圖(漫畫)更容易出問題。我期望不大,但求找到一部原作和動畫同樣不錯的作品;我不要甚麼奇幻世界觀,也不要甚麼勇者拯救世界、更不要甚麼人細鬼大的中學生看世界…….

這時候我想到《花舞少女》。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是青春也是夢 音樂於音樂動畫的不同意義》

近日動畫《吹響吧!上低音號》(下稱上低音號)放映結束,除了完美地告訴所有人這是一部與《輕音少女》(下稱K-ON)非常不同的音樂動畫之外,還留下了一堆謎團,為日後可能出版的第二季動畫或劇場版鋪路。不過,我在這裡並非單單想「發廚」,又或為這套動畫進行一個小小的總結。我撰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帶出音樂動畫的魅力所在,以及藉此再談及一下香港漫畫。

為什麼在動畫播放前,上低音號會被稱為「第二部K-ON」?
在進入正題前,我必須先利申一下自己在未接觸上低音號時,其實是對它有點兒反感,只因它的宣傳圖及影片都與K-ON非常相似,再加上與音樂元素相關,網友及各大網媒都直指它是另一部K-ON,於是我也誤會了動畫公司「京阿尼」又準備製作一部賣萌賣校園美好回憶的日常系音樂作品:
「你唔係又嚟料啊?」
懷著這種誤解,再加上本來對於K-ON的鍾愛,令我把這套動畫搬到「有時間才看」的分類,直到春番的中段,淘汰了數套本來以為好看的動畫後才找回上低音號,結果發現到上低音號原來是一部中心思想根本跟K-ON不同的作品。

Read More
專欄評論

《【香港「LLer」】狂熱與癲狂 一線之差》

要說近年動漫界最具話題性的代表,「Love Liver(ラブライバー)」無疑是「風頭躉」之一。這個詞語本來只是形容狂熱地喜歡《Love Live!(ラブライブ!)》這作品的人,然而經過日本以至華語地區各「Love Liver」種種的事端以及行為問題後,「Love Liver」這個詞彙彷彿添上了貶義,被視為一群「走火入魔的邪教徒」。穿梭於大大小小的動漫活動、以至《Love Live!》的活動,說到聞名的「Love Liver」,大概會想起「Love Liver四天王(ラブライバー四天王)」。去年,幾位身披大量襟章、掛布、毛公仔、毛巾、海報、枕頭等週邊產品的「Love Liver」出現於秋葉原街頭。照片立即於Twitter中瘋傳,而自此之後仿傚者亦不計其數。

一般的「Love Liver」,對於所謂的「天王裝」的心態甚是複雜。「天王裝」這詞語本來就淡淡地摻著調侃與諷刺的意味,而主要針對的不僅是他們身上價值不菲的週邊產品,更有著明顯的價值觀差異。誠然,光看「四天王」這樣「出位」的裝扮,就算是完全不認識動漫的人,也能一眼就看得出他們對那部作品的「愛」是多麼「瘋狂」。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種表達對作品「愛意」反饋,好讓別人知道自己對這部作品有多大的忠誠、有多大的愛意。而在不少人眼中,這卻是一種炫耀、甚至是不知所謂之舉。故此,輿論所針對的已經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所謂「天王裝」行為上的問題。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打街機就等同不良或MK?》

由於受到太鼓之達人的影響,筆者有時候會前往機鋪(或稱遊戲機中心)打街機,特別是音樂類的街機。然而,當筆者向其他朋友談論街機或機鋪的話題時,往往會被他人貼上不良或是MK的標籤。打街機就等同不良或MK是大多數人的誤解,包括筆者在內。筆者在未接觸機鋪時,也被機鋪那陰暗的氣氛所影響,認為機鋪中只有不良和mk。那些名為「清泉」的機鋪只會在日本中出現,這些錯誤的想法直到筆者真正進入機鋪,想法才得到改正。
知己知彼,百勝百勝。在談論去機鋪的話題前,一定要清楚日本和香港的機鋪限制上的分別:

在日本動畫中,中學生或小孩進入機鋪是可以,而事實上日本也不像香港一樣嚴禁未成年的人進出,只是

20:00後16歳以下人仕不得進入。
22:00後18歳以下人仕不得進入。

另外,在香港的遊戲機中心分為成人場和兒童場,
成人場禁止未滿十六歲或穿著校服人士進入。
而現時大部份兒童遊戲機中心的代幣遊戲均會以代幣遊玩,例子美國冒險樂園。然而,兒童場的遊戲機中心大多都不設立街機遊戲,兒童場接觸街機的機會不大。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動畫啟示錄——庵野秀明「動畫界5年崩塌」論(三)》手繪動畫王國的3D出路

前路就在電腦動畫
庵野秀明在訪問中,不斷提到電腦動畫這條出路,並認為主力發展電腦動畫的亞洲地區,例如台灣,有望超越日本。有趣的是,享譽國際的動畫大師宮崎駿,卻極度厭惡電腦動畫,他曾經向外國傳媒表示自己從不看彼思的動畫片。大師一言,感染不少宅民,到現在仍有不少人認為手繪動畫比較有人味。在日本仍然以吉卜力系為首的手繪動畫依然大行其道時,被喻為宮崎駿接班人的庵野秀明(雖然他本人極力否認這個稱呼)卻說出完全相反的看法,理由為何?這合理嗎?

彼岸的靜默革命
說到電腦動畫,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彼思(Pixar)動畫製作室。時間回到1995年,地點轉到荷里活。當時Steve Jobs領導的彼思一直虧損,本來已經打算出售給微軟等公司,但Steve Jobs最後還是給予彼思機會,去完成公司已經承接的迪士尼動畫電影製作訂單。結果,當年上畫的首部全3D電腦動畫攝製長篇動畫片——《反斗奇兵》——結果大家都知道,全球票房大收3.6億美元,當年全球第二全美第一,令彼思由名不經傳的小製作室,一躍成為荷里活殿堂級動畫製片商,也間接改變了Steve Jobs今後的際遇。 (順帶一提,《反》的導演John Lasseter是宮崎駿的忠實擁躉,甚至在《反3》加入龍貓的玩偶)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動畫啟示錄——庵野秀明「動畫界5年崩塌」論(二)》 動畫投資被誰吃了?

可能有人認為,近年動畫的DVD/BD不是銷情慘淡嗎,投資者削減預算才是根本問題。但自09年金融海嘯以來,日本每年的動畫製作數量均有上升,DVD/BD的銷量大致持平。加上動畫本身屬成本高、回本期極快的投資,如果做動畫真的不能賺錢的話,投資者一早就抽身了,根本不需要慢慢削減預算。
事實是,如下圖所舉例,5000萬日元的製作投資,經過廣告代理、電視台等收費,到達動畫製作公司的預算就只剩下800萬日元了。按2013年統計,動畫產業市場收益達到14913億日元之高,但動畫業界的分成卻只有1834億,佔整體不到12%。市場不斷擴張,理論上動畫製作得到的預算應當提升,但近幾年動畫製作費卻是逆通脹地維持在大約每集1300萬日元左右,這就歸功於對從業員的壓榨了。

Read More
ACGHKCreative Paradise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恨動漫節不成器》

2015年度的香港電玩動漫節(下稱動漫節),大會高調宣傳「Hong Kong Dance Power Competition」這個無論類型、性質、嘉賓以至客源均與「動漫節」三字完全沾不上邊的活動,惹來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原來Dance Power Competition這個活動,早在2010年就已經進佔動漫節的主舞台上。為什麼5年後的今天才引起迴響?也許是眾動漫迷對這活動已經有如對亞視一樣,心死太久,早已經懶得花心機去關心了。加上今年大會高調宣傳這個活動,故此令一眾動漫迷對這個有名無實的動漫節,由心死轉化為憤怒。
而事實上,動漫節中的「動漫」成份,老早已經「死」了。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動畫啟示錄——庵野秀明「動畫界5年崩塌」論(一)》庵野真正的意思:行業病了

ACG界的滅亡論一向都是論戰的經典導火索。但5月22日著名的動畫導演庵野秀明親自說出日本動畫5年內滅亡』,其份量之大卻震撼所有ACG界人士。

其實多份媒體以「死亡」去總結庵野秀明對日本動畫的評論,是有點嘩眾取寵之嫌。所以在大家點火高叫:「死什麼死,每年還有很多好作品!」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庵野秀明的評論。

– 日本動畫行業正陷入低谷,它的巔峰已過,正在衰落。在跌至最低點之後大概還會迎來復興。

– 問題在於,還會有多少人能等到復興的那一刻。動畫製作體系目前還能維持下去,雖然已在極限狀態。我認為它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大概還能堅持5年吧,但20年的時間肯定堅持不了。

– 觀眾人群的縮小導致資金減少,日本的整體環境是不允許無憂無慮地進行動畫創作的。

– 可能,動畫創作的中心會轉移到亞洲其他的地區,因為那裡的文化生活正在改善,孕育出了良好的環境。

Read More
ACGHK動漫同人活動專欄評論

《何時到現在 動漫節變成跳舞老翻節》

筆者在網上看到『Hong Kong Dance Power Competition 2015。』的POSTER,這個是動漫節的其中一個主打活動 。

筆者從上至下、左至右觀察POSTER,完全找不到有任何動漫(AC)或是電玩(G)的成分。

筆者明白:動漫節已經今非昔比了。
雖然筆者對跳舞不感興趣,但也對動漫節的跳舞比賽做了資料搜集。這比賽早於2006年出現,為2006 Watsons Iso-Tone The One Dance Competition。由2006至現在2015年,9年間,動漫節都出現這類主打Hip Hop的跳舞比賽。然而,這不是ACGHK嘛,Hip Hop跳舞比賽與Anime、Comic和Game有什麼關係?間接加入這元素的ACG已經很少,以Hip Hop為題材的動漫,可能是筆者見識淺薄,我倒是聞所未聞。筆者不是針對Hip Hop類型的跳舞活動,而是這與ACG根本無關,情況可說是在車展中放入Hip Hop比賽一樣毫無關係。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抽水樂園】遇怪魔我不想變大個

動畫及遊戲作品《數碼暴龍》踏入15周年,為紀念這部經典作品,今年即將會推出新作──《數碼暴龍大冒險Tri.》,講述8位「被選中嘅細路」少年時代的故事(15年前,他們還只是小學雞…更正,小學生)。對於一眾90後而言,這部動畫可說是充滿著童年回憶。其主題曲──和田光司的《Butter-fly》、或是中文版主題曲,鄭伊健的《自動勝利Let’s fight》、甚至是當中的經典插曲──宮崎步的《Brave Heart》依然弦猶在耳。

然而這部作品由公佈人物設定開始,就一直飽受抨擊。8位「被選中嘅細路」樣貌大不同、製作計劃一推再推、一年期電視動畫變成劇場版(即動畫電影版)。15年之約,支持者彷彿一次又一次被欺騙,自然感到不是味兒。即便動畫要到2015年11月才開始分成6章上映,但抨擊的聲音老早已經響徹雲霄。

【繼續閱讀】:http://column.hkdoujin.com/?p=1689

Read More
專欄心得/技巧分享

《潛行吧!地下鐵! 東京地鐵十三姬全攻略!》

山手線的主要車站(下)一直生不出來QAQ 先用介紹地鐵的文代替。
東京地鐵的第一段路線於1927年通車,是亞洲第一條地鐵。區間是現時銀座線的上野⇋淺草。
當時的淺草是東京最熱鬧的地方,但不在山手線上,為了解決淺草的交通問題,特別興建一條地鐵來往上野與淺草。
通車當時可謂萬人空巷:大批市民排隊數小時只為了享受數分鐘在地底下奔馳的新鮮感。
如今,地鐵是東京的一大主要交通工具:有十三條路線,東京Metro 9條,都營地鐵4條,每日客運量達到643萬人次。
東京地鐵的服務水準實屬世界上乘:列車相當準點,很少故障或運休,車內相當的乾淨,看不到塗鴉。而且冷暖氣齊備(雖然不太冷),還有相互直通運轉,可以從很遠的郊外直達市區各地,中途免換車。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港版LoveLive!裝備四天王》

去年幾個日本LoveLiver全身穿上/裝上/掛上大量LoveLive!的周邊,於秋葉原四處遊走,被網民拍照廣傳並稱之為「四天王w」(這個w絕不是筆誤)。當然,稍有常識或者玩過Pokemon的人都知道吧,就是四天王絕不可能只有四個人。事實上之後不少人相繼加入並模仿他們的裝扮,不論男女,而且越來越誇張;最近四天王已經大有孔雀開屏之勢,甚至有網民吐槽,看著他們「進化」,有如看著元祖高達變成自由高達一樣。
  在寫這篇專訪之前,小記我只是Facebook群組LoveLive!吹水區中的一個寂寂無名的潛水員,每天上去報到然後當一個CD-ROM。直至有次我看見水區(LoveLive!吹水區簡稱)有一位名叫「堅系健康」的網民,提出要組建一個Whatsapp群來召集「港版四天王」的成員。本著食花生……呀唔係,係記者魂的心態,小記決定深入了解這群「天王」。

【繼續閱讀】: http://column.hkdoujin.com/?p=1664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澳門IF8】歸真反璞,未嘗不佳》

身為同人畫師、作者,去罷澳門Illution Feather同人文化祭 – 8(下稱IF8),我彷彿見到「我最期待的畫面」。

相比起香港已經舉辦了39屆的「Comic World(下稱CW)」和15屆「Rainbow Gala(下稱RG)」,剛剛才於四月十二日舉辦第8屆的Illution Feather同人文化祭,就相對地「年輕」。不論是場地的大小、人流、規模也是無法與CW、RG比較的小。然而,正因為她的細小,令她能夠做到CW、RG無法做到的事。

先戴個頭盔,作為香港人的筆者也只是第一次去澳門Illution Feather同人文化祭,與其將本文當作是「Illution Feather vs. CW / RG」的比較文,倒不如把本文當成「Illution Feather初見有感」比較貼切。IF8的活動場地──金碧文娛中心這場地原本是澳門隨處可見的娛樂場,隨着金碧娛樂場以及皇宮娛樂場的遷離,金碧娛樂場的舊址說被改建成金碧文娛中心,為成該區唯一的文娛設施。

Read More
Rainbow Gala動漫同人活動專欄活動記錄

《RG痛車隊 盼推及本地風潮》

車主Louis Wong以西行寺幽幽子為主題,他認為,痛單車比痛私家車更易

處理,而且也比較經濟,一般人也比較容易負擔。他有一個與其他人截然不同

的目標,就是希望令公眾容易接受痛車文化,把痛車文化推而廣之。不單止來

來自日本的痛車次文化,還有藉此保存香港早在60-70年代的「飛仔單車文化

」。他下一步的目標與前者性質相同,都是希望改裝痛車,但唯一不同的是,

Louis並不打算重製新車,而是為愛車重新設計拉花。

Read More
專欄評論

《「Love Live SunShine!!」- 路是會難走》

路是會難走 挑戰亦永沒盡頭「SunShine!」的成長路,還沒開始起跑就已經充滿著挑戰。筆者認為,製作團隊最需要首先解決的,是如何「SunShine!!」完全擺脫「μ’s」的影子,告訴大家她們並不是新生的「μ’s」、也不是第二代的「μ’s」,而是「SunShine!!」──類似的比喻,就類似「AKB48」與「SKE48」的「姊妹關係」一般。再說,當年「μ’s」的出現、走紅,可說是一口氣直接地「拯救」了好幾位聲優──本為寫真模特兒的久保ユリか與飯田里穗;陷入出道後空白期的Pile;苦苦在聲優界掙扎的三森すずこ、德井青空、新田惠海和內田彩;初生之犢的楠田亜衣奈;還有手機遊戲的代理商K-Lap云云……當時「Love Live School Idol Project」、「μ’s」看似不起眼、用人也非一線水平。而事實上,即使《Love Live!》的動畫開播之時,未認識《Love Live!》的人還是不怎麼看好這部作品。但透過支持者、表演者的努力,最終才能一步一步走上了現在的高度。

Read More
專欄評論

《「2.5次元偶像」=「廢萌」?》

而說到現時最炙手可熱的Idol題材作品,熟知ACG界的,大概會立即想起了《Love Live!》。作品雖然於2013年1月首播,迄今已經超過兩年時間,但其的氣勢可謂持續強勁。《Love Live!》受歡迎的程度,令人不禁將其與Idol計劃的老前輩──《THE IDOLM@STER》相提並論。畢竟,兩者均是坐擁大量支持者的2.5次元偶像團體,即使被人拿來作比較,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所謂的「Idol(偶像)動畫」、或許是「Idol計劃」雖擁有大量的支持者,但亦有不少被稱之為「劇情派」或是非偶像動畫支持者,抨擊這類作品欠缺起伏、內容過於日常、劇情牽強、故意賣萌云云,質疑這類作品「紅起來」的理由和資格。支持與抨擊者一直處於兩極狀態,互不相讓。加上近年《Love Live!》的忠實支持者(下稱「LoveLiver」)屢次出現具爭議性的行為問題,令不少人更加注意及討論到Idol題材作品的發展。

隨着《Love Live!》中的九人偶像團隊──「μ’s」將會參加「ANISONG World Tour Lantis Festival世界巡迴演唱會」台灣站,達成首次正式海外演會活動的目標(μ’s曾於2014年參加香港「C3日本動玩博覽」的舞台演出,惟該次只有7位成員出席),又適逢正在播放的2015年1月新番──《IDOLM@STER CINDERELLA GIRLS》的動畫版,正好為不熟知所謂「Idol(偶像)動畫」、「Idol計劃」或是「2.5次元偶像」的人簡單解說一下。

Read More
CWHK動漫同人活動專欄活動記錄

CW39活動紀錄

第39屆於九展完滿舉行,今次共約366個同人組織參展,亦是本年第一個綜合同人場。

舉辦當日為農曆正月十一日,亦是很多學校農曆新年假期的最後一天,有人早在清晨5時到達會場,排頭位的Carson稱由於交通情況大好所以早到,目標是氣球魚屋的繪本及T-Shirt。

而今年分成兩條入場隊伍:過去的「油站隊」劃分成「未購票隊」,未購票人士需於該處排隊等候,然後順延到九展中央大堂排隊購票。購票後需到「九展外圈隊」(近馬路)繼續排隊。開場後需跟從指示,到3樓展廳入場。

11063388_927407343944442_717341938_n

傳媒在場內不准進行錄影

開場約一小時,有廣播指如發現會場有不明人士手持DV於場內拍攝,請即通知大會。本報人員隨即向大會了解,Carman指因大會規定除另行獲得許可外,連同傳媒在內一律不准進行錄影行為,本報記者追問是否有非ACG同好進入會場而進行的防範行動,對方給予否定。

明光繼續暗處

而過去多番出沒,令同人界陷入白色恐怖的「明光」或政府人員亦有出現:本報記者接獲讀者報料,指有可疑人士在九展某處公共空間打開有包膠+封條的同人本觀看,並隨即拍攝,而其中更一度返回場內,似有行動,幸好最後整場CW無事完結。

會場內行人路寛敞

今屆CW會場內路徑闊度明顯增加,加上分流入場措施有助疏導人流。過去最熱門的舞台節目則大幅減少,甚至出現「舞台無節目」的情況出現,全日只有2場共8隊的表演隊伍,及最後的頒獎禮。特別留意的是九展在多層樓層貼出告示,呼籲攝影師不要架設攝影棚,但會場外仍有為數不少的「影壇」。

有人發現會場場刊中有同人社團以官方版權繪作為社團場刊圖,涉事攤檔受訪時稱icon為朋友設計,而該朋友不在會場之內,無法作出任何回覆。排隊區問題依然存在

至於排隊區方面,今屆仍有相關措施,同人社團「風林火山」對排隊區想法不變,指排隊區仍有需要,但對比上次範圍縮少近一半。

而同人社團「Jun&Yuri」指收費高但人流少,而人流感覺上像非節日的綜合場。強調排隊區仍需存在,否則鄰檔會糟殃,但仍然不理解為何排隊區需要收費,只因國外場次有更多人也不需收費。同時,他們亦指出大會並無為同人場內作品作出審查,引致無法得知有否犯法,整天坐立不安。

另一同人社團「氣球魚屋」指排隊區需要存在,但不解為何同一價錢下範圍會縮小近半,而且是到場後才得悉,表示質疑。

Read More
ACGHKC3AFA動漫同人活動同人誌即賣會專欄評論

《淺談動漫節、C3、同人活動之別》

這個每年於暑假黃金檔期舉辦的活動,一直也被動漫愛好者評為「掛羊頭賣狗肉」的活動。而事實上,近年ACGHK的核心,已經逐漸偏移向電腦遊戲、家用以及手機遊戲方面。早年網絡遊戲產業強盛,網絡遊戲營運商大肆宣傳,起用美少女模特兒,引起種種混亂開始;到近年手機遊戲盛世,營運商鋪天蓋地的傳宣、大灑金錢的擴充攤位,搞出佔用Cosplayer的拍攝用地、甚至影響活動進行的種種醜態,也證明ACGHK已經不是一眾動漫迷所想要的活動。況且活動慣性於暑假檔期進行,加上歷史悠久,上至家長下至小學生,每一不是ACGHK的客源。主辨單位為了保持活動的形象,自然不會讓一直被傳媒渲染、大眾所抗拒的日本動漫充斥場內。此消彼長,自然就助長了遊戲攤位的強盛。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山手線的主要車站介紹(上)

文:燕提督

繼介紹完山手線本身後,這次來介紹山手線上的主要車站。

之前也提過,山手線上有29站,這次我挑選13站,按照介紹順序依序是:新宿、高田馬場、池袋、大塚、上野、秋葉原、東京、有樂町、新橋、品川、惠比壽、涉谷、原宿(即新宿>外圈/順時針繞山手線一圈)

上篇將會講到秋葉原,而下篇從東京站開始。

新宿(しんじゅく)

新宿站是全球出入人數最多的鐵路站,光JR(Japan Railways)部分一日就有約75萬人次出入,其他鐵路公司的人數也相當可觀:京王73萬人次、小田急49萬人次、東京地鐵22萬人次、都營地鐵40萬人次,合計有三百餘萬人次。

構內相當寬廣,不熟/初到的客人很容易迷路,先來貼一張各公司車站的相對位置圖吧w

01

沒有圈的:JR

紅圈:東京地鐵丸之內線)

藍圈:小田急

橘圈:京王(本線)

綠圈:京王新線/都營地鐵新宿線紫圈:都營地鐵大江戶線。

然後則是整體的結構圖w(來源:京王電鐵)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動畫] 御宅批評:論Crossange三觀崩壞

可是,當我們為日本動畫的高水準讚嘆時,同樣也為另一齣日本動畫毀三觀式的演出所震撼,那就是當季播映的《Crossange天使與龍的輪舞》。令人更悲哀的是,此作是出品高達系列的日昇的重頭戲作品,播出前宅民十分看好,播出前三話時,我還讚不絕口。是的,前三話確實是絕品,不讚不行。人設漂亮、故事設定把一位公主由天國拉到地獄,再重新站起來,跟一班同樣不被承認為人類的無魔者女兒們並肩作戰,這種劇情十分受用,而人設也有好好的配合這樣的故事,每個人物的造型都表現出哀怨和颯爽。前三集作為一個示範單位,相信每個分鏡都必出於最強原畫師之手。

Read More
Only場動漫同人活動專欄活動記錄

《原創Only同人展 暫別跟風 回歸創作》

2015香港同人誌原創only於2月8日順利完成,今次同人活動特別的地方是,所有作品必須是原創,而且少了cosplayer,少了舞台,看待它的角度就與看待其他活動很不同。攤檔不再是猜熱門鬥人氣,《青色山莊》(簡稱「青山」)的SUZANNA也說,這兒的作品都是滿滿的愛。不單止作品,創作人本身原來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入場人士秋奈從plurk上認識到這個活動。來場的目的主要是看原創作品,她本身也有參與繪圖和小說創作。秋奈認為人數比較少,但因為大部份的作品都未接觸過,讓她感到十分新鮮。
由私祕派對到創校 來當藍茶高校生
近來同人活動比較注目的,應該是這間突然冒出來的學校了。不知道還以為是偶像制服團體來辦什麼活動。
原來,這一切源於一班愛搞活動的同事朋友。
《私立藍茶高等學校》成員本身是同一公司同事,在成立藍茶高校之前,也會祕密舉行圍內活動,例如情人節event、派對等。他們試過舉行不同主題的活動,最後決定回歸高校主題。
他們組織的名字原來也包含了成員就職中的公司名稱呢。(筆者開始猜想了)
該校sell的主要是世界觀與學長,他們的作品也是圍繞著這個世界觀創作,原創only自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他們展示作品。世界觀內的九個男主原來也是有九個男生做藍本,他們的廣播劇也是由這九個人聲演。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別讓動畫CCTVB化》

猶記得N年前,CCTVB的劇集還未膠化之時。《棟篤神探》一劇,結局說到主角莫作棟(黃子華飾),在趕往婚禮時「疑似」哮喘發作,生死未卜──故事就這樣作結。當年資訊不如現在般發達,但仍引起當年的「師奶團」極大的不滿。在壓力之下,最終CCTVB就只能推出一個所謂「完全結局」,強行將原作變成「Happy Ending」作結。
上週剛播完第三集的電視動畫──《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受到廣泛的討論,有觀眾不滿劇中角色「如月」遭到擊沉,甚至將矛頭直指本集的劇本擔當──吉野弘幸。

簡單解說一下,《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下稱《艦これ》)》是一款由日本角川與DMM合作的網頁遊戲,在華語地區一般會稱之為《艦Collect》、《艦隊收藏》或是《艦娘》。遊戲二戰時間的日本海軍的戰艦為藍本,並將這些艦隻女體化,透過改造她們去擊倒敵人的遊戲。遊戲本身是日本地區限定的,不過透過VPN手法,還是可以從海外地區玩到這款遊戲,玩家人數亦早已經突破了200 萬。電視動畫也在2015年1月開始播放,上週恰好就是第三集。

說到第三集,相信有不少動漫迷也知道所謂的「第三集魔咒」──《Angel Beats!》的岩澤麻美、《魔法少女小圓》的巴麻美……還有今次事件的主角──《艦隊收藏》的如月,都是是在第三集突然地「死亡」,令觀眾大感驚訝。這次如月的「死」,日本網民的反應比起當年岩澤和麻美學姊被殺死還要大,甚至指摘本集的劇本擔當吉野弘幸是「殺人兇手」。在日本Twitter、Pixiv等網站,「如月を返せ(把如月還給我)」的標籤或條目也是多不勝數。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每天元氣飽滿的環繞東京!山手線徹底剖析!

山手線,是東京乃至於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鐵路線。

環狀運行是山手線的最大特色。

unnamed

(很抱歉,這張圖有點古老,沒有地鐵副都心線等等,不過這張圖可以清楚顯示山手線的各轉車站位置)

全長34.5公里,繞一圈約需一小時,有29站,當中24站是轉車站。所有列車均為各站停車,按"外圈順(時針)內圈逆(時針)"的方式行走,繞行一圈約需一小時。每一條地鐵與山手線至少有一個交會的轉車站。

山手線串連了東京絕大部分的"重要地帶",有著可愛熊貓的上野、二次元人士聖地的秋葉原,皇居及大量公司行號集中的丸之內,熱鬧繁華的有樂町銀座、最近幾年迅猛發展的品川一帶,東京人逛街最愛去的涉谷、有很多高層大廈;最多人上落的新宿、還有腐女子聖地的池袋,搭山手線都能抵達。

最近,山手線又成為了熱門話題:因為山手線準備要換新車,加新站,迎接奧運新氣象!

Read More
其他專欄心得/技巧分享

[好書介紹]【Starting over 重啟人生】

『吶,哥哥從10年後回來了喔。』

文:隨意門君

請問如果各位突然回到10年前,會做些甚麼呢?

這本書說的就是20歲的主角突然回到10年前開始了第二人生。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會想把在之前人生中的失誤改過來對吧。但主角沒有這樣做,為什麼?那是因為原來的人生太美滿,完全不需要更好的人生——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

重來人生本來很簡單,只要再做一次以前的事就行了,誰知道以失敗告終!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的人生都弄得越來越亂…被第一人生的好友欺凌、向”原”女朋友表白卻被拒絕、在班上變成多餘的存在、”原”女朋友跑去找其他男人、活潑又親近的妹妹變成毒舌又冷漠的人,原本和諧的家庭破裂…

明明是按第一人生去做的…到底哪裏做錯了?

中學生涯裏只能以同病相憐的同學為精神食糧,以自欺欺人的方式堅持下去。大學後,甚至開始有想殺人的念頭,這時原本疏遠的妹妹突然上門拜訪,又是一個麻煩的開始…

在本書,能感受到主角的難處。主角在故事中多次把第一次的人生跟第二次作比較,一直想如何才能回到那種生活,但每次總是事與願違,向著壞的方向走,當中的無力感令人不禁想要放棄。
最記得是主角走到一座舊大樓,大樓裏的設施都很殘舊。主角看著大樓,更顯出當中的悽慘。

引用書中的一句說話「只要有一個選擇不同,人生就可能走向完全相反的结果。」

對於一團糟的第二次人生,主角會怎麼面對呢呢?這留待各位讀者去看咯。

Read More
兩岸專欄新聞日本

[中日新聞]技術宅反攻山寨艦娘 國服DDoS戰陣亡

近日「國服艦娘」受到大量的DDOS攻擊,網站現時已經無法連接,網民於今次「網絡反擊戰」中取得勝利。

「國服艦娘」是中國一家公司複製「艦娘」的網站,因遊玩內容、立繪及遊玩方式均無改變,因而戲稱「國服艦娘」。「70萬」有多重意思,有指「艦娘貼吧」的價格,亦有指是伺服器維護失敗的賠償金額,真相以無從稽考。而「70万出せば、君のものに」這句說話,由中國傳到日本,再成為潮語,顯示出抄襲事件的嚴重性,這次有名的「70萬事件」亦因網站無法連接而終結。

以下是整個事件的時序:
2014年11月29日:「國服艦娘」由開始營運,因原作關係令「山寨貨」亦受到廣大網民關注。

2014年12月2日:中國公司表示強烈不滿,反指日方剽竊創作,要求角川及DMM給予解釋。中國的提督們(艦娘玩家)紛紛指罵中國公司「不知廉恥」、「面皮比牆還厚」。

2015年1月3日:中國的「百度艦娘貼吧」判斷2位版主進行違規操作,取消2人版主權限。次日因第3名版主無法聯絡同被取消資格,並空降一名新版主。而版主後來被發現同時兼任「國服艦娘貼吧」副版主資格,隨後「艦娘帖吧」的服務團隊被消失,大量精華帖被刪除;「艦娘帖吧」亦出現一則「國服艦娘」的頂置宣傳帖,最後貼吧回覆功能被關閉。

問題出於宣傳帖的發帖人「京都萌豚」,他的用戶等級了18,但正常用戶的最高等級只有13。而「京都萌豚」在艦娘貼吧並不活躍,可見事件確有可疑之處。
2015年1月14日:中國提督們怨聲四起,亦因貼吧亂七八糟感到憤怒,決定以行動表達憤怒,如不斷在貼吧內貼出18+同人本,目標令該吧違反規定永久關閉。新版主隨時發表頂置帖子,希望事件和平解決、否定「70萬買吧傳言」及重申貼吧性質不變。同時,大量中國玩家得知事件後,在「日服艦娘」中打出「70万」或「70万出せば、君のものに」,成為日後潮語的基礎。及後,「國服艦娘」遊戲官網及母公司均進行多次更換名字行動,但仍無減提督們的憤怒。

2015年1月15日:「國服艦娘」最少遭受7次黑客入侵,並有人編寫「壓力測試工具」對其進行DDoS攻擊,並在美國白官網站「We the People」進行聯署,要求美國關閉「國服艦娘」位於美國的伺服器。

2015年1月16日,「國服艦娘」有網友超猛烈攻勢下,網頁多次顯示404Error,行動開始有成效。到18號,「國服艦娘」經已無法連接,意味著網友反攻成功。

2015年1月18日:日本新聞:http://akankore.doorblog.jp/archives/42365552.html
而網上有傳一張QQ群圖片,圖片指出「國服艦娘」老闆雖然申請「人身保護令」,但似乎已來遲一步…

事件仍未完結,大家可以在萌娘百科查看最新進展:
http://zh.moegirl.org/%E7%9B%97%E7%89%88%E8%88%B0%E5%A8%98%…

相關新聞:http://www.517japan.com/nagasaki99/a.php?itemid=79706
「國服艦娘」網址:http://www.moejn.com/kancolle/

Read More
專欄評論

《救救我們啊,叮噹!》

保全叔的離世,震動了整個粵語配音界。保全叔聲演的經典作品多不勝數,當中故然是叮噹(多啦A夢)最深入民心。粵語配音員能藉角色「成名」,在香港地區而言,保全叔實在是一個異數。不少有心的網民,更找回保全叔曾聲演過的作品回味一番。更有網民透過Twitter,將保全叔離世的消息告訴《機動戰士高達》中,阿寶的配音員古谷徹。而古谷徹在得悉保全叔的死訊後,隨後即於個人Twitter上貼出在兩人在動漫節的合照。

除了叮噹和阿寶,依稀還記得有《足球小將》的林源三、《幽遊白書》的飛影、《成語動畫廊》的熊貓博士……當然,還有《鐵齒銅牙紀繞嵐》的和珅。雖然保全叔還有其他更多出色的聲演,但誠言,筆者也不算非常熟悉粵語配音員的一群,比較最熟悉的,始終還是動畫作品。

剎那間,粵語配音員好像忽然受到了大眾關注一樣。

Read More
專欄評論

余接人偶—人類的憑證

文: 貓王
Yeah, Peace!! Peace!! 相信有看物語的朋友們對這句說話應該不意外!!!
對對對,就係支持著物語可以無限燃燒經費,副商品最多的,三幼女之一的斧乃木余接2333333333 嘛嘛,雖然說現時斧乃木的商品還未出了很多,但在憑物播後15年應該會漸漸商品化((我在等著家中的FIGURE架可集齊3幼女丫!!!!
言歸正傳,賀憑物語終於在一五年一月一日正式開播了!!!! 作為COSER,其實看了小說之後還去COS過斧乃木((真是不知廉恥呢w所以小說黨的我根本滾動不能停。

好了好了,雜談先到這裡,讀後感和評述要開始了。先說一下,《憑物語》在故事結構上不算十分有趣──當然這是討論憑物在物語系列中的位置。如果已經看了動畫或小說的朋友應該知道憑物只是整個故事的換折點和伏筆,正如故事開段的對白一樣,憑物語只是「完結的開始」。但是,這並不代表憑物語在內容上並不有趣,除了西尾本身風趣的寫作和福利內容外,基本每篇物語都會探討一個問題。而這次憑物借此探討的是「差異」:以區分人與非人之物來探討生物之間的界線。接下來,我將會大致把動畫的幾個大的部分分開來討論。

Read More
專欄評論

結城友奈是勇者 – 高不成低不就的魔法少女

10月番的動畫很多,選擇了在網絡上評價不錯的《結城友奈是勇者》來看。不過,以穿越系和魔法少女為題材的動畫有很多,要突破小圓的故事性不算容易。

故事是說關於主角團 犬吠埼風 在國中建立了勇者部,該團的主要活動是幫助村內各人解決煩惱,卻意外地界入了與Vertex戰鬥(其實就是魔法少女團改名了勇者部而已……)。

他們守護著神樹,怪物只要到神樹就game over了。隨劇情推進,他們找到一個驚天大發現……

Read More
專欄評論

《「同人」上位之路》

或者我再次重申,「同人」,屬於二次創作,實際上也是創作的一種,理應獲得相應的權利、保護、尊重。「Rainbow Gala 14(下稱RG14)」於本年12月21日圓滿結束,無論是氣氛、人數也是比往年有過之而無不及,實在令人感到欣慰。縱觀而言,先別說幾個大手組織的產品依然吸引,其實場內好些攤販的質素也是非常之高。不論是本人誌、小週邊甚至原創作品並然。可見香港的同人市場內,其實不乏出色的畫師以及原作者。事實上,論到作畫能力,香港有不少作者的水平絕對不比日本作者弱。然而,為什麼香港的同人作品總是讓人覺得比不上日本的,甚至還遜於台灣地區?筆者認為,「膽量」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可是「膽量」這東西,有時候可能要「迫」才能爆發出來。就於RG14完結之後的一日,插畫網站”Pixiv”就有日本畫師更新了他C87的《艦娘》新刊圖片,並且在短時間內受到瘋狂轉載。而原因卻不是在於這是R-18(十八禁)《艦娘》本或是作畫精美之上,而是作品的題材及描述文字。

Read More